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01-24閱讀(10)
這篇文章從作者自身經歷出發,復盤了寫一份優秀的PRD的方法和流程。由于公司組織結構調整,筆者換崗成為了一名產品經理,并開始接觸到了寫PRD文檔的部分,那么結構化PRD怎么寫?又有什么要點呢?
01 為什么會寫這個主題?
由于公司組織結構調整,我換到了另一個部門,并且承擔新部門官網設計的產品工作,到這里,我成為了一名正式的PM,從Project Manager,到Product Manager。
作為PM,需要設計產品,寫PRD文檔。
優秀的產品經理,一定會寫一份優秀的PRD。
本文主題,圍繞我寫的第一份PRD文檔。我會將V1版本,和最終交付版本進行對比,從而闡明主題,如何寫出一份結構化的PRD文檔。
對V1和最終交付版本PRD的比較,會從下面兩個維度展開比對:
- 格式
 - 產品邏輯
 在回顧的過程中,也會順帶對評審會時候大家討論的一些產品細節,進行復盤思考。
介紹一下背景:
部門官網有待優化,因此,我需要給出產品優化文檔。
我首先參考了網上的一個官網注冊登錄需求文檔,寫了第一版的PRD。寫完后,發給了組長,組長給了反饋:覺得我寫的比較像流水賬,像是意識流,不夠結構化。接著,他給了一份PRD文稿模版。
關于“結構化”這里比較有意思,蝦寶給了如下建議:
- 什么是結構化?結構化是拆分組塊業務邏輯
 - 文字是腦子的表現,寫得不清晰,不是文檔的問題,是對業務輯的理解不夠
 同時,蝦寶建議:
可以先找研發對一下需求,連接上下游的關系。然后再寫,把層次關系梳理出現,再用圖表或流程圖表現
蝦寶的建議,對我非常有啟發。如果說PRD模版給我的是一個框架,框架可以讓我有地方填東西。蝦寶給的反饋,讓我懂得了如何思考。通過思考,將經過梳理的內容正確地填進框架之中。單有框架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知道思考如何把內容填進框架中。
拆分組塊業務邏輯,梳理業務上下游。這是思考的方式。
于此時,我終于開始知道了如何正確地用PRD文檔來表達我的需求。下面,我會仔細描述一下修改后的PRD文檔以及在評審會時候大家的討論,通過這個描述,梳理總結出正確的思考表達邏輯。
02 開始寫PRD目錄
- 產品背景
 - 名詞解釋
 - 產品綜述
 - 用戶故事
 - 需求詳述
 - 評審記錄
 - 其他問題描述
 對于每一個小模塊,我都會分別從3個方面闡述:含義解釋、PRD描述正文、以及注釋。
含義解釋是從定義上界定該模塊需要描述的內容,PRD描述正文是PRD文檔中我對該模塊的詳細展開,注釋是解釋為什么PRD描述正文會這樣展開,背后的思考邏輯。
1. 產品背景
1.1 背景概述
含義解釋:背景概述是用簡單的語言大概概括一下大的背景,讓人知道我們本次要講的內容大概是什么。
描述正文:官網為用戶提供產品試用,目前,完整的試用流程如下:
用戶在官網進行注冊,填寫申請試用表單。商務(運營)在管理后臺,對用戶的申請進行授權操作(允許/拒絕)。
注釋:這樣的背景描述,是將云官網,本次的產品需求,用業務流程串聯起來,從前端到后端。從業務流程出發,將業務串聯起來,這是一種非常好的方式。用一個事件,將涉及的所有產品功能都串聯起來,讓本次討論有主線。
1.2 問題與機會
含義解釋:問題與機會描述我們希望通過這個產品需要解決的問題,或者是我們正在尋求的機遇。一般來說,這段話的作用在于讓人閱讀后明白我們為什么要花時間做這件事,以及明白了這件事的意義所在。重點在WHY,關于WHY的重要性,大家可以看一個演講叫做How great leaders inspire action。
1.2.1 當前流程存在如下問題
描述正文:
1)用戶端(官網):
- 試用注冊流程繁瑣
 - 試用申請表單無法支持用戶身份區別(企業/ 個人)
 - 未申請試用的用戶進入到控制臺,無任何提示
 2)運營端(管理后臺)
- 無法查看用戶申請試用的時間
 - 不支持運營就試用用戶跟進做記錄
 - 需要為每個申請試用的用戶手動開通賬號
 注釋:在這里我將問題進行了拆分,將前端與后端做分別描述。
1.2.2 我們的優化目標/機會
描述正文:通過優化,讓來到官網的用戶,可以體驗良好的進行注冊、申請試用產品。
注釋:目標的制定,如果按照管理大師德魯克在《管理實踐》中提出的目標管理方法原則來制定,更好。順便回顧一下,德魯克提出的SMART目標計劃
- 目標要具體
 - 目標要可衡量
 - 目標要可實現
 - 目標要相關
 - 目標要有實現性
 1.3 邊界界定
含義解釋:明確界定產品規劃的界限,列出不在此次版本產品規劃之內的需求。有利于在未來討論時不用反復出現“那我們做不做這個?做不做那個”的討論。
描述正文:暫無
注釋:值得說明的一點,其實有時候,設計資源、研發資源也會左右邊界的界定。
2. 名詞解釋(可選)
含義解釋:名詞解釋表,用于列舉和解釋PRD文檔中產生的新名詞。這一點實在是太重要了,如果在PRD文稿中出現了大家不知道含義的名詞,那就是一份非常糟糕的PRD。
3. 產品綜述
名詞解釋:產品需求指從用戶的視角撰寫的聲明。例如“我希望通過這個產品我可以實現……”它不需要包含具體的實施細節,也不需要寫具體的界面元素。它們只是對于產品成功的一些具體表現。
描述正文:暫無
注釋:在產品需求這里的定義值得細細分析,產品需求是說,從用戶的角度出發,希望通過這個產品可以實現,而不是簡單的功能描述!
4. 用戶故事
名詞解釋:每個用戶故事是描述了一段獨立的end-to-end的使用體驗。它包括:用戶畫像(persona),使用場景(context), 使用意圖(intent),步驟(flow),產品價值(value, 產品如何幫助用戶實現價值),以及優先級(priority)一般優先級最高的進入MVP(minimal viable product), 然后依次類推,優先級最低的進入backlog,大家有空有資源再考慮實現。
描述正文:暫無
5. 需求詳述
5.1 需求一
在試用注冊流程簡化,同事小A提出了疑問:“當判斷用戶是否登陸時,如何用戶未登陸,那么應該跳轉到登錄頁面,而不是注冊頁面。”
我對此進行了解釋,但解釋比較糟糕,并沒有很好地defend myself:
- 我們官網To B,受眾小,其實是沒有什么用戶來注冊的。
 - 如果用戶已有賬號,網站支持登錄狀態保持,那么其實不需要重新登錄
 因此,我將判斷未登陸的用戶,下一個頁面是注冊頁面。
顯然,我的解釋,并不能讓小A滿意,他補充到:
- 我們目前官網邏輯的都是跳轉到登錄頁
 - 網站支持的登錄保持狀態,其實也是有時效性的
 當這里,我其實有點不知道怎么解釋我的觀點了。同事小B幫我解釋:
目前我們官網的注冊用戶比較少,絕大部分來到官網的用戶,都是新用戶,大家都需要注冊,我理解這個設計邏輯是以優化新用戶注冊流程為導向的
聽到同事小B的解釋,我都要淚流滿面了。他準確地表達出了,我沒有表達出的意思。
我講第一點,我們官網目前沒有什么用戶是已注冊的,表達的意思就是,目前來官網的用戶,大部分都是新用戶,新用戶需要經過注冊、登錄,才能申請試用我們的產品,因此我們的目標是降低新用戶試用我們產品的門檻。
暫停一下,我再放慢速度,重新回顧一下這里的思考邏輯。
為什么我要設計這樣的產品,我是設計給誰使用的,來到我們網站的用戶,他們是誰?他們為什么來?按照這個思考方式,我重新來闡述一下我的思路。
我們的網站To B,目前存量用戶少。我們的需求是,通過運營活動,或者自然流量,來到官網的用戶,能夠在最快時間內完成申請試用,只有試用了我們的產品,才有可能推進下一步。同時,每增加一個步驟,用戶就會減少一些。因此,我的設計原則是,通過減少注冊環節,來盡可能得提高注冊成功率。
分解一下:
- 目標: 縮短注冊流程,盡可能地讓來到官網的用戶都注冊。
 - 邏輯:每多一個環節,用戶就大量流失
 - 我的操作 :將用戶鏈接到注冊頁面
 對上一個爭論點復盤完畢,我們來看下一個爭論點。
用戶完成注冊后自動登錄,是否會跳轉會產品試用頁面。
在這個產品設計實現的前提是,用戶注冊之后,會自動登錄。我先去看看,這個自動登錄的功能是如何實現的[注冊成功后自動登錄 – ThinkPHP5.1 – php中文網博客](https://www.php.cn/blog/detail/7587.html)
注冊后自動登錄這個功能技術上是完全可以實現。但是,自動登錄后是否需要跳回申請試用頁面?
這是我們討論的重點,另一位同事提出,不需要,這個對開發的工作量要求比較大。并且,不跳轉回試用頁面,用戶自己回去點擊試用,其實也沒有很大區別。
這里哦,其實是因為我在設計產品流程的時候,沒有考慮工作量。這從側面確實是說明我在這一塊知識積累不充足。需要有一定改進。(產品經理也需要站在研發的角度考慮問題奧!)
5.2 需求二
講述優化后的產品試用申請,我的邏輯是,先給大家展示原來的申請試用頁面,然后講述修改版本后的申請試用頁面。
通過最近的工作,我發現,對比在產品經理的工作中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因此,產品經理的工作,很多時候都是在對原有流程,做完善和優化。
既然是完善和優化,那么產品經理就需要向運營、向研發證明,為什么這樣的修改,相較于原來的流程,更好。
因此,對比是與研發和運營溝通中,非常重要的一點。產品經理要讓運營知道,修改后的產品邏輯,可以更好的支持業務運轉;產品經理也要讓研發知道,修改后的產品邏輯,是更有價值的,并沒有浪費研發的工作,并沒有讓他們的汗白流(在被組長說了幾次之后,終于有的領悟,心酸)
我總的講述邏輯是沒有問題的,但一個小問題在于,在講解修改版本后的申請試用頁面的時候,沒有邏輯。重溫一下,《金字塔原理》里面的講述邏輯,在我們寫文章或者講述業務時候,我們的思想必須符合以下原則:
畫重點,我們必須有明確的理由說明,為什么要把第二個原因放在第二個,而不是放在第一個或者第三個。為什么說這個呢?因為在講述申請試用頁面的修改時候,我的講述是沒有邏輯的,讓我們來看看我在會上的講述是多么沒有邏輯:
- 對聯系電話進行了刪除
 - 添加了身份屬性,企業用戶和個人用戶
 接下來對企業用戶身份屬性和個人用戶身份屬性進行了分別描述
更好的講述邏輯示例是什么?
我將從增刪兩個角度來說明,我們對該申請試頁面的修改。
在增加部分,我們添加了身份屬性,企業用戶和個人用戶。
在刪除部分,我們將聯系電話進行了刪除。
接下來,分別說一下增加和刪除的背后邏輯。增加身份屬性,是為了方便運營開展工作,刪除聯系方式是因為在注冊環節,用戶已經填寫過聯系電話,并且通過驗證。
總分的方式,首先讓大家知道我描述的總體內容是什么,界定范圍,給聽眾安全感,然后分點描述,這才是更好的描述方式。
接下來示例如下:
用戶可以在身份屬性這里,對個人的身份屬性做選擇。當選擇企業用戶時候,當前默認頁面不做變化;當選擇個人用戶時候,當前默認頁面做變化;相對應的最下方的三個輸入框會進行變化,分別變成:
- 研究方向
 - 身份
 - 您期待產品為您解決什么樣的問題?
 在研究方向這里的講述沒有什么好復盤的,重點來看看身份這里。
身份選項這里我在評審會上的講述,堪稱災難,毫無邏輯。會后反思,我應該首先介紹,身份這里的產品設計是什么,接著再描述為什么要有身份這個設計。
示例如下:
在身份設計,我們通過下拉框的方式,提供給個人用戶兩個選項“ 在校/在職”。
個人用戶的身份屬性字段,是為了方便運營工作的開展,在校和在職身份,可以輔助后續的用戶畫像分析,對兩個維度有幫助:
- 用戶付費能力分析
 - 拉新渠道質量分析
 注釋:如果我的講述邏輯是,產品功能設計是什么,設計這樣產品功能的背后邏輯,那么我的講述就會更簡潔明了,提高同事的體驗。
03 總結本來還想繼續寫,但是涉及業務層面的知識太多了,講解起來非常費力,就寫到這里吧~以后有時間再繼續更新。
所以,如何寫一份結構化的PRD?
思考原則:拆分組塊業務邏輯,梳理業務上下游。
最后,感謝可愛組長、蝦寶對我的指導~
本文由 @一顆西蘭花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217385.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