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職場>加強德育體系建設(如何構建德育工作體系)
發布時間:2024-01-24閱讀(14)

黨的教育方針強調: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德育是學校教育工作的最重要內容之一,也可以說是學校教育的靈魂。如何構建德育工作的體系,怎樣有效的開展德育工作,是擺在廣大教育管理者面前的一個重要的課題,本文著重從學校管理的角度系統地探討這一問題。
德育即對學生進行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質等的教育,是中小學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奠基工程。它貫穿于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全過程和學生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滲透在智育、體育、美育和勞動教育之中,與其他各育互相促進、相輔相成,對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保證人才培養的正確方向,起著主導作用。
育人之本,德育為先。德育歷來都是學校工作的重中之重。良好而完善的德育工作體系是一所學校獲得社會認同和贊譽的關鍵因素,是學校穩健發展和建立品牌的基石。學校德育工作要堅持從本校實際情況和青少年兒童的實際出發,遵循中小學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規律和社會發展的要求,進行整體規劃和設計。

一.明確德育工作指導思想,樹立德育工作理念
構建學校德育工作體系,首先應該明確德育工作的指導思想。學校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為國家和社會培養有用的人才。我國是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國家,學校的德育工作必須堅持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以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把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
德育工作一旦明確了指導思想,就好比德育工作的航程有了導向,就好比德育工程大廈的基石建立了。德育工作指導思想是德育工作的總綱,是基于國家意識和民族利益的方針,而德育理念是總綱的必要補充,是各個學校的校長或者是辦學者辦學理念和教育智慧的具體體現。德育工作的理念一般也體現在校訓、校風、學風、教風上(即圍繞著“培養什么樣的人”和“怎樣培養人”兩個最基本的教育問題,進行的系統簡潔的概括描述),體現著辦學者和治校者的教育智慧和人格魅力,顯示著一所學校的獨特的個性和特征,是一所學校發展的基石和品牌的靈魂。

二、制定科學合理的德育工作目標
目標指引著行動,德育工作的目標決定著德育工作的基本內容和德育工作的方法。我國中小學德育工作的目標應該貫徹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結合時代形勢、地區特點以及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主動推進素質教育,把教書育人緊密結合起來,要科學規劃不同年齡學生及學習階段道德教育的具體內容,堅持貫徹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加強校紀、校風建設 ,要發揮教師為人師表的作用,把道德教育滲透到學校教育的各個環節,要組織學生參加適當的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活動,幫助學生認識社會,了解國情,增強社會責任感,培養良好的道德觀念、道德品質和終身受益的行為習慣以及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培養學生初步具有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的思想感情和良好品德;遵守社會公德的意識和文明行為習慣;良好的意志、品格和活潑開朗的性格;自己管理自己、幫助別人、為集體服務和辨別是非的能力,為使他們成為德、智、體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打下初步的良好的思想品德基礎。
我國中小學德育工作的最終目標就是為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一代新人而努力。小學、初中、高中階段具體的德育目標在國家教育行政部門的文件中如《小學德育綱要》、《中學德育大綱》都有明確的規定。中小學的德育工作目標具體分為三個方面:
1.思想政治目標:熱愛社會主義祖國和人民,熱愛中國共產黨并擁護黨的領導,了解黨的基本路線,分清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向往共產主義,知道公民的權利和義務,樹立遵紀守法的觀念,相信科學,反對迷信及陳規陋習。
2.道德行為目標:自覺遵守《中小學生守則》及《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和《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自覺遵守社會公德,團結友愛、助人為樂,懂得文明禮貌,熱愛班級和集體,維護集體榮譽,積極參加勞動,增強自理能力,艱苦奮斗,勤儉節約,愛護公物。
3.心理素質目標:誠實守信,堅強勇敢,懂得尊重別人和與人合作,明辨是非善惡,敢于堅持真理和公平正義,不怕困難和挫折,在學習、生活及交往中樹立自信心、自尊心和自豪感。

三、貫徹靈活務實的工作原則和工作方法
(一)德育工作原則
德育工作滲透在學生的學習、生活、交往以及校園、家庭、社會的方方面面,為有效開展德育工作,必須以德育指導思想為基點,以德育工作目標為導向,遵循學生心理發展規律特點,確立德育工作的原則。
1.方向性原則和導向性原則 學校教育的根本任務是為國家培養適用的人才。因此,德育工作必須服務于國家建設和發展的需要,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鄧小平同志認為,雖然當今世界和平的呼聲越來越高,但是西方資本主義敵對勢力的亡我之心仍然未死,他們把希望寄托在我們以后幾代人身上,時刻不忘顛覆我們的社會主義制度。為了確保國家的安定和民族的獨立,學校德育工作一定要堅持社會主義方向,堅持自己民族的文化特色,絕不能有絲毫的麻痹大意,更不能完全照搬西方那一套,鼓吹資產階級自由化。 學校的德育工作必須堅持弘揚社會正氣和先進文化,堅持傳遞正確輿論導向,培育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觀和社會榮辱觀。
2.系統性原則和循序漸進原則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充分說明德育工作的長期性、艱巨性和系統性。德育工作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工作,需要長期不懈的努力。德育工作是塑造靈魂和構筑人格的光榮而又偉大的系統工程,需要對青少年的行為進行指導規范,需要對青少年的良好習慣予以培養,需要引導他們樹立對學習、對生活、對人生的信心,激發學生勤奮學習、開拓進取精神,養成優良的道德品質。因此,德育工作又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德育工作必須遵循青少年心理發展的規律和特點,區分不同的年齡段和不同的學段特征,施以科學的方法,輔以必要的手段,才能收到較好的效果。
3.實事求是和理論聯系實際原則 學校在進行德育工作中,一定要克服形式主義,不能為德育而德育,應結合社會形勢及學生的身心發展實際情況,精選德育教材,研究德育方法,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少說假活、大話、空話。
學校德育工作者首先應該加強教育學和心理學等理論知識的學習,密切聯系本地本校的學生實際情況,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搞人云亦云,亦步亦趨, 堅持實踐路線并敢于大膽探索創新。
4.教育和服務相結合的原則
德育工作應擺脫純粹的單向教育模式,注意傾聽學生的心聲,了解學生的心理需求,將教育學生和服務學生相結合,堅持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體,樹立為學生服務、為學生發展負責的基本態度和指導思想。切實幫助學生解決思想上、心理上出現的實際問題,提高他們的適應能力和思想認識水平。

(二)德育工作方法
中小學德育是對學生進行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質的教育,因此必須堅持德育為先的思想,把德育當作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的首要任務來抓,在實踐中探索務實有效的德育工作方法。
1.課堂教學滲透的基本方法
學校德育工作必須充分利用思想品德課和思想政治課的課程資源,發掘其它學科的德育資源,依靠廣大的一線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有意識地、主動地滲透德育教育。教師必須轉變教育教學觀念,深入理解、把握教材,找準德育滲透的育人點,即找到知識教學與思想教育相結合的最佳作用點,并采用適宜的教學策略和方法把二者進行有機整合,使德育滲透具有實效。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更要激勵學生,以高尚的人格和先進的思想感化學生并引領學生積極向上。倡導老師上課做到:把微笑帶進教室,把愛心帶進課堂,把正氣帶進教室,把趣味帶進教學。在教學中開展規范文明用語活動,提倡用關愛性、平等性、贊美性的用語,杜絕用辱罵性、打擊性、怨恨性、諷刺挖苦等忌語。
2.通過開展專題和系列活動的育人方法
課堂教學是德育工作的主渠道,開展活動是德育工作的主陣地之一。學校應當結合教學進程和不同的時期特點,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專題活動或系列活動,如法制教育、安全教育、感恩教育、愛國教育等專題活動,清明節、端午節、兒童節、青年節、國慶節等系列活動,使學生在課堂學習和書本知識的學習之外,獲得參與性體驗和實踐性學習的機會。通過開展活動,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創造性和熱情,促使學生學會與人合作,學習解決問題的方法,發掘學生潛能和素質。
3.個別談心和思想輔導的方法
德育教育沒有萬能的鑰匙。針對每一個鮮活的個體,應該有不同的方法。當今時代,學生的個性比較突出,思想比較獨立,各種問題層出不窮,針對學生的個性問題,除了一般的指導之外,必須進行個別談心和思想輔導,教師尤其是班主任應當掌握心理學的基本知識和思想工作的方法,用愛心和耐心去做學生的思想工作,這樣更容易產生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作用。
4.立典型、樹先進,榜樣激勵的方法
中國有句古訓:三人行必有我師。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榜樣最富有教育意義,人格最富有教育的魅力。一個人在他的少年兒童時期所形成的思想品質與行為習慣,會對他的一生產生重要影響。為了讓少年兒童能夠健康快樂地成長,我們應該在學校里、班級中為他們樹立起優秀的榜樣。榜樣來自學生,又影響到學生。通過對行為習慣和思想品質表現優秀的學生的肯定、贊美和表揚,鼓勵優秀的學生繼續保持先進,激勵其它的學生向先進人物學習。從而形成一種爭先創優的積極氛圍。
中小學生均有親師性、向往先進的心理特征。俗話說:親其師,信其道。所以,教師的一言一行都要符合職業規范,講究職業技巧,不僅要重“言傳”,更應行“身教”,言行一致,時時處處努力做好學生的表率;教師的威信是其內在素質的表現,良好的師德對學生的影響無法估量,學生在長期的耳濡目染之中很容易地就會將這些品質內化為自身素質的一部分。小小的習慣撐起閃光的美德,無形的修養又會筑起燦爛的人生。榜樣激勵法是德育工作最有利的武器之一。

四、建立嚴格而完善的德育工作制度
德育工作要有針對性、實效性,必須建立一套科學嚴謹的規章制度,從班主任的選拔與培養,到學生的日常管理以及各種考核評優等方面都必須有一套嚴格而完善的制度。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制度是超越人格魅力的最好的管理良方。 學校德育工作制度的制定應該廣泛聽取各方尤其是一線教師和班主任的意見,經得起各方的考驗和推敲,不允許搞閉門造車、一言堂,必須慎重決定,一旦提交通過就應該嚴格執行和遵守。只有嚴格的制度才能保證德育管理工作的實效。
具體來說,學校德育工作的基本制度有以下幾個方面:
1.德育工作各崗位責任制度;
2.班主任選拔、培訓及培養制度;
3.班級管理反饋和評價制度;
4.德育工作例會和研討交流制度;
5.德育工作人員評選和獎懲制度;
6.常規管理制度,如升旗制度、廣播制度、值日制度和德育研究制度等;

五、構建職責規范、層級分明的德育網絡和管理架構
1.德育工作網絡
橫向架構:德育處——教務處——總務處(全員育人)
縱向架構:德育處——年級組——班主任(全程管理)
矩陣結構:知識學習——人際交往——課外活動(全面發展)
自治組織:共青團/少先隊——學生會——班委會——學生
協作網絡: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
2.德育隊伍建設 德育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青少年健康成長起著導向,推動和保證作用。因而全校教職員工,學校領導必須高度重視德育工作,切實加強對德育工作的領導,建設一支高素質的德育隊伍,保證德育工作的全面落實。 ①德育工作領導小組:德育工作領導小組由黨政負責人、主管學生工作的行政干部、團委書記、班主任、任課教師組成,并由校長任組長,負責對德育工作的領導,德育處具體負責,定期組織學習和研討活動,健全落實德育工作責任制。 ②加強班主任隊伍建設:實行每周一次班主任例會制度,逐步實現班會活動規范化,系列化。加強對班主任的思想理論和工作方法的培訓,進一步提高工作藝術和管理水平。班主任要加強和學生家長的聯系,全面關心學生成長和進步,提高德育工作的預見性、針對性和實效性。 ③充分發揮少先隊、共青團和學生會等學生自治組織的作用:共青團要針對學生的思想實際和身心特點,開展豐富多彩的教育活動,文化娛樂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認真落實“三會兩制一課”制度,切實加強對學生會工作的指導,發揮學生在學校德育工作中的積極作用,努力實現學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務和自我發展。 ④積極發揮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教育協同作用,努力形成有利于學生成長的校園環境和家庭環境,構建新型的和諧家校關系。

六、明確德育工作內容及實施途徑
1.校級層面工作:
(1)班主任與德育隊伍的培訓培養及建設
(2)國旗下講話即升旗儀式
(3)校園廣播宣傳建設
(4)校園文化和建設
(5)常規管理(學生值日與教師值日及班級評比)
(6)專題教育和主題教育活動(法治、安全、心理、環保;體育節、藝術節等)
(7)少先隊和共青團組織建設
2.班級層面工作:
(1)班干部選拔、培養與任用
(2)班級文化建設(“一欄三報”、圖書角)
(3)班級衛生值日和紀律管理
(4)主題班會召開及專題活動的組織
(5)學生心理輔導和干預
(6)家校聯系和溝通
(7)師生關系和諧共建
(8)打造班級品牌
3.家校合作層面工作:
建立學校、社會、家庭三結合的教育網絡,辦好家長學校,加強家校聯系工作。建立家長委員會,開辦家長接待日。班主任老師要經常和家長聯系,適時召開家長會,認真接待家長來訪,加強育人的針對性。
(1)組織召開家長會
(2)建立家校共享信息平臺
(3)組建家長委員會
(4)開辦家長學校和家長接待日
4.社會層面的工作:
(1)社會實踐活動
(2)社會參觀訪問和調查
(3)社區義務勞動和志愿者服務
5.德育科研和創新:
德育實踐—— 德育評價 —— 德育科研 —— 德育創新
德育科研是中小學德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應當在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指導下,為教育行政部門的決策服務。 全體教師尤其是班主任都應參與到德育科研中來。 校長、德育行政領導應當指導學科教學滲透德育內容,參與聽課評課,督促學科教學德育目標的落實,把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紀律教育、法制教育、心理教育等,有計劃、有步驟地,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地落實到教育教學的各個環節中,形成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環境育人的校園氣氛和文化氛圍。
德育工作不是按部就班,一成不變的工作,德育工作需要與時俱進、開拓創新,需要不斷地研究新問題,處理新情況。只有通過認真求實的德育科研工作,才能把德育工作提升到更高的水平,才能開拓德育工作的新局面,發揮德育工作的真效果。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220976.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