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01-24閱讀(12)
二抬、四翻、六會坐、七滾、八爬、九扶立、周會走,這是寶寶發育上的一些里程碑。但是有的寶寶卻提前觸及這些里程碑,比如,9個月才要開始站立,有的寶寶7個月就想要站立,這種情況到底應該怎么辦?

在嬰兒幾個月大的時候,他們的骨骼仍然是透明的軟骨,還沒有完成骨化,變成硬硬的骨頭。當寶寶站立的時候,他們的身體重量會是施加給軟骨壓力,阻礙軟骨的生長。這會讓他們的腿變得彎曲或者出現弓形腿。
科學研究表明,如果一個嬰兒站立過早,或者行走過早,會傾向于醫學上稱之為布朗特的疾病,這是一種由于 障礙和壓力作用于脛骨,導致孩子的脛骨生長異常和孩子成為彎彎腿的現象。按照這個理論,過早站立可能導致嬰兒變成弓形腿。

但是有些醫生認為,所有孩子出生的時候腿都是彎的,是因為他們在媽媽子宮的時候,根本不能伸直,只能蜷縮呆著,這就導致寶寶的腿變彎了。但是,寶寶的腿會自然而然的變直,等到寶寶四歲的時候,腿就會完全直過來。因此,弓形腿與嬰兒過早站立或過早走路無關。
所以,到現在,判斷過早站立到底是不是會影響嬰兒腿型,在全世界范圍內還沒有肯定答案。

看到這里,可能大家都會感覺氣氛,看了半天,沒答案啊,別急。請繼續往下看。
提前想走的孩子可能更聰明還有些人認為,如果他們的孩子開始走路或站立,是一種聰明的表現。這種想法對嗎?
2016年6月27日的《兒科學》雜志上有一篇文章,證實,學習較早站立的嬰兒在學齡前,注意力、記憶力和學習能力確實相對來說比較高。
嬰兒的發育有一些里程碑,比如幾個月會說話,幾個月會站立,研究發現那些更早達到某個里程碑的孩子在4歲時,在某些發展指標上的得分往往更高。具體來說,在相對較早的時候學會站立的嬰兒在4歲時的“認知”測試中得分較高。這指的是幼兒集中注意力、學習和記憶的能力。那些更早達到里程碑的學齡前兒童在“適應”技能方面得分也更高,比如使用餐具和幫助自己穿衣。

?孩子的“大肌肉運動”技能,爬行、站立、行走只是兒童早期發育的一個方面。但是這確實他們大腦發育程度的一個體現。
這項研究是基于599個孩子的研究,那些提前觸及里程碑的孩子,在日后確實在某些方面變現的更出色。

?專家說嬰兒的發育是按照從頭到腳的順序進行的。這意味著在出生后的頭幾個月里,嬰兒的發育主要集中在頭部周圍;然后手工控制大約3-4個月;坐著5-6個月;爬行約7-9個月;然后步行10-13個月。父母一定要按照這個順序,去幫助孩子發育他們的大動作和精細動作。這樣才是有意義的。

如果寶寶希望站立,其實是她的腿在發育,那么可以幫助他練習爬行,讓他鍛煉腿部肌肉,還可以做騎自行車的動作。
家長也可以助力寶寶,讓他站起來,但是注意,寶寶身體的重量都要在你的支撐上,只是讓寶寶有了站立的感覺而已。

聰明的父母都會關注J媽學堂,每日分享孕產育兒小知識。
有愛的父母都會分享這篇文章,讓更多的人受益。
我是J媽,創建了寶媽自媒體創業營,帶領全營寶媽實現經濟獨立!曾經以為自己足跡踏遍幾十個國家和地區是值得驕傲的一件事情,現在認為做了媽媽才是人生的王道!曾經的職場達人,現在的育兒達人,專心在頭條碼字,每天更文,專注于育兒經驗和寶媽自我提升以及時間管理,分享我的所學所思,所有文章,一字一標點,全部是我一個一個敲打出來。J媽學堂的美國家庭萬用親子英文教學課程已經上線啦!關注即可免費獲得!
每一個文章都是我的原創,如需轉載,必須取得授權。 文內如果有錯別字,請見諒。 圖片全部來源于網絡,如果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261161.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