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母嬰>寶寶腱鞘炎怎樣好得快(寶寶也會得腱鞘炎)
發布時間:2024-01-24閱讀(14)
前一陣子,西安王女士發現1歲多的女兒左手大拇指總是半屈著,以為是孩子的習慣,并未太在意,可觀察了一段時間,發現女兒大拇指始終半屈著,就想幫她扳直,結果孩子疼得哇哇直哭,這時她才意識到可能是指頭出了問題,于是立即帶孩子前往醫院就診,經醫生檢查診斷,王女士的女兒是患上了拇指狹窄性腱鞘炎,聽到腱鞘炎這三個字,王女士很納悶,這不是成年職場人士才容易得的疾病嗎,怎么幼兒也會得呢?


“兒童患腱鞘炎,常表現為指頭不能伸直,由于好發部位在大拇指,故醫學上被稱之為拇指狹窄性腱鞘炎或扳機指,” 西北婦女兒童醫院骨科主任醫師姜海介紹,拇指狹窄性腱鞘炎是小兒骨科較為常見的一種疾病。通常表現為拇指的指間關節主動或被動屈伸活動時出現彈響,嚴重時拇指的指間關節呈屈曲畸形,不能被動伸直,在“觸診時能觸及到孩子指頭上圓形隆起的硬結,輕壓會有痛感”。
姜海介紹,該疾病一般都是在后天發育過程中出現的,嬰兒出生時并不出現癥狀,常常在孩子6個月到2歲左右才表現出來。
“很多家長一聽到孩子得了腱鞘炎,就很疑惑,孩子出生時都好好的,怎么會得這種看似大人患的疾病呢?其實,兒童狹窄性腱鞘炎跟我們通常所理解的成人腱鞘炎不是一回事”,姜海介紹,兒童與成人的腱鞘炎發病原因有明顯不同。成人通常是因為指頭使用過度或者長期保持某一個姿勢造成的,比如鋼琴家、點鈔員,或者老抱孩子、手洗衣服、甚至用力擰毛巾等,而兒童患狹窄性腱鞘炎,目前較為統一的認識是為后天造成的,即拇長屈肌腱發育與A1滑車發育的不匹配導致的指間關節的屈曲畸形。也就是在胎兒時期,如果腱鞘部位發育不良在出生以后,就容易引發手指屈伸活動障礙,繼而導致狹窄性腱鞘炎,“還有就是出生以后,如果手指部位過度的屈伸活動,也容易造成腱鞘部位異常摩擦,出現水腫增生等,從而導致腱鞘炎情況的出現。”
由于兒童先天性腱鞘炎通常不能自愈,加上孩子生長發育較快,及時發現就醫,非常重要。倘若延誤治療時機,不僅會影響手指發育,后期還會影響手部正常的功能。
“兒童患上腱鞘炎以后,增厚腱鞘會卡壓肌腱,從而導致肌腱發生充血、水腫或者粘連,引起疼痛。手指呈半屈曲位不能伸直,長時間的手指保持一種姿勢,就很容易引起肌肉萎縮,嚴重的還會影響手指的屈伸功能,需要及時采取針對性治療。”姜海介紹,臨床上兒童拇指狹窄性腱鞘發病以單側多見,且男女發病率無明顯差異。在早期的腱鞘炎治療上,可先采取保守治療的方法,如定制個體化支具,或在專業醫生指導下,進行小夾板固定,進行適度按摩和熱敷,以消除水腫和粘連。通過保守治療,偶有個別病例孩子拇指有伸直的可能,但通常保守治療的效果都不佳。大部分孩子的先天拇指腱鞘炎由于黏連嚴重,還應盡早采取手術治療。

“在孩子出生后3年內實施手術松解,術后進行康復鍛煉,大部分患兒拇指即可伸直”,姜海建議,對于先天性的拇指腱鞘炎,手術治療不僅最有效,也能幫助孩子較早康復。
華商報記者 吳潔
圖源 網絡(侵刪)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