久久综合九色综合97婷婷-美女视频黄频a免费-精品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日韩中文无码有码免费视频-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专区-扒开双腿疯狂进出爽爽爽动态照片-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夜-高清极品美女毛茸茸-欧美寡妇性猛交XXX-国产亚洲精品99在线播放-日韩美女毛片又爽又大毛片,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成a人片在线观看视频下载,欧美疯狂xxxx吞精视频

有趣生活

當前位置:首頁>職場>山東婚禮習俗應該準備什么(山東舊時婚嫁禮俗之三)

山東婚禮習俗應該準備什么(山東舊時婚嫁禮俗之三)

發布時間:2024-01-24閱讀(9)

導讀(一)送日子送日子,又稱“看日子”“通日”“送好”“會話”“下婆帖”“問口”“下禮”“查日子”“送娶牌”等,即古代的“請期”。請期,是男方選定舉行婚禮的日期....

(一)送日子

山東婚禮習俗應該準備什么(山東舊時婚嫁禮俗之三)(1)

送日子,又稱“看日子”“通日”“送好”“會話”“下婆帖”“問口”“下禮”“查日子”“送娶牌”等,即古代的“請期”。請期,是男方選定舉行婚禮的日期,備禮去女家,征得女方同意的儀式。在黃河口一帶,先由媒人討取女方的屬相、八字,女家在一紅紙箋上寫“坤命×相×年×月×日×時生人”,交與媒人帶回男家;男家根據女方生辰八字,請人擇定結婚的吉月利日,并注意迎親、送親之人在屬相上的忌諱等。在萊州市和魯西地區,由男方選定舉行婚禮的“吉日”(即雙月雙日,如二月二、四月八、六月六等),派媒人到女家去討取女方本人的屬相、生辰八字;女家在紅紙箋上寫“坤命×相×年×月×日×時生人”,交媒人帶回男家;男家依據女方的屬相和生辰八字,請人擇定“行嫁月”“吉日良辰”,同時算出喜神所在的方位、安床方位、女子出嫁時上下車(轎)方位、坐帳面對的方向以及迎親、送親之人在屬相上的忌諱。擇定吉日良辰后,寫成婚書送往女家。

在山東,送日子這一天還要向女方送聘禮。聘禮多是紅衫、藍襖面、戒指、墜子、帶子(取“帶來兒子”之意)、襪子(取“挖來兒子”之意)等。送時用紅包袱包好,上插柏枝(取“長命百歲”之意)。臨清一帶稱之為“查日子”,男方查定迎娶日期并通知女方,附上“迎親帖”(又俗稱“上頭帖”),上書新娘衣冠、開面、梳妝、上下車(轎)的方向、時辰等事項。萊陽市、煙臺市牟平區等地稱之為“通日”,娶前40天進行,女方自接到婚單之日起,在家待嫁。日照一帶稱之為“問口”“下禮”,男方向女方送聘禮,女方回禮新女婿的鞋和帽等物。魯北地區稱之為“下婆帖”,男家同時送“鋪地錢”作為女方妝奩之資。膠東地區由公爹到女家送日子,選當月迎娶的吉日。送日子時,公爹不得見未婚的兒媳。費縣一帶雙日送日子,禮物和婚單用半尺紅布包著送往女家。滕州一帶送日子要派童男,用紅匣。鄒城一帶稱之為“下喜帖”或“下喜書”,女方收下喜帖要索要彩禮,以顯示女方“有價”。鄄城、陽谷一帶,稱之為“送好”,男家派人攜傳帖(上寫“擇允×月×日是吉日”)送往女家,并送衣料和金銀首飾。

山東許多地方有“爺娘月”之說,是指選擇結婚的日期時要避開自己的出生月份和父母的出生月份。若無法避開則在這一個月不能與父母見面,叫“爺娘月,不見面”。泰安市近郊一帶,婚期定在“爺娘月”的,待嫁女子可以回娘家,娘兒倆只能隔墻交談,不許見面。

推算行嫁月、吉日良辰、迎親送親之人屬相忌諱、喜神方位、女子出嫁時上下車(轎)面對方向及安床、坐帳方位方向,各有歌訣可依。如推算“行嫁月”(亦稱“利月”“大利月”)歌:

正、七迎雞兔,二、八虎與猴。

三、九蛇共豬,四、十龍和狗。

牛羊五、十一,鼠馬六、十二。

新中國成立后,按屬相、命相定吉月吉日結婚的習俗減少,選取紀念日或節假日舉行婚禮的增多,過去所謂的“佳期”“吉日”,在不少地方已經失去意義,更常見的則是儀式簡化,將傳小啟、傳大啟、送日子合而為一。

送日子后,結婚的日期確定,除特殊情況,一般不會變更。鄄城、陽谷一帶,男女雙方家長在送日子后通過熟人約好在集市見面,男家說明如何迎娶,女家說明如何陪嫁送客,俗稱“兩親家打對頭”。

(二)新房、嫁妝、嫁衣

山東婚禮習俗應該準備什么(山東舊時婚嫁禮俗之三)(2)

男方要在婚前一個月左右把新房和喜床布置好。新房是男家備喜的重點項目。舊時兒子結婚時父母并不一定為他蓋新房,在偏房結婚者為數頗多。這種情況,只要把房子裝潢粉飾一新即可?,F在未婚女子要求愈來愈高,必在新房、正房結婚,在偏房結婚者極為罕見。總體看來,新房有愈來愈大愈洋氣之勢,諸如前(后)出廈,帶掛耳,水沖石,馬賽克、瓷磚、大理石裝飾,鋪地面磚,紅磚院墻,高大門樓,寬敞過道,貼畫影壁等等,已屢見不鮮,有的甚至連院內地面也要硬化。

大多數人家都是在訂婚之前即已蓋好新房,送日子后主要就是油漆門窗,粉刷、裝潢墻壁,鋪設新床,貼喜聯,張燈結彩等。此外,還要灑掃庭除,整理院子,全家人做新衣服(新郎尤其要穿貴重、體面的衣服),整修鍋灶,添置各種用具(財力達不到者向街坊鄰居借用),以備結婚之用。在微山湖區,生活在連家船上的漁家往往選一條新船作“新房”,并請“全美人”布置船里,艙壁貼《年年有余》《麒麟送子》等年畫,掛繡花艙簾等。

喜床樣式有耙桄床、擱拉子床、面子床、三拿架子床、席夢思床等。

鋪床又叫“鋪房”,是布置洞房的最后一道工序。鋪床前先安床。安床一般在婚禮當日早上,安放婚床并鋪上秫秸草席。講究床的安置方位和走向,一般是將床安在洞房下首(即左邊)山墻與另一面墻相交的位置??可綁σ鉃橛锌可?,父母在上,不可稱大,故而要在下首(有的地方稱“下崗”“下位”)。安床位置及方向依據女方屬相、命相推算好并寫在婚單上,安床人照單辦理即可。不少地方都是請大伯哥和叔公公安床(或鋪炕)。泰安市有民謠:“大伯哥鋪鋪草,男女小孩往家跑;大伯哥上上炕,養活孩子一大幫;大伯哥掃掃炕,閨女小子一齊上;大伯哥鋪開被,兄弟媳婦準來睡。”“一掃(指鋪炕前先掃掃)金,二掃銀,三掃掃來個聚寶盆?!薄叭龗邇蓲?,掃來個白胖小”。費縣一帶,一般在結婚當日卯時安床,上有父母、中有妻室、下有兒女的大伯哥、叔公公二人,用木叉挑著筐,到場園麥穰垛上撕麥穰,然后再用叉子將裝滿麥穰的筐挑回洞房。家人通常在前一日已備好豆秸、黃草、帶根的高粱秸等多子植物秸稈。安床人按婚單所示安好床,然后依次鋪上高粱秸(根要朝東)、豆秸、麥穰、黃草(一人一小把,均勻地撒在床上),然后鋪上一至二領紅席。有的地方還在床上搭一席棚,以便坐帳。在往婚床上鋪豆秸、麥穰的時候,鋪床人往往一問一答,唱著喜歌:

“床上鋪的是什么?”

“是豆秸,養活兒來做秀才?!?/p>

“床上鋪的是什么?”

“是麥穰,一代一個狀元郎?!?/p>

郯城一帶,男家要在結婚的前一天請人鋪床。床上秫秸要一順方向放,還要放一些秫秸疙瘩,意思是讓新人不要貪戀舒服,忘記了爹娘。有的鋪芝麻秸,取芝麻開花節節高之意,寓意婚后日子步步高。還要用紅紙包四塊新磚,分別墊在四個床腿下。

鄄城、陽谷一帶,婚床是安在里間山墻下,床上自下而上鋪谷秸(當地叫“稈草”,有道是“鋪稈草,抱個小”)、蘆席、被褥。有的地方床上不鋪稈草,鋪高粱秸、豆秸,取“過得高”“過得硬”之意。洞房里外間用留有小門的秫秸箔隔開,箔門掛匾。

鋪床通常也包含兩項內容:鋪婆家準備的床上用品,鋪娘家準備的床上用品。一般先由婆家請的丈夫健在、兒女雙全且屬相與新娘相合的嬸子或嫂子二人(費縣只求屬相相合的“全美人”,不是本家人亦可,并且兼任為新娘拜天地前上頭之職),將婆家準備及親友贈送的毯子、床單悉數鋪上,然后依次將婆家套的褥子(俗稱“鋪”)、被子(俗稱“蓋”)鋪上,一般人家是兩鋪兩蓋。女方嫁妝送來后,新娘娘家陪送的被褥(通常也是兩鋪兩蓋),則由女方陪嫁妝而來的鋪床人與婆家請的女鋪床人共同鋪于床上。

在微山湖一帶,也要請“全美人”在船上鋪房。鋪的時候也唱喜歌,表達企盼多子并且富貴成才的愿望。

有的地方在床的四角放上棗、花生和栗子,或者把麩子、棗、錢幣撒到床上,一邊撒一邊唱喜歌:

一把麩子一把棗,

明年生個大胖小,

爬這頭喊他爹,

爬那頭喊他娘。

床鋪好后,一般不能空著,禹城、高唐、臨清一帶,由公爹(公爹去世者可由大伯哥代替)先住一宿,有所謂“公爹壓新房,兒女一大幫”的說法。嶧縣一帶,由小叔子或侄子先在婚床上睡兩夜,叫“滾床”。鋪床當日即行婚禮的,往往也讓小男孩或金童玉女(幼男、幼女各一人)在床上打個滾或坐一坐,為之“壓床”,以求早生貴子、兒女雙全。在沂蒙山區,一般由小姑子“看床”。郯城一帶,新床鋪好的當天晚上,要由新郎陪伴其未婚的侄子睡在上面,年齡過小的上床后,大人在一邊念叨:“上滾床,下滾床,一年一個狀元郎”。如果在上面尿了床,主家不但不生氣,反會認為是早生貴子的好兆頭。

山東婚禮習俗應該準備什么(山東舊時婚嫁禮俗之三)(3)

女方的備喜工作主要是準備嫁妝。嫁妝在山東很多地方叫作“陪送”,陪送越多,娘家人臉上越有光,閨女到婆家才能抬起頭來做人,所以娘家都盡力辦得體面些。但魯南有“陪送不盡的閨女過不盡的年”的說法,也說“好男不吃分家飯,好女不穿嫁時衣”。嫁妝在不同時期的數量、檔次、樣式甚至加工方式都不一樣。山東各地大多按“件”計算嫁妝,有四件、六件、八件、十二件……三十二件不等,窮人則往往只有一只柜子或箱子。泰安一帶,嫁妝有大八件、小八件之別。大八件指:八仙桌子、條山幾、藤床、大方櫥、大柜、皮箱、屜桌、梳妝臺。小八件指:大柜、小箱、抽屜桌子、椅子、臉盆架、小方杌子、衣架、擱幾。還有人家用十二件,即在大八件之外,加四件:書畫臺、棋桌、長方樂器桌、裁縫案子。家境差的只有兩件:一柜一抽屜桌。什么嫁妝也沒有的俗稱“原身打原身”,意思是走個凈人。魯南一帶亦有類似習俗,叫“轎里掏包袱”。舊時殷富人家的女兒,出嫁除有整套嫁妝(衣、被、家具齊全為一整套)外,還有三架抬盒:第一架是八色禮,四果四肴;第二架是全席一桌,供新娘子進門三天開齋吃用;第三架是兩個壓床用的團圓餅以及寬心面、香油、白糖等。又有三架明盒:第一架抬的是穿衣鏡、梳頭鏡、宮燈、紗燈、香油長命燈、馬燈、玻璃罩子燈(大煙燈)等;第二架抬的是金銀首飾、胭脂花粉、雪花膏、花露水、香皂等;第三架抬的是碗盞、水煙袋、旱煙袋、銅壺、酒壺、酒盅等。

在沂蒙山區,嫁妝一般有:大衣櫥、大方柜、大條幾、菜櫥、大八仙桌、小八仙桌、大方桌、小方桌、抽屜桌、辦公桌、大椅子、小椅子、方凳、梳妝臺、臉盆架等。后來發展到座鐘、石英鐘、縫紉機、自行車、摩托車、收錄機、電視機、影碟機、數碼相機、洗衣機、電冰箱、寫字臺、沙發、茶幾等。20世紀末21世紀初,一度時興陪送組合家具。一般情況下,父母均盡最大能力陪送女兒,只有家境極其貧寒或女兒極不像話(如不孝敬、懶惰、生活不檢點等)讓父母丟人現眼或傷透了心的,才不陪送嫁妝,俗稱“夾著個包袱走”。

鄄城、陽谷一帶,嫁妝一般是一桌、一柜、被褥兩床(一被一褥算一床),衣服若干身。另有母雞一只,男家車到后放男家公雞籠中。結婚之日,女方衣物放入柜中,被褥放在柜上,桌柜各交叉貼“喜封”兩條。

近些年,嫁妝大多是現代化家用電器、美觀大方的家具。閨女出嫁,娘要在陪送的箱子里押上棗、栗子、花生、一對芝麻秸、一對豆秸。棗、栗、花生寓意“早立子”“男孩、女孩花著生”;芝麻秸、豆秸意為“押上一對芝麻秸,生個孩子好做官兒”。隨著社會的發展,此俗發生了很多變化,但必須陪送一件催生襖,希望女兒早生貴子。泰安一帶,女家要在抬盒內放燈臺、油盆、大蔥、艾、鹽、麩子,寓意聰明、恩愛、賢惠、有福。

男女雙方都要為新人套被子。被子乃供新人專用,故有些地方名之曰“喜被”。套喜被有許多講究,數量上一定要是雙數,一定要用新布新棉花,里外三面新。套被子時,棉絮中要放些紅棗、栗子、花生,取“早立子”“插花著生”之意,有的地方被子角上要縫上錢幣,寓意富貴。在沂蒙山區和棗莊一帶,婆家套的被子應有一床敞著口(即不縫合),鋪床時應將敞口的一頭放在男方睡覺的一頭,“留著鉆小孩”,寓意新娘可以生男育女。套喜被也有許多禁忌:日期不能單月單日,否則新人以后會喪偶不成雙;九月套喜被沖犯了“九女星”,新娘要一連生九個女兒才能生男孩,如果實在不能避開九月,則在被角放一些九月菊花。

(三)送喜禮、填箱

向男家送喜禮叫作“送飯”,向女家送喜禮叫作“填箱”,也稱“添箱”“添花粉”。

給男方送喜禮,大都在喜日前十天左右。壽光市叫“點茶”或“送茶”,一般在結婚的前幾天,也有當天點“過門茶”的。喜禮既有用紅紙封上的現金,也有禮品。禮品以“色”為單位,一對雞,一對魚,一刀肉(一般在豬腰部偏上,帶肋骨,八斤為佳),一個肘子(一條帶蹄子的豬腿,七斤為佳,又稱“活肘”),二斤粉皮等,都可算作一“色”禮,也有送干禮錢和喜帳(六尺紅綢或紅布、花布)的。喜帳一般是送給男方家長的,抬頭寫“××大人令郎花燭之喜”,帳心寫“天作之合”“鸞鳳和鳴”“龍鳳呈祥”之類頌詞,落款寫“××賀”。襪子、衣料、毯子,甚至以毛主席像或韶山畫為題材的紀念品都曾經被當作喜禮?,F在大都是床上用品,如被單、毯子、被子、被罩等。

山東婚禮習俗應該準備什么(山東舊時婚嫁禮俗之三)(4)

逢女子出嫁,衣服、被褥、布料為最佳禮品,姑、姨、舅、姐還要送現金,俗稱“壓柜錢”。必定要有的一樣就是果盒,過去是一方形木匣子,內盛放糕點,現在通常是餅干若干,只要是雙數即可。親友送來禮物后,主家要把嫁妝的箱子、柜子裝上實物,俗稱“裝箱”。裝箱、擺盒工作由臨嫁女和自己的嫂子共同進行,嫂子向臨嫁的小姑傳授婚儀、房事知識及新婦之道。

郯城一帶,結婚前一天下午,臨嫁女由叔、兄或弟陪同,到自家祖墳上墳,意思是告別祖先,出嫁他姓。至掌燈時分,平日與臨嫁女要好的姐妹前往話別,進行裝箱工作。裝箱時,先由姑、姨、嬸子或大娘拿用紅紙捻沾油點著的“燈”將箱、柜、櫥等依次照過,意思是驅邪除惡,接著把要帶的東西裝好,用封條封住,姑、姨等至親還要給壓腰錢。

喜禮都要講究吉利、喜慶,禁送諧音不雅的物品,如鐘(終)、梨(離)、緞子(斷子)等,此外還講究送禮送雙數,寓意成雙成對。喜禮要記入賬簿,俗稱“喜簿”,以備將來還禮。

(四)請總管、定大客

娶親是人生大事,禮儀繁多,耗資巨大,民間稱為“公事”,主家往往提前數日請好總管,即一位夫妻雙全、子孫滿堂、見多識廣、懂得相關禮儀、深諳人情世故及待人接物之道且有較高威信的長者,或稱“大總管”“紅總”“執喜人”。棗莊、嶧縣一帶稱“執事”“大老執”,費縣、鄒城一帶稱“執客”“大執客”??偣馨凑罩骷乙鈭D安排寫對聯,下請柬,啟用轎車,請樂隊、廚師、賬房先生(有內、外柜之分)、勤雜人員,安排搭棚(有的地方要搭廚房棚、候客大棚、吹樂小棚三個棚,婚禮前三天就得上人動手)、迎親、送親、搬客、宴客等事宜。魯南地區,總管一般由新郎的長輩如大伯、叔叔擔任。

山東婚禮習俗應該準備什么(山東舊時婚嫁禮俗之三)(5)

鄒城一帶,還時興請“女執客”,通常由公婆、父母俱健在,夫妻雙全,子孫滿堂的“全福人”充當,其職責是幫助迎新娘,招待女方賓客。魯南一帶懷孕的婦女不迎送親,一年內不能連迎或連送兩個新人,有“一輩子迎送親七次,可免去一切罪過”之說。

臨嫁前,女家要定“大客”,請“送親婆”,請“忙下”。一般在有地位、有文才的伯父、叔父、舅父、姑夫、姨夫或堂兄、表兄中挑選兩位擔任“大客”。新中國成立后,山東各地均有請村干部當“大客”的現象。在沂蒙山區,請新娘的舅父、伯父或叔父當“大客”。送親婆一般由新娘本家的伯母、嬸母或嫂子充當,相當于“伴娘”的角色?!懊ο隆奔词菐兔Φ那陔s人員,其職責主要是抬、送嫁妝,幫助請、送客人,幫廚、上菜等,沂蒙山區叫“幫忙的”,有的地方叫“跑腿的”。

(五)下催妝

臨近婚期,男家要向女家送催妝禮,俗謂之“下催妝”“下催妝衣”,意在催促女方送嫁妝。同時,還要探詢女家送嫁妝、送親時到男家去的人數以及性別,以便早做準備,屆時安排招待。德州一帶,寫催妝帖、備四色禮物連同嫁衣(紅棉襖、紅棉褲、紅蓋頭)一起,由媒人率人送往女家。女家收到催妝帖后,要開發喜錢,款待媒人和送禮人,將送來的禮品留下兩樣,其余退回。

山東婚禮習俗應該準備什么(山東舊時婚嫁禮俗之三)(6)

食盒 舊時婚前三日內,男方用食盒給女方送酒、肉、衣料等,皆為雙數,名曰“催妝”

青州一帶,催妝用食盒盛放,內有四層,由下往上,第一層放新娘的棉褲和棉襖;第二層放兩塊豬肉和兩條嘴里夾紅紙的魚;第三層放一些干粉(用紅紙包著)、四斤點心,即“兩濕一干”禮;第四層放一些面、栗子、棗、花生、八雙筷子以及新娘脂粉、枕套、紅蓋頭、一對帶子、一把紅繩子、兩雙襪子、兩個頂針、一副耳環、一副耳墜、兩棵蔥和兩把艾、十張紅紙,再剪一些新郎的頭發用紅紙包好,用紅紙包上20元錢。食盒裝好后,一面貼大紅喜字,一面用紅封條封好,一條封條上寫“公元某年某月某日謹封”,另一條上寫“中華人民共和國吉期喜盒”,上面再掛一對活的大紅公雞,送到女家。女方收到催妝,回贈男女式樣皮鞋各一雙,并送衣物、紅繩、火燒、小麥及現金若干去男方家里“添柜”。日照一帶,臨近婚期女方親戚、鄰居送來衣料、點心等禮物,也叫“送催妝”。男方親友饋贈禮品或者錢幣,名為“看喜”?;榍皫兹漳蟹接H戚中的女眷與小孩到家中做客,名為“吃小飯”。

(六)送嫁妝

女家一般在催妝后的第二天送嫁妝,鄒平一帶稱“送艷房”。過去嫁妝一般由女方置辦,男方置辦的較少見。如果是男方置辦嫁妝,則少給或不給女方聘禮,通常先將嫁妝悄悄送往女家,下催妝后女家再大張旗鼓地送往男家。嫁妝有的地方是女家送,有的地方是男家派人去抬。舊時送親者有“大客”二人,必須是伯、叔和至親娘舅?!按罂汀表毚┭?、帽、外套等官服,自家沒有的要借用。送親者還有“紀”“綱”(指跟班的)二人,嬤嬤一人,丫鬟一人,鼓樂兩班十六人,放炮者二人;另有一人持“青龍大吉”帖隊前開道,凡花轎經過的橋、牌坊、碑碣、碾、磨、碌碡及庵觀、寺院等,都貼上一張“青龍大吉”帖。嫁妝前有一班鼓樂作大樂,花轎前一班鼓樂奏細樂,打馬上傘一柄、宮燈兩盞、紗燈兩盞,有一大吉人隨轎抱一只大紅公雞,轎后是嬤嬤和丫鬟坐一輛大車,送親的“大客”二人坐另一輛大車,“紀”“綱”二人分別騎馬兩頭跑,前后照應。在民國年間,大戶人家的送嫁隊伍還有武裝護送,最前面是黃旗隊兩個班,皆著軍裝,一律肩扛漢陽造快槍,隊長戴金箍軍帽,腰束武裝帶,左挎指揮刀,右背盒子槍,騎大紅馬壓隊。送嫁隊伍最后是本村黃旗隊一個班,身穿便衣,背土洋炮,吹拐子號護送。一路上號聲、鼓樂聲、炮聲不斷。行至男方村外落轎,由跟班一人、嬤嬤一人騎馬前去請安報喜,交換陪、送客人的名片,返回時再放炮奏樂。一般人家難有如此氣派,沒有抬盒,將被子放在柜或箱上,壓床的團圓餅放在八仙桌上,燈和油由一老者提著,穿衣鏡讓小孩子抱著,沒有花轎,用獨輪車墊上被子,一邊坐新媳婦,一邊坐送親女客,車子一人推一人拉,迤邐而行,倒也不乏熱鬧。女家送嫁妝時,派兩個子弟跟車,一個稱為“壓車”,一個稱為“掛簾子的”,請媒人坐在車上,俗稱“壓車頭”。送嫁妝也有與迎娶合在一起的,即婚娶當日隨新娘一起過門,浩浩蕩蕩,十分壯觀。

山東婚禮習俗應該準備什么(山東舊時婚嫁禮俗之三)(7)

龍口、泰安等地,女方的嫁妝是男家在婚禮前派人去抬,稱為“抬嫁妝”。抬嫁妝一般在婚前一至兩天。這一天,男家攜帶豬肉6斤~12斤送往女家,然后將嫁妝抬回。在魯西,送嫁妝前要將已鎖好的板箱、立柜、抽屜的鑰匙用紅紙包好,交給送嫁妝之人。嫁妝送到后,男家要設酒席招待,開喜錢。喜錢10元或20元不等。送嫁妝之人收了紅包之后,即將包鑰匙的紅包交給新姑爺,這叫作“討鑰匙”。在沂蒙山區,送嫁妝一般和出嫁同時進行,箱、柜、抽屜等一般不鎖,鑰匙插在鎖上,鎖掛在相應位置,這樣可以在入洞房后讓婆家人打開看娘家陪送的東西,但洞房內人員成分復雜,往往有丟失或損壞東西的現象,因而新媳婦入洞房后,往往一一鎖牢,而后將鑰匙交給陪床的小姑子,避免被新婚之夜鬧房者搜身找鑰匙。泰安一帶,抬嫁妝時講究不能用車拉,只能用人抬,必須在上午一次抬回。據說上午太陽呈上升之勢,喻婚后有“發勢頭”;男家去抬嫁妝的人員要是雙數。抬嫁妝時,新娘不能和婆家人見面。

(七)上頭、開臉

山東婚禮習俗應該準備什么(山東舊時婚嫁禮俗之三)(8)

山東有的地方有在送日子后給待嫁女子行加笄禮的習俗,俗稱“上頭”。古代女子15歲許嫁時要舉行加笄儀式,即改變少女發式,把頭發綰成一個發髻,用黑布包住,并用笄(簪子)插定,以此表示女子成人。樂陵一帶,女子受聘時即行加笄禮。招遠、棲霞一帶,在女子婚前數日,男家主婦來到女家給女子加笄,婆婆親自為未過門的兒媳婦梳頭、加釵,謂之“上頭”。上頭后的女子出嫁前不可公開露面。

費縣一帶,女子于出嫁當日上轎前上頭,與開臉同時進行。拜天地前,新娘要將婆家準備的簪子、花等戴到頭上,也叫“上頭”,接下來再次開臉。

棗莊一帶,新娘在出嫁當日上轎前上頭,將辮子梳成盤髻,整容、插戴飾品等。鄒城一帶,上頭時,先由“全福人”給新娘梳頭,盤成髻,插兩朵絨花。有的地方還有“結發”之俗,其形式是從新娘頭上拔下七根長發,與男家送來的新郎的七根長發混搓成線,用以給新娘扎頭髻。也有的地方在新娘入洞房后上頭。

開臉又稱“絞面”“絞臉”,在婚前三天左右進行。開臉時由“全美人”或女方的姑、嫂子等女眷,用香粉涂撲新娘面部,然后用紅線或彩花絲線將面部絨毛、汗毛絞去,具有美容的性質。在膠東,開臉后的女子不能再走動,如果確需走動,要由母親或嫂子、姐妹抬著去。

現在的“上頭”“開臉”等事情,一般變為到美容院(店)去“畫新娘妝”。

(八)搬客、暖嫁

女子出嫁之前,女家一般要把至親請到家中吃喜酒,叫作“搬客”。至親一般不請不來,請時要用馬車、地排車、獨輪車或驢去接(現在用自行車、摩托車,有條件的用轎車或面包車之類)。被請到的人,一般備好喜禮前往。其他不是至親,但送了喜禮的朋友,也要下請帖請來吃喜酒。

山東婚禮習俗應該準備什么(山東舊時婚嫁禮俗之三)(9)

親朋到齊,吃罷喜酒,晚上要為臨嫁女子“暖嫁”,有的稱“暖轎”。大戶人家出嫁前三天進行,一般人家在出嫁前一天晚上進行,貧寒人家無力進行。形式是請一班吹鼓手或戲班吹打唱戲。這天晚上,新娘要向父母行“辭娘禮”,感謝父母養育之恩。臨沂一帶,在婚禮前一天晚上暖嫁,盛情款待轎夫,請他們第二天把轎子抬穩當,不顛不晃。否則他們會在送親時“顛轎”,把新娘顛得頭暈眼花,翻腸倒肚地嘔吐。萊陽、萊西一帶,婚禮前一天下午,男家把轎子送往女家。送轎子時,新郎先在轎子里坐上十幾步遠,意思是先壓壓轎子。

結婚前幾日或當日,男家也要搬客,情形與女家相似,但吃喜酒的時間是在婚禮后。通常在結婚前若干天至結婚前一天,就要用請帖通知親友。請帖為一紅紙柬帖,上書“×××先生:×月×日小兒完婚,喜酌候光(或潔酌恭候),×××鞠躬,×年×月×時,席設本宅。”被請之人屆時赴筵即可。

(九)控食、離娘飯

女方在嫁前兩三天,要開始“餓飯”,叫“控食”,減少飲食飲水,以免結婚之日坐帳時難堪。有的地方,姑娘在出嫁前十天左右就不敢吃糧,只吃雞蛋和栗子,家人一般也特意為臨嫁女安排營養較高、“撐時候”的食品。在上轎時,新娘往往再渴也不敢喝水。

山東不少地方,有待嫁的姑娘吃“離娘飯”的習俗。離娘飯是待嫁的姑娘為閨女時期在娘家的最后一頓飯,一般在結婚的前一天晚上進行,父母、叔嬸、哥嫂等娘家至親參加,新娘的母親親手掌勺,其他人不得代勞或幫忙。頭道主菜是新郎上午派人送來的一只公雞和一只母雞,謂之“離娘雞(吉)”,意味著女兒離開親娘,親理家政時大吉大利的意思。另外桌上必有水餃、面條、白米干飯各一碗。餃子諧音“交子”,有預祝早生貴子的意思;面條其形狹長,以喻婚姻天長地久;白米干飯則有祝白頭偕老之意,表達了母親對女兒的美好祝福。飯菜備齊,母親落座,新娘首先站起來,端起米飯遞給父親,父親接過,繞桌一周,再遞給哥哥,哥哥接過,端給新娘,新娘馬上銜上三口,吐在早就放在桌上的手帕里,而后嬸子或嫂子將手帕包攏,放在新娘的衣袋里,讓她第二天帶到婆家去。隨后大家開始吃喝談笑,新娘要說些感謝父母養育之恩,叔嬸、兄嫂教育之情的話,長輩們也對新娘交代一番,無非孝敬公婆、相夫教子、家睦鄰和、勤儉持家等內容。此時,新娘往往悲喜交集,情不自禁落下眼淚,弟侄輩見狀高興地大叫,稱這是給他們留下的“金豆子”,引得新娘破涕為笑,大家也開心而笑,一派歡樂氣氛。隨即席散人去,大家分頭為次日的出嫁儀式做準備。

(十)告冠、上喜墳

山東婚禮習俗應該準備什么(山東舊時婚嫁禮俗之三)(10)

古代男子20歲即行加冠禮,以表示其已經成年,可以婚娶。后來冠禮久廢不舉,但在山東仍可見到其遺風流韻,不過大多和婚禮合二為一。時間大多在臨娶前一天,形式是新郎換上新裝,鼓樂相隨繞村挨戶行禮,稱為“行家禮”。有的地方只給本族的人家行禮,謂之“演家禮”。東平一帶,男子在迎娶新婦的前一天到親戚朋友家行禮,謂之“告冠”,而親戚朋友送禮也稱“冠敬”。鄄城、陽谷一帶,迎娶前一日,新郎由“明白人”攜氈帶領到墳上祭祖,然后沿街挨戶拜鄰居。在泰安、東阿一帶,都以婚禮為冠禮,即婚娶為成人,未婚為童子。

無棣一帶,男子將娶之前要穿新裝拜謁家廟。棗莊一帶,在喜日前一天下午或當天下午,新郎由叔伯帶領到本族墳頭上燒香磕頭,叫“上喜墳”。沂蒙山區一帶,則是在結婚的第二天早上新郎新娘一起到新郎家的祖墳上喜墳。

(十一)鋪喜床 貼喜聯

男家為迎親要張貼對聯。常用喜聯有:

易曰乾坤定矣  詩云鐘鼓樂之

共結絲羅山河固 永偕琴瑟天地長

玉鏡人間傳合璧 銀河天上渡雙星

詩歌杜甫其三句 樂奏周南第一章

彩華喜題紅葉句 華堂欣誦彩蘋章

良辰巧逢三合日 典禮正遇吉慶時

洞房花燭三星照 金榜題名萬世昌

欣見牛郎步鵲橋 笑看織女渡銀河

同心同德成連理 互敬互愛結絲羅

五色云臨門似錦 七香車擁轡如琴

石投蘇水任連理 玉種藍田細琢磨

鸞鳳和鳴花燭夜 金屋藏嬌著乾坤

三星高照衍百世 郎才女貌好千年

婚姻自主山河固 百年夫妻天地長

攜手同行結婚禮 并蒂常理開蓮花

鸞鳳和鳴蓮花并蒂 螽麟瑞葉玉樹連枝

紅葉題詩藍田種玉 黃花釀酒黛筆畫眉

常用橫批有:

大禮成矣 天作之合 錦堂燕喜 龍鳳呈祥 五世其昌 鸞鳳和鳴 琴瑟友之 人倫之始 萬福之源

洞房門上常用對聯有:

洞房花燭夜 金榜題名時

紅梅多結子 綠竹又生孫

女家常用對聯有:

香車臨門嫁淑女 鼙鼓緊奏催紅妝

寶馬迎來天上客 香車送出月中人

常用橫批有:

之子于歸 宜其室家

貼對聯時,所有門的門心上貼喜或雙喜(囍)字,洞房內墻貼《百子圖》《吉慶有余》《麒麟送子》等年畫,頂棚、床帷子上貼剪紙圖案,窗戶上糊紅紙,并貼上《喜鵲登梅》《梅開百子》等窗花。有婚紗照的往往在顯眼位置掛婚紗照??傊磺幸贾玫脽崃?、喜慶,煥然一新。 至此,結婚的準備工作基本完成。(選自山東省民俗志,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僅供參考,侵權必刪)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216953.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