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職場>古稀老兵重逢難忘戰友情(戰友情深往事如昨)
發布時間:2024-01-24閱讀(11)
【戰友美文】戰友親如兄弟,情深似海[玫瑰]而且時間愈久思之愈切、見之愈興高采烈[心][笑]軍營里曾經的“曾經”、一切的“一切”,歷歷在目,仿佛就在眼前……請看我(郭 磊)的老領導孫明勇[作揖]——

(孫明勇 攝制)

《看“營房舊居”喜遇陳樹義》
文/孫明勇
今日下午,我步行到位于煙臺市芝罘區南大街,毓璜頂北側的北京同仁堂藥店買點中藥。當走到南大街與毓璜頂西路路口時,突然間想起到離路口南側200米處,我在部隊時曾住過11年的樓房去看看。樓房地點位于煙臺警備區西大門北側的洪玉里胡同西口,外靠毓璜頂西路。此處前后兩棟樓,是1976年原守備五師新建的科長樓,于1978年春節前建完。小樓四層兩個單元,一梯兩戶,東戶五間,西戶四間。東戶房屋實用面積不到40平方米,內設五間,三個臥室一個小客廳一間廚房,衛生間很小在走廊東頭。這在當時是比較先進的了。 建好后守備五師的科長們尚未分配進駐,在1978年3月就成立了軍級單位的煙威警備區,于是變成了處長樓。我是于1980年到守備十四團任參謀長,于1981年底回區機關任作訓處副處長時,搬到了前邊這棟樓,住在東單元三樓東戶,一直住到1991年11月份搬到了地方分的新建房屋中,歷時10年。此樓無圍墻隔離,與東側的地方居民住宅相鄰,只在樓前設了一個執勤崗亭。

(孫明勇 拍攝)
我在此居住期間,與周圍地方上的不少老鄰居們結成了朋友。曾一起整理衛生,晚上吃完飯后一起在路燈下打撲克,關系比較融洽。畢竟離開此地整整三十年了,環境和人員都變化很大。還好,碰到了幾位老熟人,便在小賣部門前坐下來聊起了天。
在聊天過程中得知,住在路南側的原煙威警備區處長樓也叫“炮樓”中的王家策老戰友已經故去兩年多了,兒子也早病故了,只剩下老伴和姑娘一同住在此處。
聊天中突然又來了一位老鄰居,她問我你是否認識陳書義?我說,早就認識他,他原住在南洪街怎么住在這?她告訴我,是南洪街拆遷后,女兒把他安排在此處的老親家留下的房子中,女兒給他雇了位保姆,照顧他的日常生活。他身體很好,經常出來到小賣部門前坐著聊天。
我與他也是多年未見面了,想到他家看看他。老鄰居說,天熱不用到他家,離這幾步遠,我去叫他來。不一會,他手拄一根手杖笑容滿面的很快來到大家面前,坐到了椅子上。我們便聊了起來,我先向他轉達了王少榮等老戰友對他的問候。他便高興地聊起了三年前到威海孫樂義處的情況,夸獎孫樂義為了招待他和王少榮的到來,把家里的好東西都拿出來了。并說了孫樂義的近況。
他是我的棲霞老鄉,是1946年底入伍的老兵,我們都曾是守備六師的一員。他和上世紀六十年全軍學雷鋒的榜樣一一“好司務長”孫樂義,在榮成鏌耶島是一個連隊,孫樂義任司務長,他是指導員。1965年同上北京受到了軍委領導的接見。因此,這兩位名字最后一個字都是“義”的老戰友,一位93,一位83,很講義氣,至今關系很好,感情很深,經常電話聯系交流,如同還在一個連隊一樣。
他告訴我,他沒當過副職,從連指導員,營教導員,守備十一團政治處主任,到守備十三團接政委魏健的班當團政委,直至轉業到地方工作。
我開始認識他時,是1974年我到軍作訓處當參謀后,到石島守備十一團檢查國防工程施工時,他當時任團政治處主任,直到我們都在煙威警備區工作期間。
他雖已是高齡之人,但身體硬朗,胖瘦得體,精神煥發,思路清晰,反應敏捷,記憶力很強,談吐自如,和藹可親。他告訴我,生活是粗茶淡飯,最愛吃地瓜,到目前吃了300多斤地瓜。
我問他高壽的秘訣是什么?他始終是一句話,我就是跟著太陽走。
我理解,太陽熱力似火,活力四射。代表著積極向上的正能量。把永遠跟著太陽走作為座右銘,就是永遠都會懷著一顆積極火熱的心面對生活,就像太陽一樣!
是的,希望我們所有人都像他這樣,在人生的道路上,永遠跟著太陽走!(2021.7.6 手記)

(孫明勇 攝制)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253869.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