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職場>慰問退伍老兵的感人事跡(86歲老兵隱居農村)
發布時間:2024-01-24閱讀(14)
2011年春節剛過不久,河南省濮陽市范縣北街村的村子里突然來了一幫人。
他們帶著熱水器等家電,進了村子后也不說去哪里,三三兩兩地在那里貓著,一起看向一棟相對老舊的房子。
這些人身上掛著范縣公職人員的工作牌,他們來這里干什么呢?
老舊房子的主人名叫李文祥,此時已經有政府的車開到了老人門口,這車是要接老人去市里開會的,而公職人員不敢過去,是因為老人還沒出門上車。
等到老人被車輛接走后,公職人員立馬一擁而上,相互之間還說:“老人走了”“走遠沒?”“走遠了,干活了,趕快”。
范縣的公職人員開始忙活了起來,乍一看之下,好像要把老人的房子給拆了,事實卻剛好相反,他們是來給老人裝修,粉刷,裝家電的。
用了3天時間,工作人員幫李文祥老人修建了新的衛生間和廚房,主房也被粉刷一新,裝上了熱水器等取暖設施.
等李文祥回家一看,頓時不高興了:“早知道你們這么弄,我就不去開會了。”
李文祥到底是誰?為何能獲得政府如此優待呢?這得從老人的經歷說起。

老英雄李文祥
一、戰火紛飛歲月
1925年5月,李文祥在河南省濮陽市范縣北街村出生了,在他5歲的時候,母親就不在了,父親又當爹又當媽,帶著倆孩子艱難度日。
雖然家里也有田,但當時的黃河邊上都是鹽堿地,不利于種莊稼。但是在那個年代,哪怕生活如此艱難,依然要面臨著兵災。
1940年,河南淪陷于日軍鐵蹄之下,日寇肆意在河南燒殺搶掠橫行霸道。也是這一年,15歲的李文祥開始跟著父親,跑去安徽那邊做生意糊口。
對于當時的李文祥來說,心里可以說是恨死了三個“勢力”:
一恨“水旱蝗湯”,國民黨的湯恩伯部在河南比日本鬼子還可惡;
二恨鬼子兇殘,導致自己只能背井離鄉;
三恨蔣介石混蛋,不顧人民炸開那花園口,淹死的人不計其數。
帶著這種恨,李文祥幼小的心靈里埋下了抗日救國,推翻蔣介石統治的想法。

這天,他和父親在各個村子里穿行做生意,意外看見有13個年輕人要去參軍。看著忙碌的他們,李文祥多嘴問了一句,去參加什么軍隊,得到的答案是去參加新四軍。
李文祥本來就有報國之心,何況當時年輕氣盛,所以那天晚上,他和13個進步青年走了,瞞著父親參加了新四軍。
李文祥一行人找到新四軍后,被安排加入了蕭縣大隊。

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四軍 - 中國人民解放軍前身之一
對于當年的舉動,李文祥訴說時深表慚愧,畢竟當年他是家中長子,按理說,應該要把養家的重任挑過來,可卻違背父愿,跑去當兵了,確實是不孝。
一開始李文祥的父親嚇壞了,當年兵荒馬亂的日子,不管是小孩還是大人,如果走丟了,那基本再也回不來了。
所以父親一直找他,后來經過幾天的走訪打聽,才問明白,孩子是去當兵了,人沒丟,正在蕭縣大隊的營地里進行新兵訓練。
聽到這個消息后,李文祥的父親趕緊跑去縣大隊,跟隊長說了事情的經過,這隊長也是通情達理,知道了原委之后就叫來李文祥,對他說:
“部隊不強求任何人的去留,你也長大成人了,你家也需要你,所以要留要走,還得看你自己。”
可李文祥是鐵了心要參加隊伍,要打鬼子。李文祥的父親看到兒子活得好好的,還堅決要當兵,沒辦法只能同意。
很快李文祥完成了訓練并被編入了新四軍第4師11旅32團,隨即就投入到十分艱苦的戰斗中。

全副武裝的新四軍戰士
李文祥遇到的第一戰就是淮北之戰,本來他就是謊報年齡參的軍,營養又跟不上,瘦瘦小小的,所以隊伍領導就沒打算讓他上戰場,而是讓他去送文件搞通訊。
李文祥記得很清楚,那幾年他幾乎沒開多少槍,最經常做的事就是送信,送文件,在敵占區的恐怖陰影之下游走,實在沒有文件可送的話,那就搞搞偵查之類的。
直到一年之后,李文祥經驗上來了,人也長高了,才可以上前線殺敵。李文祥跟著大部隊進入洪澤湖,開始真刀真槍地打起了游擊戰。

洪澤湖的地形極其復雜,水面占地面積又大,岸邊到處是蘆葦蕩,可以說是游擊戰的最佳戰場。
由于新四軍和鬼子的裝備差距實在太大了,因此和他們作戰只能智取不能硬拼,所以他們一般是三三兩兩組成一組,利用地形優勢,捉住機會就打對方落單或者是人數少的部隊。
打之前還要偵查周圍有沒有別的敵人,辨別是不是一個陷阱,打游擊戰最重要的就是能打也能退。
洪澤湖給李文祥最深的印象并不是打了多少鬼子,而是吃的東西。用李文祥自己的話來說就是:
“湖里最不缺魚,但沒有油,日常又沒有吃的,所以都是拿開水一煮就吃了,那股腥味別提了,只能捏著鼻子吃。”

活躍在洪澤湖上的新四軍部隊
抗戰勝利后,李文祥隨隊接受改編,正式加入了解放軍的隊伍。
由于他認得字,所以被安排到了衛生隊,不過畢竟是半吊子,所以在越來越多的學生兵加入之后,他才退出衛生隊,被送去學習爆破技術。
學成之后,李文祥被編入了華野10縱29師85團。
1948年的9月份,濟南戰役打響,李文祥在戰斗中,用手推車推著一車炸藥,硬生生炸開了堅固的城墻。
后來有人問他:“雖然你是爆破手,但當時情況那么危險,你不是黨員不用去的,為何你要站出來呢?”
李文祥笑著回答說:“人哪有不死的,正所謂鋸響就有末兒,戰場上犧牲很正常,不過既然要干革命,總得有人付出,就要貫徹到底,就算死了,那也是為人民而死,值得!”
之后李文祥還參加了攻打上海劉行國際電臺,入軍大西南等戰役,榮立特等功、一等功、二等功等,并獲得“戰斗英雄”的榮譽稱號。

李文祥
二、功臣回家當農民
1956年,部隊開始執行大裁軍。
李文祥作為黨員,自然要以身作則,當時他以軍隊干部的身份轉業,被安排到了福建省建設廳建筑工程公司工作。
一開始還做得可以,可是到了1962年,情況又有了轉變,當年國家號召干部們支農下鄉,本來只要李文祥愿意,他是不用回去的。
可是他為了響應國家號召,主動提出自己要回老家河南去務農。
回到家鄉拿起鋤頭之后,李文祥也不甘人后,為了改變那片上千年來一直存在的鹽堿地,他帶領著村民們一起搞工程,做水渠,在別處開土回填后復耕農田,可以說是為自己的家鄉付出了無數心血。
在回鄉之后,李文祥從來沒有對人說起過自己的功績,獎章,獎狀證書等等都被他用布包好,放在了箱子的最底處。

李文祥獲得的獎狀
當年李文祥回老家時可以說一貧如洗,沒地方住只能窩在破廟里,就這么熬著,租著房子住,又先后三次搬家才于1983年有了屬于自己的三小平房。
要知道,這時候的李文祥可是村里的村委會主任,生產隊隊長。以至于后來開始拼經濟的那些歲月,他就成了著名的“反面典型”,是沒出息的代表。說他當了那么多年兵,一來錢沒撈到,二來連個編制也沒有。
對于這些風言風語,李文祥其實也很無奈。幾次大裁軍的時候,人民軍隊要給人民經濟讓路,一切以經濟建設為主,所以軍隊自然要吃苦在前。
但村民不知道的是,只要李文祥愿意,他憑借軍功,很容易就能拿到編制。

李文祥獲得的獎狀
經濟明朗之后,組織上曾派了三個人來找過李文祥,只要他愿意的話可以立即恢復干部身份,但李文祥很淡然,對他們說:
“多年農民也過得習慣了,現在挺好的,不用麻煩組織了,國家好就行了。”
工作人員走了后,在濮陽市除了李文祥的妻子,就沒人知道他是特等功臣了。村民們唯一知道的,只有他是個老軍人。
工作人員問李文祥以前打仗的事情,李文祥也沒提自己特等功臣的事,甚至還故意隱瞞。就此一直沒有得到該有的待遇。
后來政府看這個老軍人的房屋實在太破了,于是想要幫他修整住所,但是李文祥堅決地說:“不用麻煩政府……我老頭子要這個干嘛,國家需要錢建設……”
不過老人未能如愿,因為在1997年的時候,范縣趁著李文祥外出體檢,偷摸著派人去粉刷了他的房屋并加固危梁。
2011年剛過,又出現了強制裝修的一幕,對此李文祥非常生氣,他說:“再這樣弄以后你們叫我去哪里我都不去了……”

李文祥夫婦
三、這個農民不簡單
2011年1月4日,下午三點多鐘,河南省委書記盧展工下鄉慰問老戰士,在李文祥老人的屋前停下。
李文祥去年的時候突患腦血栓,因此腿腳不利索了,但聽說有一位政府的同志要來探望他,所以李文祥早早拄著拐杖站在門口等著了。
此時盧展工不知道,眼前的這位老軍人可不是一般的老戰士。

盧展工此來,是下基層來走訪民情,慰問老人,體察民生的。而李文祥即是老人,又是退伍軍人,所以盧展工自然要來此走上一圈。
李文祥發現這些人是帶著禮品來的,他一邊用責備的口吻說:
“你們這些小同志來看我就已經很高興了,還帶什么禮物,上次都跟你們說過了,再帶東西來可不許你們進門,浪費國家的東西干什么?我又不缺。”
邊上的民政局隨同人員跟盧展工解釋道:“他一向不喜歡我們民政局的人給他帶東西,每次都說是浪費國家錢財。”盧展工聞言,心里頓時暖暖的。
走到堂屋里,在李文祥的邀請之下,兩人分別坐在方桌的兩邊。而邊上的人則跟盧展工介紹了李文祥的妻子,聽到陳大娘是福建人的時候,盧展工就開口問李文祥:“大娘是福建人,為什么跟您來到這邊了?”
陳文祥一聽這話就來了勁頭,說:“我在福建當的兵,那里認識的”,這個回答中氣十足,灌輸了老人的自豪。
隨即老人又指著擺在條案上的一幅畫,上面畫著胸前佩戴獎章的軍人戎裝像,李文祥驕傲地跟盧展工說:“這是我在福建的時候,一個民間畫匠給我畫的,當時我35歲,是在生日那天畫的!”

李文祥指著條案上年輕時自己的軍裝照
說著說著老人突然興奮起來,好像思緒突然回到了那個年代,喃喃自語道:“打濟南的時候啊,當時爆破手就只有一個……”
盧展工看著李文祥,也把目光轉向了畫像,順著他的話說道:“您年輕的時候可真精神啊,那么多軍功章,還是少尉,是個軍隊干部還立著功績……”
說到這里,盧展工停頓了一下好像突然想到什么,接著說:“那您后來為何不留在部隊啊,怎么就回來了呢?”
陳文祥回答說:“我是響應國家號召,要回鄉支農,所以自己選擇從部隊轉業的。”
盧展工一聽就懂了怎么回事,于是順口接過話匣子,問李文祥如今他是什么待遇。結果李文祥老人說自己沒有待遇,就是一個種地的農民。
盧展工一聽就不是滋味了,對一旁有關部門的領導帶著責備的語氣說:
“李文祥是干部轉業,自愿精簡回來支農的,他這種情況不是一直有政策的嗎?怎么沒有落實呢?你們想過沒有,他是打仗還有戰功的干部,在濟南戰役還是爆破手呢!”。
老人的耳朵雖然不太好使,但關于戰術戰斗這方面可是很上心,聽到“爆破手”三字立馬接過話說道:“爆破啊,我最熟悉也最拿手了!”
盧展工被李文祥這一句話直接打斷了,轉過頭看著李文祥,然后問他道:“您了不起啊,當年當兵打仗為國,后來又參加新中國的基礎建設,國家有難你一句話就回到農村,什么都沒有要,我們在您面前深感羞愧啊……”
李文祥擺擺手打斷到:“什么待遇啊,我自己說不要待遇的。”
隨行人員告知盧展工,時間差不多了,還有別的行程安排。盧展工聽完點點頭,隨即起身,眾人見盧書記起身了,也都紛紛退出了屋子。

李文祥(左)
四、發現特等功臣
臨走時,盧書記又看向了那副畫,突然開口道:“老人家,您以前都立過些什么功啊?畫上這幾個軍功章還在吧?您能拿來給我看一看嗎?”
李文祥看了下中年人,心中閃過一絲不悅,那意思就好像是說“你不信任我?”
隨即老人撐著拄杖向西間臥室走去,一陣摸索后,從桌子抽屜最深的地方掏出了一個年代久遠的老舊小布包,他拿出來后放在四方桌上,用顫顫巍巍的手當著盧展工面,把布包解開。

李文祥的軍功包裹
映入眼簾的是很多勛章和獎狀證件等物件,盧展工一個一個地看,先后發現:
于1949年1月頒發的淮海戰役紀念章;于1949年4月頒發的渡江勝利紀念章;于1951年9月出席第28軍第四屆英模大會紀念章;于1954年2月全國人民慰問人民解放軍代表團贈發紀念章;于1956年5月頒發的解放獎章。
除此之外,盧展工又打開了獎狀,這里面有:
福州戰役特等人民功臣獎狀,是團長劉竹溪等人于1949年10月頒發給他的;軍訓獎勵卡片,由營長高美堂等人頒發。
看到最后,盧展工發現了一張分量最重,也是秘密最大的一份獎狀。
這是由第10兵團司令員兼政委葉飛,副司令員成鈞,副政委劉培善等人于1950年7月聯名簽發的,上面印有毛主席和朱德元帥的獎狀。
盧書記讀了上面的內容,眼睛都變亮了,激動地說:“您竟然是10兵團的戰斗模范啊!”
李文祥接過話說道:“是咧,這戰斗模范可不多啊”。
盧展工一邊點頭一邊附和道:“是啊,戰斗模范還真不是一般人就那么容易拿到的。”
盧展工把獎狀習慣性地翻了過來,發現這張獎狀背后還寫有文字,是用鋼筆寫上去的,盧展工仔細辨認了這些字的內容,這一看嚇一跳。
盧展工抬起頭,不可置信地看著李文祥,然后又立馬低下頭再次確認,上面如此寫到:
“立功事跡……一等功一次,二等功一次,特等功一次…………于進軍福建時……一貫帶頭起模范作用……”
當過兵的都知道,一名士兵想要立一次二等功都難,何況是一等功特等功都拿的人。而這個人卻活生生地坐在自己面前,身份只是一個種地的農民。

老英雄李文祥
盧展工把這些東西看了又看,讀了又讀,最后依依不舍地放回原處,然后對著李文祥道:“您要好好地保存啊,這一包東西實在是了不得啊!”
頓了頓,又說到:“您啊,就是我們的大英雄啊!”
就此,一段佳話開始傳唱,全省掀起學習李文祥的熱潮。
2012年,李文祥當選為中國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看著戰功顯赫卻隱姓埋名的李文祥,中央常委李長春感嘆道:“您不講光榮歷史,只講默默奉獻,這境界太高了!”
身負奇功,卻淡泊名利,可以身居廟堂卻甘愿當凡夫俗子,試問,古往今來有多少人可以做到?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236207.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