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職場>學碩和專碩的具體區別(學碩和專碩)
發布時間:2024-01-24閱讀(8)
當今社會,大學生遍地都是,然而學歷仍然是找工作的“敲門磚”,學歷不夠連投簡歷的資格都沒有,于是考研成為眾多大學生的選擇。
根據教育部公布的數據,2021年全國有377萬人報名考研,而2016年的時候,教研人數才177萬人,短短五年時間,考研人數成倍增長。意味著越來越多大學生,想通過這條“賽道”,給人生帶來新的機遇。
為什么近幾年考研人數會大幅增長?
這兩年考研人數大幅增長,而且預計在未來幾年,仍然會保持增長趨勢,這究竟是為什么呢?筆者認為,這跟考研群體的多樣化有很大關系。
考研的主力軍仍然是在校大學生,不少學生考研就是為了提升就業競爭力。不管怎么說,現在找工作,用人單位還是將學歷作為很重要的標準,這使得很多大學生不得不選擇繼續提升學歷。但也有一部分大學生,想考研是為了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進行學術研究。
除了大學生,每年考研大軍中,還有許多已參加工作的考生。這些考生一邊上班一邊進行備考,希望能夠拿到一張重返高校的“船票”,給生活和就業帶來更多的機會。
不論哪類人員想要考研,都會面臨一個選擇,那就是選擇學術性碩士,還是專業型碩士。大家有所不知的是,畢業工作后才知道,兩者之間差的可不止一點。
“學碩”和“專碩”到底有何區別?希望你當初沒選錯
培養方向不同。學碩是以培養教育和科研人才為主,學生畢業后授予的是學術型學位。而專碩本身就是,國家為了克服學碩在某些專業領域上的不足,而新增的一種新碩士類型,主要培養的是應用型實踐人才。
考試的難易程度不同。學碩是參加統考,經過長時間認真的備考后,在數百萬的考生中拔得頭籌,考試難度相對較大。而專碩是進行“聯考”,競爭壓力稍微小些,考試主要針對專業性,相對簡單一些,但也需要考生認真對待。
學制上也存在差異。學碩的學制年限毋庸置疑,都是3年,而專碩的學制年限就不固定,2年或者是3年,根據專業不同會略有差異。學生在報考專碩專業時,可以自行了解學習年限。
很多學生會比較關心學費情況,如果太貴,家庭壓力也會增加。學碩的收費標準差別不大,一般情況每年8000元左右,其他宿舍等生活開銷另算。而專碩的學費會更貴一些。而且很多地區的高校明確表示,不為專碩提供宿舍,學生只能在外面租房,這樣花銷會更大。所以,學生考研選擇學校和專業時,最好提前了解宿舍和收費情況,避免出現考上后難以承擔學費的情況。
看到這些不同,很多學生會說學碩貌似含金量更高,這點筆者并不否認。但一般的用人單位,基本不會區分學生是學碩還是專碩畢業,而且也很難分清楚誰優誰劣。只能說學碩是由來已久的學位,而專碩是對其的一種補充。只要符合考生未來的發展規劃,并且合適就可以大膽地報考。
不論學碩還是專碩,都需要學生認真的備考
考研難度本身就很大,不論學碩還是專碩都一樣,都需要學生認真努力復習,才有可能成功上岸。如果學生只是抱著試一試,或者看到別人報考,就盲目跟風,沒有堅定的信念,奉勸學生,還是不要浪費時間了,不如提升專業能力,畢業后直接選擇就業更實在。
備考除了要科學的復習各科知識,還要保持良好的心態。學生如果心態起伏太大,很容易出現退卻心理,難以堅持下去,甚至是臨考的時候出現身體不適等情況。學生要在每天給自己灌輸正能量,告訴自己能行,這樣往往會起到絕佳的復習效果。
學生還要理智的選擇報考院校和專業,考慮是否考自己現在學校的研究生?是考本專業還是跨專業?在這里筆者建議,學生就讀的高校是985高校,學校也有本專業的研究生,那就考現在的學校,若是211,后者是普通本科院校,那就拼一把,爭取能考上高一層次的學校??紤]專業時,還是根據自身的興趣,但不建議學生輕易換專業,因為難度會加大。
學無止境,學海無涯。雖說學碩和專碩確實存在差別,但這并不影響學生做出選擇。真正影響學生的是,選擇考研后的努力情況。希望大學生們既然下定決心考研,就好好的備考,就算最后不幸落榜,認真備考的過程也會讓你受益匪淺。
今日話題:你覺得學碩和專碩的區別大嗎?
(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您聯系刪除)
歡迎大家關注、點贊,下方評論區進行留言!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