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職場>在職場做一個真正聰明人(人在職場人做個會)
發布時間:2024-01-24閱讀(17)
真正厲害的人,總能事半功倍??此崎e庭信步,實則運籌帷幄。
而這背后,是他們懂得了“偷懶”之道。

01
有備無患才是偷懶的底氣。
這世上沒有一份工作不辛苦,沒有一處人事不復雜。
想要站穩腳跟,贏得一席之地,多半要有“笨鳥先飛早入林,笨鳥先飛早入門”的認識和持之以恒的努力。
我們單位的“筆桿子”老謝,雖然已經年過五十,但文筆卻正是爐火純青之時,不管是綜合性的調研報告,還是主題講話,只要交給他,總能拿出一篇篇“教科書般”的材料。領導除了改動幾個錯別字,幾乎挑不出什么毛病。
老謝的“神速”和“文采飛揚”,來自于平日的積累。
每天上班第一件事,老謝的必修課就是看報紙、剪報紙,將他認為有用的東西,分門別類剪下來,裝入不同的文件盒,還不忘做好標簽,方便快速查找。
除此之外,老謝還有摘抄筆記的習慣,對于好標題、好觀點、好句子,他時常不惜停下并不是很急的手頭工作,一字一句抄寫在專用筆記本上。
一點一滴收集的素材,成為了老謝的“百寶箱”和“大后方”。一旦有緊急任務,他便負責整體框架的構思,指揮手下人在資料庫里找素材。
由于平日“讀書破萬卷”,老謝在接到任務時,總能“下筆如有神”。
所以,即便是眾人望而卻步的“寫材料”這件苦差事,在老謝這里,卻成為了“小菜一碟”。他留給大家的背影,多半是讀書看報,一副悠然自得的樣子。

02
練好基本功是偷懶的前提。
人們常說,沒有金剛鉆別攬瓷器活。
一個真正會“偷懶”的人,往往憑借著扎實的“基本功”而底氣十足。
對于職場人來說,想要獲得更大的發展,基本功之一就是能說會寫、會想會干。
比如,每個單位,一把手都需要一位“筆桿子”,幫助他出口成章。“筆桿子”的地位可謂備受尊崇,誰見了都要高看一等,厚愛三分。但羨慕歸羨慕,真正愿意去當“筆桿子”的人幾乎鳳毛麟角。
大家都心知肚明,寫材料是個超級“費腦力”的辛苦活,若沒有厚實的文字功底,沒有廣博的知識儲備,沒有敏銳的洞察力,根本無法勝任這個崗位。
所以,敢于挑戰“筆桿子”這個崗位的人,都不乏“兩把刷子”。仔細觀察,就會發現,他們最大的秘籍,就在于練好了基本功。
如同我們單位的“筆桿子”老謝,在寫材料這條路上摸爬滾打二三十年,從最開始寫“豆腐塊”信息報道開始,一點點累積經驗,一點點打磨自己,從沉悶內斂,到收放自如,是一個漫長的學習過程。
在職場上,真正會偷懶的人,并不是投機取巧,遇到任何事情,只會想辦法“甩鍋”。他們既不會主動做點什么,更不會承擔一丁點責任。他們靠著“假裝努力”、“假裝積極”混日子,看起來像模像樣,骨子里卻透露出虛偽、迂腐、冷漠和不學無術。
真正會“偷懶” 的人,懂得借用平臺的力量,夯實自己的基礎。在一次次大大小小的工作任務中,舍得讓自己去吃苦、去吃虧,不斷地碰壁、探索,繼而收獲成長。
當他們一步步“熬過”了經驗累積的階段,便逐漸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用巧干代替了從前的苦干蠻干,“偷懶”其實成為了高效的代名詞。

03
會“偷懶”的人,早就為自己留好了退路。
職場中,一個謹小慎微的人,會特別在意他人的看法和評價。原因就在于,他們既沒有過硬的本領,也沒有過硬的人脈關系,只能靠著“多賣力”來贏得好感。
可現實生活中,這種只會在崗位上按部就班的人,也往往與“升職加薪”的機會失之交臂。理由很簡單,只會簡單地重復,沒有創造力。
實際上,受領導青睞的人,不僅只會干活,更要“會來事”,懂得討領導歡心,滿足其虛榮心。
對此,真正厲害的人,早已經看透了真相。當自己的努力始終得不得應有的回報時,他們便開始為自己尋找退路,或者另謀新的出路。
比如,在工作勤勤懇懇工作了二十多年的業務骨干,除了年終獎,偶爾會比其他人多發點錢之外,領導一直視其為“工具人”,各種“承諾”只是虛晃一招罷了。此時,他們便不再一味地“賣力”干活了。
各種不滿也當然不會拿到臺面上來說,看起來仍舊很忙,只是他們學會了“偷懶”:用兩個小時的時間,把兩天的工作完成,但只要領導不追著要結果,絕不再主動提前匯報。把省下來的時間,用來做自己想做的事,或是賺取副業收入,或是用來為“另謀高就”做準備。
他們的“偷懶”,是實現了一心兩用,在有限的時間內,盡可能發揮自身特長,多賺點錢,才是最劃算的。

04
結束語:
人在職場,腳踏實地干好本職工作,是本分。而學會“偷懶”,則是更高級別的“生存法則”。
畢竟,在巨大的競爭壓力之下,唯有讓自己看起來總能輕松應對各種難題,才會被當做有利用價值。
而學會“偷懶”,意味著要更自律、更努力。當一個人拼盡全力之后,自然也就有了舉輕若重的本領和氣定神閑的氣質。
作者:如風輕似云淡。
您的幸福,我的祝福。
圖片源自網絡。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