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職場>大腦如何記憶與思考(大腦是如何記憶的)
發布時間:2024-01-24閱讀(9)
我們每個人每天都會接收一些信息,同時我們還會忘掉一些東西,但我們很少去了解我們大腦為什么會這樣處理?所以我們深入的探究一下大腦記憶是如何工作的?了解一下大腦記憶的構成和運作原理?
我們先看記憶是什么。記憶和海馬體有關,假如把大腦比作一個存儲器,“記”就相當于是存儲信息,“憶”就相當于是提取信息。但是心理學研究發現,記憶的過程不是這么簡單,記憶除了存儲和提取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步驟叫做編碼。
我們可以想象這樣一個流程信息通過前額葉進來,前額葉掌管著工作記憶區,負責告訴海馬體應該存儲什么,應該忘記什么。有時候前額葉會忘記自己的任務,本來是該海馬存儲的,也就存儲不進來了。這時候你需要集中精力把信息反復閱讀幾遍,才能強迫前額葉把海馬需要的信息傳遞過去。大腦海馬體負責對信息進行編碼,將信息在大腦里留存下來,變為長期記憶。
這里的重點是前額葉掌管的工作記憶,工作記憶是一種特殊的短時記憶,具有短時存儲、實時刷新和容量有限的特點,是動物計劃和組織行為、語言、思維和決策等高級認知功能的基礎。
這是學術上的一個界定,說一個大家一聽就明白的案例。在福爾摩斯探案集《血字的研究》里,福爾摩斯對華生說過這樣一段話,他說,“你要知道,我認為人的腦子本來像一間空空的小閣樓,應該有選擇的把一些家具裝進去。只有傻瓜才會把他碰到的各種各樣的破爛雜碎,一股腦的裝進去。”
如果你認為這間小閣樓的墻壁富有彈性,可以任意伸縮,那你就錯了。請相信我的話,總有一天,當你增加新知識的時候,你就會把以前所熟悉的東西都忘了。所以最要緊的是不要讓一些無用的知識把有用的知識擠出去。
福爾摩斯所說的這間空空的小閣樓,它其實就相當于是一個臨時的工作平臺,用來幫助我們處理什么是應該記的,這就是記憶的工作區。
我們的大腦一天存儲了太多的信息(午飯是來一碗紅燒牛肉面,還是土豆干椒飯,晚上下班刷劇,還是看書?有點小糾結!還會想著孩子快上小學了,那個片區的學區房現在什么價位啊?)這些信息在腦子里面亂哄哄的,和當下要解決的問題一點也不相關。所以我們要把不相關的問題通通刪除,把當下的問題放到臨時的工作平臺上集中處理。這個臨時工作平臺的運作就非常重要。
心理學上有一個專門的術語叫長期記憶,經過工作記憶處理過的信息,比如某個高難度動作,這個動作會記錄到負責的長期記憶的海馬體里面。長期記憶就類似于你將一本書藏在圖書館里面一個很深的角落,那進入到臨時工作平臺,也就是記憶工作區,就相當于把這本書從圖書館給它找出來,放到你的面前,你可以隨時的翻動。
工作記憶是一個臨時的工作臺,長期記憶是臨時工作臺背后的整個知識庫。當你遇到具體問題時,從知識庫調取出相關的知識,到這個臨時工作平臺上。所以如果你沒有存儲,沒有積累起一個知識庫的話,那么遇到緊急情況你也沒有辦法提取了。
我們了解了工作記憶和長期記憶,但是工作記憶這個臨時工作臺,也就是福爾摩斯的小閣樓,它到底是由什么東西組成的呢?心理學家巴德利和希奇提出,工作記憶模型由四個元件組成:
第一個原件是語音循環,這是什么意思呢?在嬰幼兒時期,我們重復性教小孩叫爸爸媽媽,那這個語音就會進入小孩的大腦,語音循環可能對小孩記住詞匯起著關鍵作用。我們成年人也一樣,當你想一個概念時,這個概念的語音會先記住你的大腦。尤其是當你在找事物之間的聯系時,你需要對一個語音反復的循環,防止這個語音衰減。對腦海中的信息不斷的念念叨叨念念叨叨,然后通過語音循環的方式進行一個信息提取。
我們從小背古詩詞,背課文,就是通過這種語音反復的循環對信息進行一個存儲。只有我們把語音記住了,我們就能將一些抽象的含義附著在這個語音上面。比如我讀到這樣一句話,我希望人生像電影一樣一句字幕就是多年以后,我們讀完這句話我們就知道,這個人他肯定生活過得不如意,想讓這個苦難的日子啊盡快結束。這就是我們從一句話當中提煉出來的一些抽象的含義。
語音循環對工作記憶的存儲和提取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個原件是什么是視覺空間寫生板,它主要用于加工視覺和空間信息。比如特工在腦海里面經常會演繹任務失敗,然后被追逐的畫面,他如何邊跑邊轉頭射擊,當場景真實發生的時候,他就可以在現場來呈現出這個動作。
再比如馬斯克的偶像特斯拉,這個天才科學家的視覺空間,寫生板的能力是超級強。在特斯拉自傳里面有這樣一段話,特斯拉說我在不依靠任何模型、圖紙以及實驗的情況下,就能把所有的細節完美的呈現在腦海中。所以特斯拉他的發明創造的這個效率是碾壓其他科學家的。
正因為工作記憶它有很強的這個圖像感,所以我們在寫作的時候,文字要有畫面感。比如阿城在峽谷這篇文章里面有句話,“一時滿屋都是喉嚨響”。比如王小波形容自我“永遠滋滋響,翻騰不休,像火炭上的一滴糖”。這種很有畫面感的文字會讓讀者一下子就能記住。
說到畫面感,我們看這個電視節目最強大腦里面的選手他們的記憶能力非常強。他們記憶時將陌生的事物和熟悉的畫面建立一個連接,然后快速記憶。
比如要記住十二星座,它對應的就是人體從頭到腳的部位。那白羊座對應的就是頭部。你要想象自己的頭部長了兩個犄角,那這個頭部來和白羊座對應起來,那眼睛呢是金牛座想象自己的眼睛,像牛的眼睛一樣大,像金子一樣閃閃發光。通過這些畫面的聯想來完成記憶,這些都是需要刻意練習的。
我們看小說聽故事的時候,能有意識的在大腦里面通過一張張的圖片來建立這些人物關系。那么你的理解能力就會得到很大的提升。
第三個是運用注意力中樞系統來幫助你分配注意力。聚焦重點,這里涉及到工作記憶的容量問題。工作記憶就類似于我們電腦的內存,它的容量是有限的,同時打開的這個進程多了,它的運行速度就會變慢,甚至死機。
在一九五六年的時候,科學家研究發現,我們人的工作記憶區間是七,意思是人們一次大概能記住七個信息。那其他的認知科學家就認為這個數字被高估了。后來證實了在對信息分組或者是組合的時候,我們普通成年人可以在工作記憶中保留三到四個信息塊。這種工作記憶能力它幾乎是恒定的,不會發生變化,適用于各種這種測試環境都不會發生變化。
那當我們在面對海量的信息時候,工作記憶容量它就決定了我們只能聚焦在重點信息上,否則我們就會被淹沒在信息的海洋里。所以最重要的事情只有一件,必須心系一處去完成它。這個背后是有很深的這個心理學依據的。
最后一個元件是情節緩沖區,什么意思呢?其實就是給事物之間設置一些情節,通過一些詞語給它組織起來,形成一個有意義的故事。因為意義它是記憶的粘合劑,幫助你把工作記憶里面的內容傳遞給長期記憶。
但是內容怎么能夠長期的保持在大腦里面呢?其實靠的就是這些新奇的故事,圖像的畫面感,抽象的意義標簽以及詞語本身的魅力。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老當益壯,寧一百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這樣的詞語多少年了,都會被人們反復地被提起。這樣的詞語,它非常的有魔力,它有一種抽象的意義。在生命的某個時刻就會被經常喚起。
這方面能給我們帶來什么啟示呢?就是我們在理解外部世界的時候,是按照某種意義系統對這個世界進行梳理的,否則你就不太容易讓這件事情被你長期的記住。
小結
記憶是一個信息處理系統流程。工作記憶區就像是一個臨時的工作臺,對輸入的信息進行加工處理,通過掌管工作記憶的前額頁進行處理,然后有選擇地使之進入到海馬體變成長期記憶。主要是通過自身的四個元件:語音循環、視覺空間寫生版、注意力中樞系統和情節緩沖區來處理信息,把它變成長期記憶。
當你對大腦的工作原理有了一個清晰的了解,那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的用好大腦。
大家可以在評論區寫下你對工作記憶和長期記憶的思考。感謝你的學習!
下一篇:紅娘是哪一部作品中的人物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