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母嬰>兒童識字容易忘記(教小小孩認字是撿了芝麻)
發(fā)布時間:2024-01-24閱讀(13)
假設你面前有一本兒童讀物,有人打開念給你聽四、五遍,然后合上書本。接著,請你把這個故事復述一邊。
也許你能復述出大致情節(jié),但是你能做到,一句對白不漏么?
你能做到,那些華麗的書面語言都一字不差地重復出來么?
你我都未必能做到,但是相信么,小小孩可以。
可以在專心聽家長念了很多遍以后,完整、甚至原封不動地復述出整個故事,而這一切竟完全不是刻意背誦的。
前提是他還不認字的話。

因為不認字,他看故事書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聽覺和圖片上;
因為不認字,他才有機會在學習漢字之前,奠定更深厚、寬廣的語文能力,利用小小孩獨有的、將來也不復再會有的語言敏銳和模仿能力。
如果不是有意熏陶,我們的孩子接觸這些書面語言唯一的渠道就是未來的語文課,這也是為什么我們明明講中文,小時候上語文課還是覺得那么痛苦的原因——書面語言太多、太難、太陌生了。
而在長長的一生中,唯有在還不認字的幼年階段,小小孩才可能不分散注意力,才會像學講話一樣,光靠著多聽,就能夠自然習得漂亮的中文書面語言。
而這些東西,在長大以后,往往要花多幾倍的力氣,才能在學校語文課上習得。而且,課堂上學到的語匯和年幼腦海里已經根深蒂固的語言,哪個更運用自如呢?

當家里4歲多還完全不認字的哥哥,能夠把30頁左右的繪本《小魔怪要上學》,繪聲繪色地全文復述出來,講給2歲多的弟弟聽時,我訝異地無以復加。
和弟弟一起躺在床上,我聽著哥哥的故事娓娓道來:心地善良的小魔怪、茂密的森林里、香甜的牛奶米飯??一個個漂亮的形容詞;從前、接著、然后、但是??一連串接續(xù)詞用得恰到好處;害怕地渾身發(fā)抖、熱烈地鼓掌、口齒不清地說話??一句句書面語言、連貫性的段落、邏輯順暢的語言表達,簡直難以置信,講故事的是一個才幼兒園小班的孩子。
而一旦發(fā)現自己能夠漂亮、完整地講好一個故事,孩子想要講故事給大家聽的欲望就會迅速膨脹,恐怕以后就是家長被孩子拖著,天天得聽他講故事了。

孩子做到這些,并非他特別聰明,而只是簡單地因為:
第一,他每天都可以聽媽媽念很多故事書,里面有大量優(yōu)美的中文語匯;
第二,他還不認字,所以他全部的注意力都集中在這些漂亮的語言,以及聯(lián)系到美麗的畫面上了。
我這樣講,并不是覺得認字不重要,只是有時候我們太過心急,總想著要在學前好幾年,就去提前灌輸孩子學校里才該學的東西,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可事實上,這份急功近利有時也許只能在剛入學那會,給孩子一些優(yōu)勢;從長遠來講,孩子的中文腦袋,或者說孩子的書面語言能力、語匯豐富程度、表達能力,才是更長遠的競爭力啊。
并且,也只有尊重幼兒自身的智力感官發(fā)展規(guī)律,在合適的時間學習合適的東西,才能事半功倍。
我又要做這個類比了。假設有兩個小朋友,一個3歲,一個6歲,一起學認字,哪個會學得更快更好呢?
答案無疑是6歲的小朋友,因為6歲小朋友的自主學習能力、專注能力、記憶力都完勝3歲小朋友,特別是對于認字這樣枯燥的事情來說。
可如果說,同樣是這兩個小朋友,一起聽大量優(yōu)美的中文書面語言,哪個更樂于模仿,更容易耳濡目染、映入腦海呢?
答案恐怕是3歲的小朋友啊,就像小小孩短短2、3年就能學會復雜的中文口語表達一樣,他們也可以用同樣的方法習得優(yōu)美的書面語言。
所以當你聽到孩子無意識下演講出來的故事,比你的用詞還要漂亮、華麗、完整的時候,千萬不要驚訝。因為,他們的強項,本就是模仿聽到的東西直接拷貝出來(否則,他們不可能學會說話);而我們成年人則是靠認字、閱讀、消化理解再轉換成語言,多了好幾個環(huán)節(jié)。

事實上,不要急于認字不是Apple媽咪自己說出來的,早在半個世紀前,就有了這樣的呼聲。
1968年,美國內華達州一位叫伊迪絲的三歲小女孩告訴媽媽,她認識禮品盒上“OPEN”第一個字母“O”。這位媽媽非常吃驚,問她怎么認識的。伊迪絲說:“是薇拉小姐教的。”
這位母親表揚了女兒之后,一紙訴狀把薇拉小姐所在勞拉三世幼兒園告上了法庭,理由是該幼兒園剝奪了伊迪絲的想像力,因為她的女兒在認識“O”之前,能把“O”說成蘋果、太陽、足球、鳥蛋之類的圓形東西,然而自從勞拉三世幼兒園教她識讀了26個字母,伊迪絲便失去了這種能力。她要求該幼兒園對這種后果負責,賠償伊迪絲精神傷殘費1000萬美元。
訴狀遞上之后,在內華達立刻掀起軒然大波。勞拉三世幼兒園認為這位母親瘋了,一些家長也認為她有點小題大作,她的律師也不贊同她的做法,認為這場官司是浪費精力。然而,這位母親堅持要把這場官司打下去,哪怕傾家蕩產。三個月后,此案在內華達州立法院開庭,最后的結果出人意料:勞拉三世幼兒園敗訴。
可以說,美國政府在保護兒童想象力上的付出是不遺余力。美國《公民權法》規(guī)定,幼兒在學校擁有兩項基本權力必須受到保護:1、玩的權利;2、問為什么的權利。也許,正是因為所有這些保護措施,以及堅決抵制超前教育的態(tài)度,才使美國在科技創(chuàng)新方面始終走在了世界的前列,也使美國出現了比其它國家多得多的年輕百萬富翁。

然而,目前在國內,看看我們周遭的情況,卻是截然相反。幼兒園的孩子都在上認字和拼音的課外班了;更有甚者,未滿周歲的孩子,父母就在家里掛滿了字卡,帶著孩子一個個認,最好孩子一會講話就能同步認字和閱讀了,這是何等拔苗助長的節(jié)奏啊。
教養(yǎng)一個孩子,就跟建一座高樓一樣,地基打得越深,將來的樓就可以建得越高、越穩(wěn)。如果我們爭的只是,一時之短長。那么確實,沒打地基直接先開始造房子的人,肯定已經可以看到不少成果物。而在專心打地基的朋友,可能一時什么收獲都看不到。
但那有怎樣呢,我們在意的究竟是一時,還是孩子更長遠的發(fā)展呢?
就語文能力這件事情來說,給小小孩聽大量的故事書,接觸大量的中文語匯和表達,讓孩子充分浸潤在優(yōu)美的中文書面語言里,就是打地基。
至于什么時候開始“造房子”,我的想法是等一等,再等一等,能晚則晚。晚到什么時候呢?晚到孩子自己要求想“造房子”的時候。
會有那么一天么?我覺得肯定會有,如果地基打得夠深的話。
家里已經聽過幾百本中文故事書的哥哥,常常會主動問我某個漢字怎么讀,有時候故事書里看到自己認識的某個字就會很興奮,然后問我前面和后面的字分別是什么。
這種時候,我會認真回答他的問題,但卻不再刻意多灌輸他其他漢字。
我的小私心是,希望他再晚一些認字,那樣我就可以引領他,集中注意力去聽更多更多的優(yōu)秀作品、更長、更復雜完整的章節(jié)故事、甚至是先賢經典,利用小小孩獨有的語言敏銳和模仿力,來奠定他將來語文能力的深厚地基。
因為,一旦開始認字,孩子就會有意無意去讀文字,再也不會完全專注在"聽"和"模仿"那些表達上了。
而通過文字去學習書面語言,就回到了我們當年辛苦的語文學習之路,再也輕松不起來,對小小孩來說,也再也不會是一件單純興趣使然的事情了。
作者:Apple媽咪
歡迎關注天空樹(微信號skytrees001)定期分享百部兒童電影、繪本及音視頻故事等兒童資源,提供育兒資訊、親子活動及親子旅游資訊。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264553.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