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母嬰>寶寶餓了7個小時了怎么辦(餓了困了拉了咋判斷)
發布時間:2024-01-24閱讀(7)
歡迎關注@京媽說,點擊加入下方圈子,學習更多實用孕產育兒知識。
文丨京媽說,原創內容。
有家長說“寶寶是這個世界上最難懂的生物”了,的確,不言不語卻總讓父母措手不及。
尤其新手爸媽,永遠都搞不懂這個“睡著后變天使、睡醒后成惡魔”的人類幼崽怎么如此神奇。
餓了哭、困了哭、醒來哭、求寶寶哭、煩躁哭、身體不舒服還是哭……
哭的爸爸媽媽傻傻分不清狀況,哭的爸爸媽媽一聽見哭聲就魔怔。

其實,對于小嬰兒來說,因為不會說話,只能通過哭聲來表達自己的需求,但若是細心的觀察會發現:
“哭聲”是終極大招,在哭之前,會先釋放各種“嬰語信號”。
如果家長能及時準確的捕捉到寶寶的需求,且及時滿足,哭是可以避免的;
但如果家長沒能及時“意會”寶寶的意思,寶寶的需求沒被滿足,“哭聲“這個大招才會出場。
因此,想要個不愛哭的“乖寶寶”,家長提前學習“嬰語”是很有必要的,通過觀察寶寶的表情、動作、不同哭聲,來捕捉寶寶各種需求的“信號”,并及時給予滿足。
嬰語一:我餓了?
寶寶并不是“不懂饑飽”,當肚子餓了,媽媽還沒喂奶時,他會不斷用自己的方式給媽媽發出“想吃奶”的信號,媽媽要及時“讀懂”,不要等到寶寶哭了才來喂奶。
① 頻繁的張嘴、轉頭,并作出尋找和尋覓動作;
② 把小手放在嘴邊或嘴里,各種肢體動作增加;
③ 大人用手指觸碰寶寶口唇周圍,他會立馬轉過來張嘴尋找;
④ 哭鬧并不停顫抖,這是寶寶發出的最終警報,要趕快給寶寶喂奶了。
京媽建議:
一歲前寶寶是生長發育最快的階段,這一年內寶寶會經歷7個猛漲期,家長也要把抓住機會,合理的喂養寶寶,輔助寶寶更好的成長。
母乳喂養的寶寶,講究“按需喂養”。
也就是只要寶寶想吃就給寶寶吃,在第一個月基本是1-2小時喂奶一次,滿月后,喂奶間隔可以逐漸拉長到3-4小時。
媽媽可以記錄每天的喂奶時間,以更好的掌握寶寶喂奶的時間,不過期間也要注意觀察寶寶,若是寶寶發出“想吃奶”的信號,就給寶寶吃好了。
這里需要提醒兩點:一是不必死板的非得等到時間了才喂奶;二是寶寶哭鬧著找吃奶時已經非常餓了,寶寶會因急著吃而出現銜接困難,媽媽要耐心的幫寶寶含住乳暈,確保以正確的姿勢吃奶。
配方奶喂養的寶寶,可以“按時喂養”。
雖然提倡6個月內純母乳喂養,但也有少數媽媽因各種原因不能做到純母乳喂養,吃配方奶的寶寶可以按時間來喂奶,幾小時喂奶一次、每天幾點喂奶,會相對比較規律。
嬰語二:我飽了?
前面說了小寶寶懂得餓也懂得飽,當寶寶吃飽時也會釋放“小信號”。
① 吸吮力度減慢減弱,聽不到吞咽聲;
② 主動吐出奶頭、頭轉向一邊,吐出奶嘴、把奶瓶推開;
③ 神情滿足、狀態安穩、一副懶洋洋的樣子。
京媽建議:
當媽媽看到寶寶出現這些表現時,就說明吃飽了,要停止給寶寶喂奶,就不要強迫他繼續吃了,以免造成過度喂養。
另外,有時寶寶吃飽了也不愿吐出奶頭/奶嘴,但這不代表寶寶沒吃飽,媽媽要學會判斷,別被誤導。
嬰語三:我困了?
當寶寶困了想睡覺時,也會給家長發出信號,這時家長要及時哄睡,千萬別等到寶寶已經“困到極限”哭鬧時才哄睡,這樣會增加入睡困難。
當寶寶想睡覺時,會有這些表現:
① 表情呆滯、眼神迷離;
② 不停的打哈欠、揉眼睛,不自覺的吃手;
③ 對周圍的一切事物(包括喜歡的玩具)都沒了興趣。
京媽建議:
當寶寶有這些表現之一時,就可能是想睡覺了,家長要給寶寶做好睡覺準備,比如關掉較亮的大燈、打開臺燈或小夜燈,保持安靜,還可以放些哄睡音樂,給寶寶換好尿不濕和睡衣,哄寶寶睡覺覺了。
這里要重點提醒一點,有些家長覺得“寶寶特別困就能多睡會兒”、“困夠勁了才能睡得踏實”、“當時在忙別的事兒沒能及時哄睡”……千萬不要讓寶寶熬到特別困才哄睡,這樣反而更難哄、睡不踏實。
嬰語四:我拉了?
當寶寶拉臭臭時,也會提前給媽媽發出信號:
① 玩著時突然愣住,皺眉、小臉兒漲的通紅,有時還哼哼唧唧的使勁兒;
② 扭動身體,小腿不停的蹬來蹬去;
③ 有時會聽到聲音,甚至還有股臭臭的味道;
④ 大聲哭鬧,當家長沒及時處理時,寶寶會用哭聲提醒。
京媽建議:
當寶寶出現這些表現時,家長要及時打開紙尿褲看看寶寶是不是拉了。
如果是拉了,不管量多少,都要及時幫寶寶清潔小屁屁,并換干凈的紙尿褲,以免寶寶出現紅屁屁。
方法:每次拉了最好先用溫清水洗洗,洗凈、晾干,小月齡的寶寶涂抹護臀霜,最后換上新紙尿褲。
嬰語五:我不舒服了?
雖然小月齡寶寶很少生病,但會經常出現些小“不舒服”,比如濕疹、腸脹氣等,當寶寶身體不舒服時,也會釋放信號,家長要注意觀察捕捉。
① 狀態和情緒都不好,看上去很不開心;
② 總撓頭、搖頭,扭動四肢、蹬腿等;
③ 哭聲急促密集,感覺寶寶的要求很迫切;
④ 腸脹氣的寶寶,經常放屁、打挺,每天固定時間(傍晚或晚上)哭鬧,哭鬧時難哄、拒奶等。
京媽建議:
家長平時有必要多學習些育兒知識,了解不同月齡寶寶的發育特點及可能出現的問題,并且當遇到這些育兒問題時,能用正確的方法幫助寶寶緩解,避免掉入各種“育兒坑”。
比如 寶寶濕疹,多是因為刺激過敏,那就要減少各種“過敏源”刺激,并注意給寶寶皮膚保濕;
腸脹氣 是因為寶寶吃奶時,同時吃進去過多空氣,那就要注意用正確的姿勢喂奶,喂奶后拍嗝,平時注意正確護理等。
嬰語六:我想自己玩/想讓爸爸媽媽陪玩?
小寶寶因為活動能力有限,大部分時間都是吃奶或睡覺,玩耍時較少,不過當寶寶想玩或想讓爸爸媽媽抱抱時,也是會給出一些信號的。
自己玩:當寶寶 眼睛有神、自己吐舌頭、吐泡泡、啃手指 時,情緒比較穩定,不哭不鬧,這時候就讓寶寶自己躺著玩好了,不必打擾他。
求抱抱/求陪玩:當寶寶感覺孤獨、不舒服或不想躺著時,也會希望爸爸媽媽陪著玩或者抱著到處轉轉看看,就可能會表現出:一直盯著人看、有活躍眼神交流且咿咿呀呀的說話、主動伸手求抱等。
那爸爸媽媽就放下手下的活兒,陪寶寶玩會兒或抱會兒,期間要注意和寶寶有語言、神情、動作方面的交流。
比如陪寶寶玩小游戲,可以邊玩邊講,同時配合夸張的表情,寶寶就會很開心;抱著寶寶到處看時,可以邊看邊給寶寶講解,通過視覺、語言等不斷刺激,更有助促進寶寶大腦發育。
這些“嬰語”,家長們都學會了嗎?你們平時照顧寶寶時,有沒有注意觀察寶寶的“需求信號”呢?歡迎分享,有京媽沒寫到的也歡迎補充分享哦。
關注「京媽說」,學習更多專業又實用的母嬰育兒知識,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記得給京媽點贊并且分享給身邊更多需要的人哦。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262623.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