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母嬰>一歲寶寶鵝口瘡有危險嗎?寶寶一口白雪真兇是是奶塊
發布時間:2024-01-24閱讀(12)

寶寶嘴里長了鵝口瘡,看得媽媽心疼又心急。如何預防小兒鵝口瘡呢?寶寶一旦患上了鵝口瘡,該怎么治療?
區別鵝口瘡、奶塊和馬牙

寶寶吃奶后,如果沒有及時清潔,會形成奶塊,這與鵝口瘡有一些相似,區別它們的辦法就是:用濕棉簽輕輕擦拭,白色塊狀物消除,是奶塊;擦除困難或留有紅色創口的,就表示寶寶患了鵝口瘡。
馬牙長在牙床上,也是白色點,摸著比較硬,不是軟的水泡。鵝口瘡是真菌感染造成的,口腔內可見一塊塊的白色膜狀物,擦掉后可看見底下感染發紅的口腔粘膜。
癥狀:

1、好發于頰、舌、軟腭及口唇部的黏膜,白色的斑塊不易用棉棒或濕紗布擦掉。
2、在感染輕微時,白斑不易發現,也沒有明顯痛感,或僅在進食時有痛苦表情。嚴重時寶寶會因疼痛而煩躁不安、胃口不佳、啼哭、哺乳困難,有時伴有輕度發熱。
原因:

1、奶瓶、奶嘴消毒不徹底,母乳喂養時,媽媽的奶頭不清潔,都可以是感染的來源;
2、接觸感染念珠菌的食物、衣物和玩具。另外,嬰幼兒在6~7個月時開始長牙,此時牙床可能有輕度脹痛感,嬰幼兒便愛咬手指,咬玩具,這樣就易把細菌、霉菌帶入口腔,引起感染;
3、在幼兒園過集體生活,有時因交叉感染可患鵝口瘡;
4、長期服用抗菌素,或不適當應用激素治療,造成體內菌群失調,霉菌乘虛而入,并大量繁殖,引起鵝口瘡。
治療:

個人建議是可以去看一下醫生,看看是使用小蘇打還是制菌霉素片。
方法一:用1%~2%蘇打水溶液少許,在每次哺乳前后清洗寶寶口腔,再用棉簽蘸1%龍膽紫涂在口腔中,每天1-2次。
方法二:把制霉菌素研成末與魚肝油滴劑調勻,涂搽在寶寶的患處,每4小時用藥1次。
方法三:將維生素C片片碾成細未,涂在口瘡患處,每天3次。
一般來說,寶寶患上鵝口瘡,2-3天即可好轉或痊愈,如仍未見好轉,就應到醫院兒科診治。
預防:

1、產婦有陰道霉菌病時應積極治療,切斷傳染途徑。
2、嬰幼兒進食的餐具清洗干凈后再蒸10~15分鐘。
3、哺乳期的母親在喂奶前應用溫水清洗乳暈和乳頭;而且應經常洗澡、換內衣、剪指甲,每次抱孩子時要先洗手。
4、對于嬰幼兒的被褥和玩具要定期拆洗、晾曬;寶寶的洗漱用具盡量和家長的分開,并定期消毒。
5、嬰兒室應注意隔離和哺乳的消毒,以預防傳播。
6、幼兒應經常性地進行一些戶外活動,以增加機體的抵抗力。
7、在幼兒園過集體生活的幼兒,用具不可混用。
下一篇:紅娘是哪一部作品中的人物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