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01-24閱讀(10)

TVB拍過不少職業劇,警察、律師、醫生、飛機師、廚師、司機……相信很多人小時候都有看完一部劇就想去做那個職業的沖動。最近,TVB又上線了一部新的職業劇——《特技人》,顧名思義,這部劇講述的就是香港電影行業動作特技人的故事。

開播第一集,就暴露了特技人的現狀。原本在香港電影界享負盛名的飛車特技團隊“顛峰特技隊”已經解散,隊里的小師姐常美姝做起了替身演員,當她完成從樓梯上滾下的戲份后,導演說不小心拍到了她的臉,所以要重新再拍一遍,然后主角補拍特寫,而面對媒體的采訪,導演卻說這個主角很專業,親自上陣,連替身都不多用。
替身演員,一個危險自己當,風光明星享的職業,他們背后有著太多不為人知的辛酸。至于“顛峰特技隊”為何解散,皆因香港電影業式微,顛峰已過,兩年前,他們更是在拍攝特技過程時遇上意外,導致隊友芝麻終身殘廢,隊長齊大志內疚自責,所以解散了“顛峰”。

可見,特技人是電影行業里最高危的職業,每年因拍戲而傷亡的特技人不計其數。吳宇森指導的《赤壁》因意外火災,造成1死6傷;香港特技人蔡國強在內地拍戲檢查威亞時發生意外,不幸離世;《敢死隊2》拍攝時發生大爆炸,導致李連杰的動作特技替身演員意外死亡……除此之外,更有太多特技人因為長年累月的摔打留下后遺癥,隨著年歲增長,越來越多的傷痛顯現,成龍就說過,自己從頭發到腳趾,身上每一寸都受過傷,以至于年過花甲的他時常舊患復發,前段時間膝蓋疼痛,只能靠拄拐走路。

為什么特技人這么危險,他們還愿意做?一是為了生活,二是因為夢想。香港老一輩的特技人大多是寒門之子、京劇出身,從小學的就是武行,后來京劇沒落,電影發展,他們自然就進入了這個行當,為了生計,每天在片場摸爬滾打。而當李小龍、成龍、洪金寶等人走紅以后,越來越多的人愛上了功夫,愛上了動作電影,他們希望自己有一天也能成為動作明星,希望在電影中可以看到自己設計的動作特技,他們心懷夢想加入了這個行業,然而卻可能一輩子都不被別人知曉。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是香港電影的黃金時代,動作電影是其最重要的一支。我們現在講的特技人最開始叫“龍虎武師”,那時主要盛行以張徹、胡金銓為代表的武俠片,武師們多充當替身、龍套、打手等角色,這個稱謂后來慢慢演變成了“武行”,再后來,電影發展越來越現代化,加入了飛車、爆破、槍戰等元素,從事動作工種的人員就變成了“特技人”。

香港影壇最重要的特技人主要來自幾個班底,元家班、劉家班、袁家班、洪家班、成家班,以及柯受良和羅禮賢這兩位飛車特技高手。
元家班是京戲名伶于占元創建的班底,當年他從北京來到香港,創辦了“中國戲劇研究學院”,教授京劇,而我們所熟知的“七小福”便是于占元得意門生的總稱。如今大名鼎鼎的洪金寶(元龍)、成龍(元樓)、袁和平(元慶)都是元家班成員,除此之外,還有元彪、元華、元奎、元彬、元德、元秋……他們有的居于幕前,是頗有名氣的動作明星,有的退居幕后,成為了香港電影必不可少的武術指導,元家班一直是香港動作電影的中堅力量。

劉家班是劉家良的班底,而劉家良的父親劉湛是黃飛鴻的徒孫,屬于洪拳正宗,劉家良作為張徹的御用武術指導,動作設計方面也相對國術。后來,劉家良自立門戶,拍出了《少林三十六房》《洪熙官》等叫好叫座的電影,在當時奠定了地位。

袁家班是世界首屈一指的武術指導袁和平的班底,成員包括袁和平、袁祥仁、袁信義、袁振洋、袁日初、袁龍駒、袁振威兄弟及甄子丹。他們在動作設計上講究開創和突破,轉變了香港武打片的套路,推出的《蛇形刁手》和《醉拳》更是捧紅了成龍,后來還為《臥虎藏龍》、《黑客帝國》系列、《殺死比爾》提供了動作指導,成功打入國際。

洪家班是大哥大洪金寶創立的動作電影班底,在上世紀七八九十年代,曾經雄霸一方,制作過許多膾炙人口的動作佳作。成員大多是跟過李小龍的武師和洪金寶的師兄弟,元彪、元華、元奎、曾志偉、林正英、鄒兆龍、錢嘉樂、午馬……國際動作巨星成龍早期也是洪家班的主力。

成龍出名后,開創“成家班”,而成家班也是迄今為止時間最長和最出名的動作班底,發展到今天已有八代成員。他們是武行里的“飛虎隊”,為成龍電影保駕護航,憑著不怕死的精神,用生命打下了動作電影的江山,讓成龍成為了世界的神話。

柯受良被譽為“亞洲第一飛人”,他從小就熱愛飛車,天賦異稟。1982年參與電影《最佳拍檔》的飛車特技表演拍攝,當時日本、美國的特技演員都不敢接,說是會沒命的,但柯受良拍拍胸脯就答應了,并且完美完成。隨后,又擔任了成龍電影《快餐車》的特技指導,親自參加飛車特技演出,電影《龍兄虎弟》中,他還在南斯拉夫親自駕駛跑車飛躍長達75米的六車道高速公路。柯受良對香港電影中的飛車特技貢獻巨大。

羅禮賢是香港電影特技領域的全才,“導(導演)、動(動作指導)、飛(飛車特技指導)、爆(爆破指導)、火(火燒人特技指導及火場特別效果)、演(演員)”他都會,香港七成以上的電影特技工作都由他包辦,并且多次充當劉德華、周潤發、張國榮的替身。當時成龍拍《警察故事》,需要一批電單車手,24歲的羅禮賢就此成為了一名特技人,之后成龍的《超級警察》《重案組》和《霹靂火》,羅禮賢都做了特技指導,90年代末還自己做起了導演。

他們都是香港電影黃金時代的幕后英雄,可以說,沒有特技人就沒有動作片,沒有特技人就不可能創造香港電影的黃金時代。可隨著香港電影沒落,動作班底解散,電影人和部分特技人或北上或前往好萊塢發展,留在香港的特技人也再無用武之地,鼎盛時代就此完結。
內地和好萊塢特技人的發展又如何呢?其實,時至今日我們所熟知的還是香港電影黃金時代出來的那批特技人,在其之后,鮮少有人能真正上位,動作電影人存在很大的斷層。雖然成家班的足跡遍布世界各地,其成員也是內地、港臺、外國都有,并包攬了國內大量電影的動作設計,擔任很多好萊塢電影的動作指導,但人們記住的卻永遠只有成龍,特技人想要打出自己的一片天地似乎越來越難。

人們總是期待下一個“成龍”,可時勢造英雄,沒有了那個時代的土壤,便不可能有下一個成龍。
首先,香港動作電影鼎盛之時,電影公司都愿意花大價錢捧動作明星,武行的薪水也非常可觀,所以,有人愿意拼,只要努力就可以看到成功的希望,而如今,公司捧的都是小鮮肉,武行的收入也不過幾千,付出與回報的不對等讓越來越多的武行沒有勁頭再拿命去拼。
其次,現在的內地武行多出自體育學校或武校,實戰方面可以,但表演上極度欠缺,電影鏡頭前的打斗跟生活中完全不同,打的好看才最重要,老一輩的武行多是京劇出身或武術大師,表演技巧豐富,武術造詣高超,他們設計出來的動作自然引人入勝,內地武行的學藝之路還要很長。
最后,武行的保護越來越多,出頭也越來越難。香港早年的動作片根本沒有護具,全靠意志續命,誰最摔不死誰就贏了,十個武行在那做“后備”,第一個人摔壞了,第二個、第三個就得接著上,救護車在旁邊等著,摔壞了直接就送醫院,各個班底互相比,哪個最不怕死哪個就能混出頭,成家班就是用鮮血和生命換得了當時的霸主地位,醫院里,永遠有7張床位是為成家班的人留著的。而今,動作戲安全措施越來越多,可不僅風險依舊不小,武行們也無法像原來一樣靠拼命就能出頭,電影對武行各項技能的要求越來越高,他們前路渺茫。

電影特技人吃的是“青春飯”,他們年輕時受傷,進醫院比回家還多,年老更是病痛纏身,有的甚至無法工作,靠領救濟過日,讓人唏噓不已。然而在這種情況下,還是有年輕人投入這個行業,只為自己的那個動作電影夢。近年來,成龍舉辦“成龍動作電影周”,表彰動作電影人,今年還增設了最佳替身獎,2017年他聯合眾人成立中國電影家協會特技人工作委員會,這些,都讓我們看到了電影界對特技人的重視和保護,也讓特技人們有所安慰。
特技人們的辛酸與辛苦是普通人想象不到的,當我們在熱捧大明星的同時,是否也能關注一下他們,給予他們多一點尊重和理解,記得他們在幕后辛苦的付出。特技人同樣是出色的電影人,沒有他們,就沒有動作電影。
文|一巷
--END--
【第一制片人服務影視創業者】
2013年6月創立,微信內創建最早、人數最多、影響最大的影視商業圈平臺
關注中國最具創造力的制片人
匯聚能夠引領中國電影未來成長的商業力量
中國影視人學習、創作、 交流、宣傳、交易的必要工具
傳遞影視人和商人們最新動向和信息
組織國內外各種培訓、沙龍、論壇等行業分享
幫助影視人獲得更多信息、資源并達成各種合作
公司、項目合作 ◇ diyizhipianren
項目、影視宣傳合作 ◇ dyzpr816
我們在一起, 看看將來影視業是個什么樣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236195.html
下一篇:紅娘是哪一部作品中的人物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