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01-24閱讀(18)
“共和國勛章”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湖南省政協原副主席袁隆平,因多器官功能衰竭,于2021年5月22日13時07分在長沙逝世,享年91歲。
江門是廣東農業大市,也是粵港澳大灣區的“米袋子”。廣東省首個袁隆平院士工作站就設在江門新會。
2016年7月7日,袁隆平首次率科研團隊到江門市新會區三江鎮的廣東天之源種業示范種植基地,現場考察了“超優1000”試驗示范田的種植情況,盛贊江門農業生產條件。在考察現場,袁隆平表示:“接下來,我們將把江門作為重點示范基地,擴大新品種試種、推廣,還要搞院士工作站,加強合作。”

當年8月29日,袁隆平及科研團隊與江門本土農企廣東天之源種業科技有限公司簽約,攜手共建院士工作站。該工作站系我省首個“袁隆平院士工作站”(廣東省天之源良種繁育院士工作站),專注于種出畝產1500公斤(兩造)的世界最高產“超級水稻”。
2020年7月末,新會區雙水鎮木江村文發農場30畝示范田完成收割,其種植品種系由袁隆平科研團隊培育的超級雜交水稻“Y兩優90”。經專家測產,該片示范田早造畝產612.6公斤。假設當年晚造畝產能達到前一年的791.4公斤,那么該示范田早晚兩造年畝產量將達到1404公斤。
根據新會區農業農村局提供的數據,在雙水文發種植場內,袁隆平院士團隊選育的超級雜交稻品種“湘兩優900”2020年早造收割7.26畝,平均畝產706.4公斤;晚造實割4.52畝,平均畝產796.1公斤,早晚兩造畝產合計達到1502.5公斤。

“超級稻畝產高,對確保糧食安全至關重要。”江門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該工作站會繼續以超級稻作為父本、以本地優質的絲苗米作為母本,研發更適合當地人口味及市場需求的雜交水稻,通過兩到三年的研究,本地絲苗米畝產有望增加約200公斤。
袁隆平院士工作站建設成果一覽
2017年:經聯合育種,成功選育了兩系雜交稻新品種,并于4月、10月參加了廣東省水稻新品種審定區域試驗;引進示范了院士創新團隊成員高產優質水稻品種“明兩優143”,于年底完成該品種在廣東省的引種備案;早造引進11個雜交稻品種進行區域試驗,引進超高產品種“超優1000”雜交稻進行大田生產表征示范,目標產量3000斤/畝·年;晚造引進9個雜交稻優質高產品種進行大田生產性試驗。
2018年:繼續開展新品種選育與新品種試驗示范工作,研究開發與引進的水稻新品種合計34個。
2019年:聯合選育的“Y兩優098”水稻新品種正式通過廣東省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審定編號“粵審稻20190061”。該品種株型好,群體平衡,穗多且均勻,熟色好,結實率高,米質鑒定為部標優質2級,抗稻瘟病屬于感溫型高產、優質抗病品種。
2020年:水稻新組合“裕優油占”于11月17日正式通過廣東省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審定編號“粵審稻20200027”。該品種為感溫型三系雜交組合,適宜我省粵北以外稻作區早、晚造種植。
【整理】南方日報記者 黃燁倩 李靄瑩
【作者】 黃燁倩;李靄瑩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 客戶端
來源:南方 - 創造更多價值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255006.html
下一篇:紅娘是哪一部作品中的人物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