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01-24閱讀(13)
借古觀今,用歷史事件和教訓來指導今天的生活和選擇!大家好,我是借古觀今。
近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并公布了《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條例》,該條例將于2020年5月1日起施行。這個條例的主要目的就是一個,根治現在大家都頭疼的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

條例指出,拖欠農民工工資、逾期不支付的,要加付賠償金,賠償金具體的數目是被拖欠工資的一半以上、最高不超過被拖欠工資。
換句話說,如果你被公司或老板拖欠工資了,后面單位被政府發現了這種行為,那么公司或老板除了給你該給的工資外,還要給你付賠償金,理論上你可以拿到最高2倍被拖欠的工資。

關于這個事,我說希望能夠落到實處,我們廣大辛辛苦苦的勞動者們,誰都不希望自己的辛勞換不來應得的報酬,特別是此時即將過年的農民工兄弟姐妹們,大家更希望帶著一年的收入,回家和老人、子女團聚。
但是呢,殘酷的現實卻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干,拖欠農民工工資這個問題可以說自從有農民工這個群體開始就誕生了,各方都想了各種各樣的辦法,可惜到目前為止也沒有特別的好的解決辦法,希望一個條例就能改變現狀可能性不大。

農民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國家在社會急劇變革階段出現的一種特殊社會現象,一方面,農民工的出現和存在有歷史的合理性及進步性,當年要不是這有么多的勞動力得到釋放,很難想象我們改革開放以來能夠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
農民工們一方面給社會主義建設添磚加瓦,一方面也脫離了低產土地的拖累,解決了自己的溫飽,同時能夠給家里的老人和孩子更好的生活條件,從這個角度來說,農民工不管是對城市、還是對廣大農村的經濟和社會發展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但是正如硬幣的正反兩面,由于一些歷史和現實的原因,不管是經濟大環境的周期性變化、還是無量黑心老板的惡意欠薪,作為最底層、毫無議價能力的廣大農民工,該有的、應得的合法權益長期得不到切實保障。
其實包括拖欠農民工工資、農民工發生各種工傷事故卻無人負責、農民工的工作生活環境極其惡劣等現象在我們的周圍普遍存在,可以說,農民工已經成為當代中國、特別是即將建成小康社會的祖國中最受到損害的群體。

而上面說的這幾種情況中,最為普遍和讓農民工心酸的就是拖欠工資,因為這不僅對農民工自己的生存問題構成了嚴重威脅,對他背后嗷嗷待哺的家庭也是一個沉重的打擊,往大了說,對社會的和諧穩定也會造成一定影響。
那么問題短期間無法解決,我們廣大勞動者們就束手待斃嗎?不是的,下面告訴大家遇到拖欠工資后的4個正確做法。

第一、和老板面對面的協商
換句話說,遇到問題了,自己先合理的去解決,過程中注意要掌握并留存包工頭拖欠工資的憑證、包工頭的個人信息、電話、住址和辦公場所等。而且關鍵的資料不要只留一份,原件一定要保存好并不要放在自己身上,防止丟失或者被毀壞。
在這個過程中,包工頭一般會給你口頭承諾,也就是畫大餅,很快就給了,年前就給了,不要相信這些說了,要給是吧,寫白紙黑字的協議,簽字畫押。

第二、大家一起去找老板協商
第一種方法基本解決不了什么事,他都拖欠你工資了,哪有簡簡單單的自己去談就還給你工資,簽字畫押基本也不會,他可不傻。所以個人的力量是非常有限的,在這個時候,你就要號召周圍和你一樣被拖欠工資的農民工一起去討要,畢竟人多力量大。
不過要特別注意兩點:
一是不要搞成了非法集會,我們只是要工資,冤有頭、債有主,有這么多人呢,一起去找老板怕什么,別傻乎乎的不找老板跑去政府門前之類的,這樣性質可就變了。
二是在討要過程中,態度要強硬,不要被分化。別老板隨便給你或者牽頭的人一點承諾,或者給你稍微補償了一些,就把大家都賣了,我們的訴求是解決大家所有人的問題,團結才是力量。

第三、找媒體曝光
現在都2020年了,別的不說,制造輿論或者利用自媒體的力量在各大平臺進行曝光還是不太難的,而且一個包工頭也沒能力一手遮天連輿論都能打壓下來,在前面兩個辦法討要被拖欠工資無果的情況下,曝光包工頭也是一個很有效的方法,當然,前提是不要惡意詆毀、觸犯法律。

第四、尋找官方支持
我這里所說的官方、主要是指去找當地的勞動局或者法律援助部門,要知道,現在政府對民工工資問題是越來越重視的。比如你可以去找當地的勞動仲裁部門或者勞動稽查大隊告狀,當然這個時候你可以把你前面已經收集的各種合同啊、證據啊帶齊,或者你也可以去找法律部門進行援助,律師們每年都有一定的任務要進行法律援助,所以他們也是很樂意接你這樣的案件,大部分都是免費幫你打官司。

最后,告誡大家,上面所有的方法都有一個大的原則和前提,那就是一定要通過正當渠道和合法合理的手段去解決拖欠工資問題,一定不要把自己合理的訴求變成了非法、甚至是過激手段,變成了所謂的“惡意討薪”,要知道,這樣做的結果只會給你帶來反面的效果,最終傷害的還是你自己。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229796.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