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01-24閱讀(10)
教師為什么值得人尊重,也許正是因為自古以為這個職業所倡導的“為之不厭、誨人不倦”的精神。這句話是出處是《論語.述而篇》第三十四章,原文是:
子曰:“若圣與仁,則吾豈敢?抑為之不厭,誨人不倦,則可謂云爾已矣?!惫魅A曰:“正唯弟子不能學也。”
文中的“抑”字在這里是轉折的語氣詞,用現代漢語說大概就是“只不過是”的意思。
本章的譯文是,孔子說:“如果說到圣與仁,那我怎么敢當!不過向圣與仁努力而不感厭煩,教誨別人也從不感覺疲倦,這樣說大概差不多吧?!惫魅A說:“這正是我們這些弟子學不到的啊。”
有些學者認為本章與上一章本來應該是一章,只是中間多了“子曰”二字,與上一章相連,“躬行君子”我還做不到,至于圣與仁,那我就更不敢當了,意思很連貫。本章總體上還是孔子自謙之辭,據說當時有人稱贊孔子,其中有將其稱為圣人及仁者的說法,所以孔子才會有這種自謙之詞。
公西華之所以會說“正唯弟子不能學也”,朱熹在《論語集注》中這樣注釋,“然不厭不倦,非已有之則不能,所以弟子不能學也?!本褪钦f孔子已經達到了圣與仁的境界,才能說在實踐過程中始終如一,才能“不厭”。堅持用自己已掌握的知識或對于圣與仁的理解教授弟子,才能稱之為“不倦”。所以公西華在聽到老師自謙之辭后,馬上就明白了老師的境界和水平,所以才會感嘆“這正是我們這些弟子學不到的地方”。其實即使不這樣理解,為之不厭是智者的表現,誨人不倦是仁者的風范,這也足以讓弟子們去努力學習了。
本章中“為之不厭,誨人不倦”兩句話可以說是歷代為師的金科玉律,很多為人師者也經常用這兩句話自勉。中華文化的傳承正是因為有這些代代相傳的為人師者,秉持著“為之不厭,誨人不倦”人精神,讓我們的孩子現在還能誦讀兩千多年前哲人關于人生思考的詩文,讓這在其他古代文明看來是多么難以想象的事成為了現實??鬃又员缓笕俗馂橹潦ハ葞?、萬世師表,很大程度上是對教育、對知識傳播的尊重。突然想起劉慈欣的小說《鄉村教師》(跟電影《瘋狂外星人》可一點關系都沒有)對教師的描寫,讓人感動!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217227.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