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01-24閱讀(14)
文/求知不等柿
1.3歲前的記憶,我們為何想不起來?
你們有沒有發現?無論你怎么回憶,都想不起3歲之前的事情。

正常來說,3歲的嬰兒能睜眼能走路,而我們的大腦在母親肚子里也已經形成了,早已擁有記憶功能,但我們為什么一點都想不起來?
難道是我們嬰兒時期看到了什么可怕的事情嗎?有些人說,剛出生的小孩會擁有前世的記憶,要經過2-3年的時間慢慢消退,所以就有了那么一句諺語:三歲定八十。

還有另一種說法,就是人們在投胎的時候喝了孟婆湯,但孟婆湯要3天才起效,就是說3天后才能把前世的事忘掉,有人問:不是3年嗎?怎么又變成3天了?

要知道,天上一天,地上一年。當然這些說法都是封建迷信。
其實這樣的問題在早些年就已經被科學家盯上了,在100多年前,弗洛伊德將這種忘掉嬰兒時期的記憶現象稱之為嬰兒期遺忘,當時他把遺忘的邊界年齡定為六到八歲。

隨著科學的進步,人類逐漸把這個遺忘的邊界定位3歲之前。雖然人類現在無法確定這種遺忘現象的具體原因,但這幾種說法,在科學領域上都被廣泛認可。
要知道,我們的記憶和語言系統是有關聯的。
但對于沒開始學習語言的嬰兒來說,他們只能嚶嚶嚶,通常我們把這稱之為嬰語,而我們也是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漸學習當地的母語,等到三歲以后,我們基本完成了從嬰語到母語的轉換。

2.無論我們怎么努力回憶,3歲前的記憶就是想不起來,到底是誰偷走了那段記憶?
前面我們提到,人類三歲前的咿咿呀呀統稱為嬰語,但三歲過后,人類幼崽開始學習母語。

而我們當初用嬰語記著的人或者事物,就會被母語重新定義,而嬰兒時期的記憶被母語覆蓋后,就等于一段新的記憶覆蓋了舊的那段記憶。
就像我們打字一樣,切換輸入法后,無法在新的輸入法上,看到之前的常用詞。那么我們3歲前的記憶到底是被偷走了還是被掩藏?

在記憶學里有一種叫內隱記憶學說,一種是外顯記憶,一種是內隱記憶。外顯記憶是大腦有意識的控制。

例如我們的名字,身份證,家庭地址。而內隱是無意識的,它是大腦的腦回路以不同的機制來處理的。
例如我們是怎么學會說話,走路的,我們不會記得這些事,但我們不會忘記說話走路這項技能。
還有一種說法就是我們嬰兒時期的的認知非常有限,導致我們記憶的線索缺失,就好像有一個人出現在你面前,這個人看著好熟悉,但總是想不起這個人的名字。

如果這個人給你提供了一些線索,例如某某高中同學,某某地方,這時你的大腦才會想起來這么一個人。
事實上,我們的記憶并不是單獨存在的個體,而是相互關聯的,當關聯的線索越多,那么,你的記憶就越深。
但嬰兒就不同了,他們無論看到什么,都只會停留在視覺的表面,甚至對爸媽,爺爺奶奶都沒有任何的概念,只知道每天一睜眼就有兩個大腦袋在自己面前晃來晃去。

3.如果說我們3歲前的記憶是被大腦剪掉了,你會相信嗎?
三歲前的嬰兒,由于大腦暫時沒有形成一個網絡,基本上無法用線索去搜尋,而他們的記憶就是單獨存在的個體,不能串聯起來。

這就是為什么人類在三歲前,不管看到什么,都基本記不住,正是因為這些原因,導致我們對那時的記憶沒有任何的線索,有時一些長輩會調侃你說,小時候我還抱過你,但你卻沒有任何印象。
最近,科學家又發現了一個新的觀點,他們認為,我們3歲前的記憶很可能是被大腦剪掉了。

根據相關資料記載,在嬰兒剛出生時,其大腦就擁有近100到180億個腦細胞,而這種腦細胞又被稱為神經元,一歲是人的腦力巔峰期。
眾所周知,大腦內的神經元就像一個龐大的宇宙,有著驚人的數量和神經元素。

而1歲之所以是大腦的巔峰時期,主要是因為嬰兒在1歲的時候,面對這個好奇的世界,很多東西都需要學習和記錄。
由于腦容量十分缺乏,大腦開始拼命復制大量的神經元素,用于裝載每天高負荷的記憶,當你逐漸長大后,大腦就不需要再學習那么多的東西了,沒有新的知識,長期不用的神經元,會被大腦判定為垃圾。

為了減少大腦的消耗,它會主動刪掉這些雜亂無章且無用的神經元。但是大腦有時也會誤判,所以我們3歲前的記憶碎片,很可能也會被大腦當做垃圾被清理掉了。

仔細回想一下,你能想起幾歲前的記憶?歡迎大家到評論區討論!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264725.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