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職場>大同云岡礦社會人(大同只會挖礦的)
發布時間:2024-01-24閱讀(13)

中國煤炭看山西,山西煤炭看大同。
煤炭之都的桂冠,總有城市來挑戰,但鮮少能夠撼動大同的地位。
北魏酈道元的《水經注》里,就曾提及這里的先民燒煤取暖;宋朝時,人們冶鐵、燒瓷器,也用上了這種優質燃料。
動力煤、焦煤、無煙煤……豐富而高品位的煤炭,給這座北方重鎮打上了鮮明的烙印。
仿佛,它是為煤而生。

但是,大同除了煤,就沒有別的東西了嗎?
不,這座活色生香的古城,絕不僅僅是個“煤老板”。
它承載了趙武靈王胡服騎射的榮光,也在魏孝文帝改革后,將歷史的接力棒交給了洛陽城。

數千年來,中原王朝與北方胡人在這里對撞、融合,他們注定留下無數遺珍。
無論是那些建筑與藝術的瑰寶,還是散落在街頭巷尾的珍饈,我們都能從中管窺,大同成為“煤老板”之前的榮華。

這里曾經誕生了一位明星市長,相傳是達康書記的原型。
圍繞著資源型城市的轉型,他開啟了雷厲風行的城市改造和古城保護工程。
為了保護古城風貌,大同提出了“一軸雙城,分開發展”的規劃構想,梁思成保護北京的方案,意外地在大同得到實施。
圍繞著他的故事,紀錄片導演拍出了一部《中國市長》,并在BBC上映。
“達康書記”調任的時候,市民紛紛挽留,這樣的畫面在當今早已十分罕見。
這位市長離任已經9年,大同市民仍然念茲在茲。
如今,漫天飄散的煤渣已經不再,城市與鄉村中的遺珍,開始閃耀出它們的光芒。

航拍大同。圖源:圖蟲創意
每個城市都有小吃名片,它們許多已經名不符實。
有的走上了脫離群眾的道路,有的用劣質的服務和不佳的口感來糊弄食客。
大同的老字號,初心不改。

鳳臨閣,大同城里最著名的館子,并不算便宜。
但好在物有所值。
雕梁畫棟的環境宛若宮殿一般,老大同人喜歡在這里擺酒席,那是身份的象征。
頭牌的“百花盛放燒麥”,集合了9種不同的餡料:雞、魚、兔、豬、牛、羊、三鮮、蟹粉、青菜,每顆燒麥上都點著一枚朱砂痣。
《游龍戲鳳》的故事就發生在這里——
明朝正德皇帝到大同微服私訪,鐘情鳳臨閣的老板娘……

一碗紅燒牛肉刀削面。圖源:圖蟲創意
除了端坐大雅之堂的鐘鼓饌玉,市井味道更是爭奇斗艷。
山西面食冠絕全國,內虛外筋的刀削面幾乎成為了大同的城市圖騰。
外地旅客到大同不嘗上一碗刀削,幾乎就是對城市靈魂的褻瀆。
大名鼎鼎的“七中刀削”,其實并不專指哪家店鋪,畢竟學校周邊總是不乏物美價廉的小吃。
晚自習后饑腸轆轆的學生們是一個個挑剔的食客,大同七中附近的許多面館共同扛起了這塊金字招牌。
任記七中刀削面一直保留著“小時候的味道”,東方削面和老柴削面則走上了連鎖化和標準化的道路。

削面過程的慢鏡頭。圖源:《早餐中國 第3季》
長城地帶的味道,離不開鮮美的牛羊肉。
幾千年來,長城內的漢族,與長城外的匈奴、鮮卑、突厥、蒙古的生活習慣不斷交融,放養的牛羊成為了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佳肴。
大同也有著相當成熟的回族聚居區,毫無意外,清真飲食在這里形成了巨大的市場。
如果你點一碗羊雜粉,這里的市價只要6元錢!
這已經足夠一個小伙子解決掉一頓午餐。
25元就能買到一大碗足料的羊雜,那些已經熬得入口即化的羊肝、羊肺、羊腸,翻滾香氣四溢的紅湯之中。
紅湯并不算辣,但是,真的好香!

大同羊雜。圖源:圖蟲創意
大同的帥府路,幾乎成為了兔頭一條街。
沒有一只兔子能夠活著走出四川,也沒有一只兔子能活著在帥府路上溜達一圈。
兔頭和羊蹄并肩,是夜市上的最佳拍檔。
醬香味的“大同兔頭”,與麻辣味的“雙流兔頭”南北爭雄,胖來來、光頭張這些兔頭界的王者,用多種香料燜制而成,五香的調料散發著濃濃的北方氣息。

豐富的歷史遺跡,一直低調地散落在晉北大地,大同絕對是這些文物資源的集大成者。
名滿天下的云岡石窟靜靜地屹立在大同西郊。
那時的大同還叫平城,是整個北魏的政治中心。
達官顯貴云集于此,將自己的萬貫家財傾注到佛法世界。
云岡的開鑿,記錄的正是胡漢交融的故事。

五彩斑斕的萬千佛陀,在早期大多呈現出鮮明的犍陀羅元素。
來自中亞與南亞的風格,深刻地影響著中國藝術。
它們沿著法顯和鳩摩羅什的足跡,一同傳播到中華腹地。
那些高鼻深目的面龐、流暢和諧的線條,甚至隱隱透射著來自希臘的傳統。

到孝文帝改革之時,石窟開始全面呈現出漢族風格。
鮮卑族政權將國家的心臟遷移到伊洛河畔后,云岡的建設熱潮也隨之退卻。
少數民族,從北方邊地,漸漸融入華夏核心。
歷史的接力棒交到了后來者手中,但是平城的印記永遠光輝。
這個地方曾經是趙武靈王秣馬厲兵的前沿,又成為了數百年后盛唐綻放的序曲。

大同煤炭博物館內保留的運煤礦車。圖源:圖蟲創意
與這座世界文化遺產隔河相對的,是一座中國工業遺產——大同煤礦。
古代與現代,藝術與工業,石頭與煤炭,在這里碰撞。
煤礦的一部分已經開辟為晉華宮國家礦山公園,游人可以坐上小礦車深入巷道,近距離地觸摸地下世界。
一車車的煤,沿著大秦鐵路輸往海濱的港口。
大同,為全國的工業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

市區以東的渾源縣,同樣是個臥虎藏龍之地。
在很長的時間里,人們一直認為恒山的高度雄踞五岳之冠,直到國家測繪局勘定北岳的身高為2016.1米,稍遜于西岳華山的2154.9米。
山上的懸空寺,比恒山本身更加聲名遠播。
即使是謫仙李白也對它嘆為觀止,在此留下“壯觀”的墨寶。
《時代周刊》也曾經將它評為全球十大奇險建筑。
懸掛在峭壁之上的廟宇,用窄窄的梯道聯結,僧侶們靠著山間小平地墾荒便可裹腹,遠離山下塵世的煩擾,在此靜心修行。

圓覺寺塔。圖源:圖蟲創意
縣城里也一樣妙趣橫生。
圓覺寺塔、永安寺、文廟、栗毓美墓……幾座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都相隔不遠。
圓覺寺塔上的風鈴隨著輕風,敲響陣陣樂章。
縣城廟宇人流不大,人們的注意力又都被懸空寺吸走,往往忘卻了這些靜謐之地的樂趣。

最有意思的還要數永安寺。
你見過在大殿外墻上寫字的嗎?
正面書寫“莊嚴”二字,當你沿著外墻走到大殿后方,還有四個字分列左右——“虎嘯龍吟”。
這仿佛是一座龍蟠虎踞的廟宇,建造它的高僧一定十分有個性吧。

永安寺內的大威德不動尊明王像。圖源:張建德 編著《永安寺壁畫》
這還不算完,人家可是以完整的元代壁畫出名的。
大殿里面布滿了密密匝匝的宗教神祇,還有藏傳佛教里的眾神形象。
大威德不動尊明王用雙手拉開臉上的畫皮,微笑的神態,意味深長。

渾源涼粉。圖源:圖蟲創意
渾源縣靠著他們的涼粉,在晉北的美食界撐起了半邊天。
張三涼粉店、大喜涼粉宴、小媳婦涼粉,在縣城里三足鼎立。
爽滑Q彈的粉,埋在只香不辣的辣椒油中,從送入口中開始,老饕們的味蕾便被撩撥得欲罷不能。

華嚴寺塑像。
把目光再拉回大同城里,明星市長的大工程,早已讓古城的風貌重新回歸。
一圈修葺完整的城墻,守護著城內一處處的雕梁畫棟。
飛檐斗拱、碧瓦紅墻密集地分布在老城之中,遼代的華嚴寺、金代的善化寺、元代的關帝廟、明代的九龍壁和鼓樓密集地點綴在大街小巷。

基督新教、天主教、佛教、道教、伊斯蘭教,不同的信仰在這里各自流傳。
大雄寶殿出檐上的風鈴,與基督教堂的贊美詩交相輝映。

暮鼓晨鐘間,先來的古佛青燈,與后到的十字和新月,續寫著大同城的事跡。
北方的民族從這里南下,絲綢之路上的寶貨從這里入關。
關內的漢人從這里出走西口,山西商人在大同跨越長城,走向外蒙古和恰克圖,將絲綢與茶葉帶向邊關,把皮貨和山珍銷往京津。
時至今日,呼和浩特和包頭地區,仍然講著晉方言。
大同,深刻影響著塞北。

這座城市從來不是只知挖煤的礦老板。
相反,它更像一個飽經滄桑的哲學家,給后人記錄下文明互相融合的故事。
· END ·
【版權說明】
除特別標注外,文中圖片版權均歸本文作者所有,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232929.html
下一篇:紅娘是哪一部作品中的人物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