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01-24閱讀(13)
全世界只有不到3 %的人關注了章魚藥師
你真是個有趣的家長
不知道各位家長有沒有自己或者給孩子用過泡騰片這種劑型的藥物?
今天想跟大家說說泡騰片的使用,寫此文的初衷也是源于一個真實故事:
幼兒因錯誤服藥方法意外夭折
故事的小主人公叫牧浩,孩子最后的短暫人生記憶應該是一粒能冒出很多美麗氣泡的小藥丸。
2014年4月,小牧浩由于感冒發燒在一家省級醫院輸液,醫生還配了一種口服藥叫“娃娃寧泡騰片”。輸完液后,孩子媽媽從“娃娃寧泡騰片”的藥盒中拿出一粒直徑約6毫米的藥丸,塞進寶寶嘴里,并喂了點水下去,喂完藥后,家長習慣性地輕輕拍打著孩子。
然而,10幾秒過后,孩子的手腳突然抖動起來,緊接著開始劇烈咳嗽,嘴邊也慢慢變成了青色。年輕母親懵了,感覺孩子肯定是噎著了,立即抱起孩子喊來醫生。
通過拍背、按壓腹部等多種方法嘗試,小牧浩的癥狀依舊沒能緩解。孩子的心跳和呼吸都越來越微弱,被送進搶救室進行手術。切開氣管后,醫生終于取出已經化為一攤水的泡騰片殘跡。
一、泡騰片有啥特別之處?
想摸透泡騰片,需要先了解這些概念:
泡騰片:是由藥物和泡騰崩解劑壓制而成的一種藥物劑型。
泡騰崩解劑:有機酸和碳酸氫鈉(小蘇打)的混合物。
藥物原理:泡騰片本身干燥不含水分,泡騰崩解劑中的兩種物質未電離不能發生反應;但當泡騰片放入水中之后,會發生酸堿反應,產生大量二氧化碳,使片劑迅速崩解和融化。二氧化碳氣泡攪動水體,使藥片在水中上下翻滾,幫助藥物快速分散和溶解,故名泡騰片。
優點:這種劑型放入水中會出現好玩的氣泡,口感多為果味,更容易讓兒童接受,適用于兒童、老年人以及吞服藥丸困難的患者。
常見的泡騰片有:維生素C泡騰片、維生素E片及阿司匹林、雙黃連、板藍根等。
由于泡騰片崩解產生的大量泡沫增加了藥物與病變部位的直接接觸,利于藥效更好地發揮,所以還被用于陰道疾病等防治用藥,像潔爾陰、婦炎平泡騰片等。

二、泡騰片的正確服用方法
取半杯涼白開或溫開水(100~150毫升),將一次用量的藥片投入其中,待氣泡完全消失后(全過程一般需要1~5分鐘),即藥物全部溶化,搖勻后服下。

三、泡騰片服用幾大要點
1、嚴禁直接口服或含服
相比其他藥物,泡騰片具有一定的黏附性,在未完全分解的情況下,更容易黏附在喉管上,導致呼吸道堵塞,嚴重引起窒息。
回到我們文章開頭的案例,孩子媽媽將泡騰片直接放入孩子口中,并喂了水,而泡騰片在崩解時正需要水的環境,藥片進入喉嚨后會產生大量二氧化碳,通過食道進入胃腸,會引起腹脹、腹痛、打嗝等,如果進入呼吸道,會引起嗆咳,嚴重者會窒息。
2、現泡現喝
泡騰片要現泡現喝,因為放置過久,溶解于水中的藥物就會因氧化而失效。
3、用涼白開或溫水泡服
泡騰片崩解是利用鈉鹽和水反應的原理,并非高溫燙化,因此不需要用開水沖泡。一般用涼白開或溫水就好(不要用茶水或飲料,以免發生其他化學反應),水溫過高也會使藥物的部分或全部有效成分失效。

4、存儲要避水干燥、避光密封
泡騰片中還有有機酸和碳酸氫鈉,遇水會反應產生二氧化碳,所以存儲條件要避水干燥、避光密封。沖泡時如發現不溶物、沉淀、絮狀物等,不宜再服用。
5、兒童不能自行服用
由于泡騰片的特殊性,兒童一定要在家長看護下服用,千萬別讓孩子自行服用。
6、長期服用需控制鹽攝入量
泡騰片崩解劑中含有較多的鈉(這種途徑攝入的鈉常被忽視),如長期服用此劑型藥物,需考慮在飲食中限制食鹽、醬油等含鈉調味料的攝入。
長期高鈉飲食是造成高血壓的重要危險因素,建議心腦血管疾病患者及高危人群,應該慎用或少用泡騰片劑型。


由于個體健康的獨特性和醫學數據概率性原因,本文中醫療知識和數據僅作參考。如需具體診療,請至正規醫院在醫生指導下進行。

===章魚藥師===
真誠傳播安全合理的兒童用藥知識
全力打造寶爸寶媽與專業藥師間的交流平臺


責任編輯:哈爾
圖片來源:wallhaven
轉載需經授權并注明來源,侵權必究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