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01-24閱讀(12)
♂大學生就業市場已經出現綠牌專業和黃牌專業兩種明顯的分野
(1)這是一個信息技術類專業大學生集體狂歡的時代。
80后在上高中的時候,大概是上世紀90年代中后期,整個教育界就一直在“鼓吹”信息產業是未來的黃金產業。于是,當年很多80后在大學專業志愿的第一欄莊嚴地寫上了“信息產業技術”幾個字樣。——這是一種專業的選擇,更是對未來的期待!


沒曾想,80后出社會的時候,信息產業沒能成為黃金產業,房地產倒成了黃金產業。很多信息產業技術畢業的大學生,成了買房子的高手和炒房子的受益者!至于信息技術專業,他們早就忘到九霄云外了!
當年在大學廢了很大的勁才考過的計算機C語言,今天貌似已經是一個辦過時的技術了!
但是,當年80后的老師們說的話,雖然沒有在80后身上變現,卻在00后一代身上變成了現實!
在今天這種1000多萬大學畢業生的艱難就業季,手持信息技術專業畢業證書的大學生們,心里大概率是不太發慌的,雖然競爭壓力也很大,但可喜在信息技術的招錄量和需求空間也在不斷膨大!
只要技術過硬,運氣不太差的信息技術類大學畢業生,在今年年底前搞定一個不錯的職位,是大概率事件!



看看那許多手持“管理類”、“營銷類”、“經濟學類”專業畢業證書的畢業生一臉懵逼,毫無頭緒,盡管把月薪降到3000以下依然沒人要的可憐樣子,信息技術類畢業生應該在心中偷笑99次吧!

數據來源:《2021屆大學生畢業生就業質量跟蹤評價》
(2)文科生集體陷入三個就業泥潭。
文科生的集體陷落,早在5年前就已有預兆,得益于當時整體經濟形勢很好,掩蓋了文科生就業抗風險能力的脆弱。
這兩年,因為病毒的原因,陡然就把文科生的軟肋暴露無遺。

目前文科生集體性地陷入了三個“就業泥潭”。
第一個泥潭:大學生需求整體過剩,文科生需求過剩尤為嚴重,文科生錄取率是49%,折算成人員是500萬左右,社會每年各戰線各崗位,對文科生的需求僅有150萬!多出來的300多萬,都屬于自謀出路,靈活就業者!因此,即便是北大的普通文科生,去送外賣也很正常,沒必要大驚小怪!
第二個泥潭:文科生思維方式不適應這個社會。文科生擅長規劃,設計,空談。多數文科生眼高手低。在家里換個電燈泡都費勁的大學生,在這個社會其實就是廢物一個!
今天的職場,是狼性文化主導的職場,文科生在校園中過多地接受了仁義道德教化的熏陶,長遠看,這種人有一定的格局,短期看,這種人很難找到飯碗。仁義道德那一套東西,必須在一個人發展到較高的層次之后,才會顯現出它的威力來。至于底層的人群,仁義道德的東西知道得越多,懂得越多,越對成長不利!這絕非危言聳聽的負能量,這是無數人已經驗證的現實!



第三個泥潭:文科生可選擇的就業面太窄。第一種是考公務員,另一種是考教師等事業單位,還有的就是去當企業文案。因為公務員事業單位需求量太小,完全是杯水車薪。企業文案有是一個嚴重過剩的雞肋行業,所以,很多文科生混到最后,就混成了一個提包抱腿,哼哈聽喝的勤雜工。——喪失尊嚴混口飯,實在也是沒辦法,因為他們沒有理科生技術男那樣的核心競爭力啊!


(3)常年排在就業黃牌專業前三名的“雞肋”專業在大學還有存在的必要嗎?
從過去五年的統計來看,部分專業常年排在就業黃牌榜單上,當然有黃牌就有綠牌,咋一看,就業綠牌專業全是理科中的偏信息技術和智能技術的專業。
現在全部的大學專業門類加起來是幾千個,持續進入就業綠牌榜單的專業只有區區十來個,的確有點扎心!

數據來源:《2017—2021年本科生就業報告》
試問,常年霸榜就業紅牌的大學專業,為什么一直存在,還一直在擴充招生,而且很多學生報考的熱情還非常高呢?
這一奇怪的現象,背后的邏輯其實非常簡單:
第一,上述黃牌專業大伙兒可以看看,都是些偏文科偏藝術或者不同不癢的專業,這些專業很好考,需要的考分比較低。比如音樂表演,本科生只需要考300多分,只要藝體分面試考過就可以上本科了。這類學生的真實實力,頂多也就是高職專科,但是為了上本科,他們只能走藝考這條路!
這也可以解釋,為什么現在很多藝考培訓學校非常火的原因!——可憐天下父母心啊,孩子成績差,也總想拼命給孩子撈個本科學歷!盡管這個本科學歷就業很難,非常雞肋,在大學也是混幾年,但父母臉上掛得住啊,別人問起來,自己的孩子怎么著也是個全日制本科啊!
學歷虛榮,到底幾時休哦?!



第二,對于學校來說,開技術型的專業成本非常高,需要實作實訓,有很多耗材需要購買,要很多設施設備需要添置,而且技術型的教授很缺。
相對而言,偏文科,偏藝體的專業,學校投入少,產出高,利潤空間很大!
所謂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既然有這么多學生愿意考文科類,藝體類專業,那高校自然也就樂于收這個錢,賺這個利潤咯!
這就叫真正的一個愿打,一個愿挨啊!


(4)大量就業黃牌專業大學生的集體自我救贖之路!
有一句話說,宇宙的盡頭是考編。
其實這句話只說了前半句,對如今的就業市場來看:
宇宙的盡頭是考編,世界的巔峰是“轉碼”
無論是文科,還是藝體,他們雖然因為偏科等多種原因,不幸進入了文科和藝體科。但殘酷的就業壓力和極低的文科生薪水,逼迫他們絕地反擊,走出了另外一條不同尋常的路!
這條路不算艱辛,但卻能讓他們中的部分人跳出文科生就業泥潭!——這條路就是“轉碼”之路。
“轉碼”:意為從其他專業轉為寫計算機程序的“碼農”!
轉碼之路就是任何專業的人,都可以去參加編程的短期培訓班,這種培訓班長則一年,短則三個月,對悟性高的人,甚至可以居家自學成才!


看看下面這張象征“碼農”階層待遇的統計圖,就應該可以揭示為什么現在教培冷淡之后,編程班倒逆市上揚的現象!

數據來源:《職友集統計調查報告》
誠然,黃牌榜上的那些雞肋專業的學子們,都在紛紛跳出原有的專業,走一條自我救贖的道路。
“轉碼”是路徑之一,送外賣,送快遞,開快車——總有一個行業要去嘗試,活下去,有尊嚴地活著,是很多大學畢業生的現實訴求!

♂♂勞動密集型產業向智力密集型產業轉軌是陣痛更是欣喜
理科生整體吃香,信息技術和智能技術類理科生成為就業中的“皇冠”專業,而文科類,藝術類專業的大學生集體“沉淪”,成為就業極度困難戶。——這一切,都預示著,傳統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和工業化的文明時代快結束了。我們將迎來一個嶄新的,充滿希望的新時代。
當然,時代的轉軌中,肯定有不適應,有陣痛,甚至會付出很大的代價和損失,但為了未來更長遠的路和更大的欣喜,必須無條件接納當下的痛苦。

(1)沒有勞動密集型產業,我們就沒有今天。
勞動密集型產業從上世紀的“三來一補”開始,發展了幾十年,為我們積累了大量的物質財富,形成了資本原始積累,造就了最完備的產業體系,站上了世界制造業第一方陣,成為了別人無法替代的世界工廠。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解決了大量農村閑散勞動力的就業問題,也解決了大量人口的城鎮化,市民化。實現了全民的小康日子。讓我們從積貧積弱的境況發展到今天生活總體比較富足并向車輪上的國家邁進的偉大過渡!
可以說,沒有勞動密集型的產業,就沒有我們今天的好日子!


(2)沒有智力密集型產業,我們一定沒有未來!
但現在全球經濟的競爭已經進入了下半場,我們要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躋身全球高收入群體,就必須擺脫傳統的勞動密集型產業,而轉向附加值更高,可替代性更小的智力密集型產業。
從世界范圍來看,一個經濟體一旦開始轉向發展智力密集型產業的時候,都會出現三個典型特征。
第一個特征:社會人才的需求整體上呈現“去文科化”。
工業和文科一定程度上還可以并駕齊驅,但是智能密集型產業和文科就有點不太搭調了,因為社會趨向于持久的扁平化,工業時期的科層制管理因為智能操控而去中心化了。只有去中心化的思維方式才能適應智能生產。智能制造,理論上是不需要太多的管理層和文科人員參與的。


第二個特征:長期的高失業率。
生產力進一步突飛猛進。工業時代,已經留下了大量過剩的產品。智能時代,產品過剩會更嚴重的存在,因為智能生產的效率比工業時代的效率還要提高數倍,但是全球的總人口不會繼續膨脹了,很多國家的人口都走向了衰減通道。
總產品暴增,總人口減少,生產過程不需要太多人參與。——于是,大量的人口無所適從,高失業率會成為長期化的社會問題。因此,很多發達經濟體的高學歷人才,無所事事的不在少數。因此,發達經濟體的人的生活,趨向于慵懶化也是這個道理。
第三個特征:即便是普通工薪階層,只要有崗位,工資呈線性增長。
與高失業率對應的,是普通崗位的高薪酬。
10年,20年后,只要我們經濟轉型成功,進入高收入經濟體,進入智能密集型產業爆發通道,即便是普通勞動者,即便受聘在一家極其普通的單位,年薪50萬也不是夢!
現在,年薪50萬,是普通打工者的天花板。
20年后,年薪50萬,可能也就是個中位數!



所以,不要讓今天的貧窮限制了明天的想象,也不要因為暫時找不到工作而苦悶彷徨。
給社會一點時間,也給時代留下一點升級的機會和空間。努力的積淀自己的專精特新技能,努力的從文科生轉型為理科生。我想5年,10年之后,很多機會都將呈現爆發式增長!

♂♂♂前瞻10年后的五大最賺錢的職業
10年后,60%以上的工作在線上完成;10年后,60%以上的消費在線上實現。——這是兩個基于時代巨變的基本趨勢判斷。
同時,還有一個更加深刻,更加長遠地判斷:互聯網的依賴度和智能技術的運用率將是衡量一個社會的發達程度和文明程度的最關鍵的指標。
在未來30年或更長的時間內,網絡將不再只是社會的組成部分,網絡會直接變成社會本身!各種智能技術也不再只是一個可以給生活帶來便利的工具,而會直接變成生活方式本身!
基于這些長期和短期的綜合預判,就可以推演出10年后,最賺錢的五大職業。

未來10年第一個最賺錢的職業:互聯網產品經理
智能密集型產業時代,萬物變成數字,萬物智能互聯。
當各種客觀的物質和虛擬的物質糅合在互聯網大平臺的時候,就一定會催生一個新的職業門類:互聯網產品官。
今天我們能夠第一時間看到自己喜歡的圖文或者短視頻,就是大數據智能化互聯網產品官通過機器和算法在給我們進行推薦。
未來,這種各式各樣的推薦機制在互聯網世界會顯得更加重要。不同的人,不同的心態,不同的境遇,會出現千差萬別的互聯網消費需求。
因此,互聯網產品官將洞察這千差萬別的需求,挖掘這種需求,重組和優化各種物質和精神產品來不斷滿足這種需求。——這種人,將是未來互聯網世界的稀缺人才。他們當然能賺很多錢,因為他們掌握了很多人的需求和心態!
未來的一切產品,都將被稱為互聯網產品!



未來10年第二個最賺錢的職業:互聯網場景營銷師
有了互聯網產品被開發出來,那就一定有在互聯網世界兜售這些產品的人。
互聯網場景營銷師將從今天的網絡大V和網絡紅人中產生。
人設化購買方式,興趣化電商將是下一個時代的主流消費趨勢。
掌握了場景營銷的密碼,任何產品都將買全球,賣全球!



未來10年第三個最賺錢的職業:虛擬世界架構師
這種職業就是一個純技術的行業了。整體要求很高,有點類似于虛擬化世界的設計師的感覺。
看過《盜夢空間》的人都知道,為現實世界的人造設一個夢境的難度是非常大的,考驗的不僅僅是技術,還有空間思維和人文理念。
虛擬架構師將帶領人類走向未來的網絡家園,職業很神圣,門檻很高,當然待遇肯定高得驚人。



未來10年第四個最賺錢的職業:算法優化師
萬物互聯,人類信息增量是今天的幾十倍。天量數據理論上就是天量的財富。只有懂得挖掘這些財富的人才能真正富裕起來。不懂挖掘這些財富的人,天量的數據對他們而言就是一堆廢物!
算法優化,是大數據時代最稀缺的能力。從事這種行業的人,是掌控互聯網財富密碼的一群人,他們不掙大錢,天理難容。


未來10年第五個最賺錢的職業:實體產業線上遷移指導
這個職業,現在已經在萌芽了。
不少小縣城的服裝店都在網上開店了,甚至有直播了。我身邊一個美女,在小縣城里開服裝店,實體店鋪沒多少營業額,其實就是她的一個直播間而已。現在她只有幾萬粉絲,但是每個月的網上單量都是幾百單,其實她的貨都是從廣東廠家直發的。雖然她人在一個小縣城,但是通過網絡,她已經把生意做到了全國各地,而且她自己不需要承擔任何倉儲成本和運輸成本。
——這就是實體產業線上遷移的典型例證。
類似這種模型,甚至比這種模型高幾個段位的模型還有很多。
總之,所有的實體產業,理論上都可以實現線上遷移,想象空間和拓展空間足夠大!



歡迎關注“職上職下”
職場達人,研究現實,深度思考。
洞察職場趨勢,干貨持續更新。
敬請關注、點贊、轉發~~~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219951.html
下一篇:紅娘是哪一部作品中的人物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