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母嬰>第一批牛寶寶上海 上海第一批牛寶寶
發布時間:2024-01-24閱讀(12)
澎湃新聞記者 陳斯斯
“牛寶寶”來了!
2月12日零點,伴隨清脆的啼哭聲,位于長樂路536號的上海市第一婦嬰保健院(簡稱一婦嬰)西院產房里,黃先生夫婦的愛女“果果”出生了,身長50公分,體重3180克。

上海市第一婦嬰保健院醫務人員在除夕夜合影,共同迎接“牛寶寶”誕生。本文圖片均由醫院供圖
作為一婦嬰迎來的第一位“牛寶寶”,“果果”收到了醫院送上的“三件套”春節禮物,包括一張印有寶寶小腳印、寫著導樂和接生的助產士親筆簽名的寶寶紀念卡;一張印有一婦嬰助產士花卉原創設計的剪紙風作品的新春賀卡;一個粉色的的小牛公仔。

上海市第一婦嬰保健院為“牛寶寶”準備了“三件套”春節禮物,包括一張印有寶寶小腳印、寫著導樂和接生的助產士親筆簽名的寶寶紀念卡;一張印有一婦嬰助產士花卉原創設計的剪紙風作品的新春賀卡;一個粉色的的小牛公仔。
而在位于浦東高科西路2699號的一婦嬰東院產房,2月12日1點05分也迎來了該院區的第一位“牛寶寶”。巧的是,她也是一位妹妹,身長也是50公分。剛剛升級為新手爸爸的繆先生非常激動,連連稱贊夫人楊女士了不起、很勇敢。
繆先生家人為女兒取名為“汐語”。“除夕夜我送夫人到醫院待產,天上正好飄著小雨,加起來正好是一個‘汐’字。‘語’呢,就是祝福。”繆先生說。
2月12日2點35分,中國福利會國際和平婦幼保健院(簡稱國婦嬰)牛年的第一個新生命“姍姍來遲”,一名體重3455克的女寶寶“小玉米”順利降生,體重3455克,身長50cm。

2月12日添加到日歷2:35,國際和平婦幼保健院牛年的第一個新生命“姍姍來遲”,一名體重3455克的女寶寶“小玉米”順利降生。
來自湖北的周女士,現年31歲,在滬從事售后服務工作。響應國家“原地過年”的號召,加上自身妊娠的情況,今年春節,周女士一家決定留在上海過年。
2月11日晚,周女士在與家人享用完這頓特殊的年夜飯后,便早早地準備休息了。2月11日23點,周女士突感腹部陣痛,便急忙來到國婦嬰就診。急診醫務人員在查體后發現周女士宮口已開,便將其送入產房待產,直到寶寶順利降生。
“預產期原本在2月14日情人節那天,誰想到寶寶這么著急,年夜飯剛過,便迫不及待地來到我們身邊了,這也是給我們牛年最好的禮物了。”周女士的丈夫李先生表示。
今年,國婦嬰產房為在春節出生的新生兒準備了特殊的牛年禮物。醫務人員將新生兒的腳印制作成相框,為寶寶們留下了他們人生中第一份“足跡”。

國際和平婦幼保健院的醫務人員將牛年新生兒的腳印制作成相框。
2月12日3點35分,又有一名“牛寶寶”在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楊浦院區產房誕生,3560克。媽媽小穎來自江西南昌,39歲,屬于高齡產婦,丈夫也是新上海人,這次迎接的是他們的二寶。出生后,醫務人員為“牛寶寶”穿上了提前準備好的新春禮物:一套牛寶靚衣。

2月12日凌晨3:35,一名“牛寶寶”在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楊浦院區產房誕生,重達3560克,醫務人員為“牛寶寶”穿上了新年靚服。
“母愛真的很偉大,很感謝我的妻子,也感謝紅房子助產團隊全程對我愛人的照顧,我們十分感激。”丈夫說。因為家中老人不便,而大寶尚且年幼需要照顧,所以生產前小穎和丈夫商量由導樂全程陪產。從宮縮見紅到寶寶順利誕生,醫院助產士團隊貼心周到的服務也讓小穎在分娩中倍感溫暖。
來自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的助產士小陳是一名95后,來自浙江,從2016年參加工作以來,每年的大年夜都是在工作中度過。
“我們一個團隊有7個助產士,大家除夕夜都從家里帶好吃的菜過來,醫院也會為我們準備豐盛的晚飯,今年,我們徐院長也給我們值班的醫務人員帶來了‘紅牛’,寓意新的一年牛運當頭,大吉大利。”小陳說。
截至2月12日8點,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和國際和平婦幼保健院分別迎來了3位“牛寶寶”,上海市第一婦嬰保健院兩個院區總共迎來了13位“牛寶寶”。
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院長徐叢劍在接受澎湃新聞記者采訪時,近年來,上海乃至全國各地的生育率都呈現下降趨勢。
“25-30歲是生育的最佳時期,現在臨床上我們遇到的35歲以上的高齡產婦越來越多,希望大家不要超過35歲之后再選擇生孩子,這樣不僅僅推遲了整個生育年齡,也會給生育質量帶來影響,我們提倡適齡生育。“徐叢劍進一步表示,婚育夫婦要盡早安排生育計劃,轉變“晚婚晚育”觀念,在最佳生育年齡孕育孩子,這樣不僅能夠提高生育質量,也能夠保證孩子在最佳環境下成長。
責任編輯:鄒娟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267051.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