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職場>古代時間進制(古代也有996工作制嗎)
發布時間:2024-01-24閱讀(9)
所謂“996”,是當下的一種工作作息制度,即早上九點上班,晚上九點下班,一周工作六天。這種模式多流行于互聯網企業,成為一種加班文化。那么,古人工作會加班嗎?古代也有“996”工作制嗎?
我們首先需要知道古代什么人能上班。古代中國是農耕社會,大部分人都是個體務農,沒有上班的機會。有資格上班的,多是官員階層和衙門里的胥吏衙役,另外還有奴婢和工匠。
“上班”一詞源于古人上朝?!鞍唷弊畛醯囊馑际桥帕?,后來成為衡量隊列的量詞。官員們上朝排成不同隊列,分成文班和武班,在此基礎上衍生出了“上班”一詞。
接下來,咱們就來考察一下古代官員的上班時間。《詩經·雞鳴》里曾用“雞既鳴矣,朝既盈矣”“東方明矣,朝既昌矣”來描寫周朝官員上班的狀態。
意思是說公雞打鳴時,官員已經到朝堂上站好了;東方陽光普照時,朝堂上已經開始忙碌了。這么看來,周朝官員的上班時間完全取決于公雞幾點打鳴,要看公雞的心情。
今天的“打工人”為了能多睡會兒懶覺,上班往往會踩點打卡簽到。古代官員上班也要“打卡”。明朝《官箴集要》記載官吏衙役等人要“每日侵晨于上畫卯,至暮畫酉”。每天卯時,人們就要在簽到簿上“畫卯”簽到,又稱“點卯”。
古代的上朝制度。卯時是早上五點到七點,取中間值,按照六點算。從“至暮畫西”可知,古人是在西時下班。西時是晚上五點到七點,還取中間值,按照六點算。這樣算下來,古代官員早上六點上班,晚上六點下班,一天的工作時間是十二個小時。
那么,古代官員一周工作幾天呢?漢朝官員五天一休息,唐朝官員十天一休息。明朝最狠,洪武六年,朱元璋“令百官每月五日給假”,每月只有五日那天放假。平均算下來,古代官員一周要上六天班,再加上每天從早上六點工作到晚上六點,可稱之為“666”工作制,同今天的“996”工作制簡直如出一轍。
古人上班遲到或曠工也會被扣工資嗎?當然,而且更嚴格。據記載,在唐肅宗時期,“朝參官無故不到,奪一月俸”。缺席一天就要罰一個月的工資,還有些朝代,上班遲到會被打屁股。明朝皇帝也喜歡打官員屁股,這種處罰被稱為“廷杖”,官員上朝遲到或缺席就會被廷杖。
魏忠賢當政時期,有個官員上朝時快遲到了,害怕被打屁股,就在紫禁城內一路狂奔,心想“只要我跑得夠快,就不會遲到”。不料,慌忙中這位官員失足掉進了御河,淹死了。這真是怕遲到怕到“殉職”
除了官吏衙役外,古代的奴婢和工匠也要上班。據記載“夜四鼓臥,雞鳴而起,率以為?!?,即半夜一兩點睡覺,早上六點又要起床干活,常年如此。一天里除了睡覺時間,都在干活,還沒有節假日,可謂“247”工作制,每天像工蜂一樣不停工作,直到生命的盡頭。
今天的“打工人”感嘆上班太累,自嘲“上班996,生病ICU”。而古代的婢女和們匠可謂“上班247,生病就歸西”。
近代,西方工廠制度傳入我國,才出現了現代意義的“上班”。
民國時期,上海工人的日平均工作時間為八至十一個小時。每月具體工作天數跟行業有關,紡織業最少,平均每月工作二十天;造船業最高,平均每月工作二十八天。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工人可以每周休息一天。直到1995年,我國才實現了一周雙休。
看來討厭加班是古代文人就有了,上班苦上班累,古今都通,所以說讓我再次感嘆和慶幸,生活在中國現在的我們是多么的幸福!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233547.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