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職場>DJI相機(DJIPocket2口袋相機體驗)
發布時間:2024-01-24閱讀(12)
近期大疆新品一波接一波地來,在上次 Insta360 One X2 的體驗評測中,不少人提到了大疆的 Pocket 2,所以這一期的內容,就由我給大家聊聊 Pocket 2 的內容,并將它與前代對比一番。
一代、二代傻傻分不清楚若不細看,很難認出兩代 Pocket 有什么差別。
廢話不多說,先來幾張外貌對比。

▲ 左 2 右 1

▲ 左 2 右 1

▲ 左 1 右 2
經過全方位無死角的窺探后,才發現二代在設計上的更新點在于:
?開機鍵挪至右側?鏡頭多了一抹紅圈?握持手柄底端多了條「分界線」
再看看這副全能套裝里到底加了哪些東西:
?微型三腳架?增廣鏡?三腳架轉換件?全能手柄?無線麥克風發射端?麥克風防風毛套?雙頭充電線
這套裝里的東西可真是豐富,除去 Pocket 主體,配件足足有 12 件之多,讓我感覺花 3499 元買到了真正的實惠。
▲ 大家來找茬,上:基礎版 下:全能套裝版
不過配件我們到后面慢慢說,回到 Pocket 主體外觀上,兩代差異不大,最明顯便是底部的「分界線」了。
這可不是一條簡單的「分界線」,用力往下拽,就能把下半部分取下,換上配件中的三腳架轉換件或是全能手柄,在我換上全能手柄之后,就再也不想拿下來了。
這個小小的「尾巴」,集合了 Wi-Fi、藍牙、無線麥克風接收器、1/4″ 螺紋口、3.5mm 音頻接口和 USB-C 充電接口,有了它,Pocket 2 才算完整。轉念一想,為什么大疆不把無線功能加入到本體當中呢?要知道手柄單買得 599 元。
再加上麥克風發射端 599 元的單價,稍微算算這筆帳,我想大部分消費者都會選擇直接買全能套裝吧。
保護殼內有乾坤如果你看到兩代 Pocket 本體的設計變化不大,就認為設計師在偷懶的話,那可冤枉人家設計師了,因為 Pocket 2 的保護殼可是迎來了全面革新。
一代的 Pocket 保護殼內部有絨毛內襯,外有綁帶,可以說是做好了全方位保護。
▲ 二代手繩綁在機身上,好評
二代在這基礎上,在內部加入了各種機關,可以把全能套裝中的各種配件鑲嵌在其中,最多可以放入一個增廣鏡、Lightning/USB-C 轉接頭各一個,還能在上方別上無線麥克風,前所未有的緊湊設計,通通一手掌握的感覺真好。
哦對了,雖說二代取消了綁帶設計,不過本體機身厚度有所增加,在兩代保護殼厚度無差別的狀況下,更胖的 Pocket 2,自然可以在保護殼里被塞得更緊更穩了,甚至覺得取出時有點費勁了。
有了廣角,Pocket 2 實用多了不同于外觀上的區別,Pocket 2 在鏡頭部分有了著實的進步。
1/1.7 英寸 CMOS,6400 萬的有效像素,93° FOV 視角,等效焦距為 20mm,加上 F1.8 的最大光圈數,視野更廣、畫面更銳利細膩。如果說一代 OSMO Pocket 是主打便攜的話,那么 Pocket 2 則是便攜性與性能雙修的好學生。
簡單總結一下,Pocket 2 對影像性能的提升,一點體現在畫質方面,另一點則體現在焦段上。
Pocket 2 在照片拍照模式下有 1600 萬像素 / 6400 萬像素兩種規格可選,最高分辨率為 9216 x 6912,前者每張大小在 8M 左右,后者差不多是 16M。
當然深度玩家還能在 PRO 模式下選擇拍攝 RAW 格式的照片,6400 像素下,每張照片大小在 90M 左右,一代的 RAW 照片則只有 17M 的大小(畢竟最高只有 1200 萬像素),光是對比賬面數據,就可知道二代的后期空間大了許多。
用樣張說話,這兩組都是在 RAW 格式下進行的對比,左為一代右為二代,可以明顯看出,左邊一代的細節開始模糊,已經能夠看到像素顆粒的存在了,而且物體邊緣有微微的紫邊;而右邊二代的照片依舊細膩,還有繼續放大的余地。
▲ 上 1 下 2
▲ 同上 上 1 下 2
▲ 最后經過 Lr 的處理后
然而二代上有一槽點我不吐不快,在 PRO 模式下拍照時,只能在 JPG 和 RAW 之間選其一,一代卻可以同時以兩種格式保存,為什么會有這么一個限制,不太清楚,但這個設定,大概率是不會在后續固件更新中進行更改的了。
視頻錄制的規格與上代持平:
4K: 3840×2160 @24/25/30/48/50/60fps2.7K: 2720×1530 @24/25/30/48/50/60fpsFHD: 1920×1080 @24/25/30/48/50/60fps
雖然規格相同,但同樣是 4K 規格下拍攝,二代的畫面更加平滑,而且不會出現偶爾的畫面撕裂。這些優化在大幅運鏡或運動狀態下拍攝時,大有益處。以下動圖僅作參考,視頻請移步至該鏈接,移動端剪輯只能導出 1080P 格式,4K 原片效果更佳。
加之二代支持 HDR 視頻的拍攝(最高 2.7K 30fps),在光比大的場景,譬如從室內走到室外,或背光拍攝 Vlog A-Roll 部分時,開啟 HDR 模式后,成片率明顯更高。
二代 Pocket 影像力的另一個提升,在于焦段。
Pocket 2 的等效焦距為 20mm,比起上代的 26mm,提升明顯,自拍時不再顯得頭大,背景攝入的內容也更多,加上套裝中的增廣鏡,更是能達到 15mm 的等效焦距(110° FOV),說它是大家庭的全家福神器,一點都不為過。
不過這個增廣鏡,只靠磁力吸附,若受到外力輕輕撞擊,或是用力晃動,就會移位甚至脫落,要是弄不見了,更會不知所措。希望下代能夠加上一個旋緊式的加固設計,用戶更有安全感。雖只是磁吸固定,然而機器能夠識別是否加了增廣鏡,因為在照片 EXIF 信息中能看到 15mm 焦距信息。
▲ 左中右分別是:一代 26mm / 二代 20mm / 二代 15mm
對了,這個增廣鏡也可以給 OSMO Pocket 也就是一代使用,可以得到與二代相近的焦距,約 90° 的廣視角。
所以買了二代全能套裝的小伙伴,若覺得附贈的增廣鏡在它身上派不上用場的話,請送給身邊買了一代 Pocket 的朋友,相信他們會很感謝你的,畢竟不少人就是嫌后者視角太窄而把它放在了角落積了灰。
一番對比下來,作為用戶的我可以明顯感受出 Pocket 2 的誠意,因為幾乎所有改進,都是根據一代身上的不足所做的,如果你在一代 Pocket 推出時觀望至今,因為焦段和畫質而被迫成為了等等黨中的一員,那么這一代應該可以滿足你,對一臺便攜 Vlog 神器的所有幻想。
Em… 還有一點,Pocket 2 的電池與上代一致(875 mAh,10W 充電功率),故續航能力也基本相同,在 4K 模式下拍攝,差不多能用一個半小時,外出拍攝建議帶上充電寶邊拍邊充。
全能套裝中的所有配件,組成了最完整的體驗最后聊一聊全能套裝中的配件們和與之搭配的 DJI Mimo 應用。
我的使用習慣是:平日掛上全能手柄和迷你搖桿,搖桿用來控制云臺轉動和變焦,按下搖桿旁的圓鈕可在兩種控制模式之間切換。
兩個轉接頭和增廣鏡基本上都是放在保護殼中備用著,一些特定場合下才會取出換上。
有了全能手柄,Pocket 2 便可通過 WiFi 與手機相連,Pocket 不再需要與手機貼身零距離綁定,可以給前者裝上微型三腳架,放于平面,用手機遠程遙控著,把 Pocket 2 作為一個固定機位去使用,讓 Vlog 的視角更加豐富。
當然架在平面上,也便于拍攝一些延時 / 星軌視頻。
Pocket 2 通過 WiFi 與手機連接,延遲感極低,幾近可以忽略不計,而且有了大屏(相較于 Pocket 上的屏幕而言)的輔助,取景更方便。
不過后期剪輯還是建議用桌面端的 PR、FCPX 等軟件去處理。首先用手機剪輯視頻,最高只能輸出 1080P 分辨率,其次電腦屏幕更大,更易于進行復雜操作。
幾天體驗下來,我心中反復出現一個想法:我們一直覺得一代的 Pocket 是手機的附屬物,是手機攝影的延伸。而 Pocket 2 的誕生,證明了它可以成為一個新的品類,這個品類介于微單和手機之間,它以輕便的機身去打專業微單,再以優秀的防抖效果和更專業的攝影選項去打手機攝影,左右互搏,硬生生拓開一個全新的市場,現以更成熟的姿態,成為 Vlogger、旅拍博主等內容創作者的又一創作工具。
最后提一句,它不適合已經買了自帶超強視頻防抖性能的 iPhone 12 系列手機的消費者,但對想要成為生活區新人 UP 主,或是想輕而易舉地記錄自己日常生活的用戶而言,在不換手機的前提下,Pocket 2 或許是你最容易拍出好效果的選擇。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221355.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