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母嬰>一個月的寶寶吃不飽會怎樣(按需喂養寶寶還是咂嘴)
發布時間:2024-01-24閱讀(11)
寫在前面的話:
這是我在《媽媽寶寶》2015年9月份雜志的專欄文章。
原始反射對人的一生至關重要,本文中涉及的獨創觀點,是我根據神經生理學、嬰幼兒發展等多門學科、以及我在這一行業多年的理論學習和實踐經驗總結而成。任何個人或機構使用本文中涉及的獨創觀點,需經過我們的書面授權,否則我們保留永久追訴權。
溫馨提醒:“使用觀點”與“分享給朋友”是完全不同的。每一位讀者都可以將本文分享給朋友,或是分享到朋友圈。
我在《媽媽寶寶》的上一篇專欄是《小心翼翼,寶寶還是常被嚇到,怎么辦?》,11月刊里的專欄將在雜志上首發原始反射與寶寶手部發育之間好玩有專業的內容分享。
以下是正文
按需喂養,寶寶還是咂嘴“吃不飽”,怎么辦?
嬰幼兒原始反射系列之二:吮吸反射
咨詢:上海-妞妞媽媽
王榮輝老師您好,我家妞妞29天了,純母乳喂養。都說母乳喂養要按需,可是每次只要把neinei放到她嘴邊,她就會張嘴開吃。難道是我的奶量讓她吃不飽嗎?還是我的喂養方式有問題呢?
咨詢:重慶-明明媽媽
親愛的王榮輝老師,我家孩子已經上三年級了,他有個壞毛病讓我特別頭疼,那就是只要一寫作業,就開始咬筆頭,要不就是吃零食。邊寫邊吃注意力不能集中,常常被老師批評。他有這么餓嗎?這是怎么回事呢?

這些信號不是餓,親你可能誤會了
我們常聽人說,想要知道嬰兒餓不餓,可以用一個很簡單的方法——用手指輕輕碰一下嬰兒的臉頰或嘴角,如果寶寶會張嘴尋找并銜住手指,那么寶寶就是餓了。但是,事實真的是這樣嗎?有的寶寶睡著了還可以繼續吃奶。太神奇了!神奇的真相又是什么呢?
這其實是寶寶與生俱來的原始反射——吸吮反射。嬰兒出生后,當乳頭(母乳喂養或奶瓶喂養)被嬰兒含入口中并碰觸上腭時,他會自動地開始吸吮動作,這就是吮吸反射。吮吸反射一般在嬰兒3~4個月大的時候消退,之后嬰兒主要依靠主動吮吸進食。如果吮吸反射沒有很好地消退或抑制,除了可能會導致寶寶含飯、不大口咀嚼、偏愛流質食物、吃飯邋遢、流口水等以外,還會對其未來的生活帶來影響,如上文明明媽媽提到的咬筆頭。
吮吸反射的積極作用有哪些?
1、幫助嬰幼兒獲取食物
新生兒由于神經系統發育不完善、體力不足等因素,還不能立刻依靠主動吮吸攝入充足的母乳或配方奶等,而吮吸反射可以保證他們獲得賴以生存的營養。由于吮吸反射并不是由嬰兒的大腦控制,因此就會出現,當嬰兒進入睡眠休息狀態后依然有繼續吮吸動作的情況。
2、促進主動吮吸的發展
吮吸反射的高頻吮吸活動能夠促進相關肌肉和神經系統的發展,進而幫助嬰兒的主動吮吸能力迅速發展起來。
3、幫助嬰幼兒自我安撫
嬰兒需要充足的安撫,吮吸是最好的安撫方式之一,有節律得吮吸活動可以很好的幫助寶寶平復波動的情緒或助眠,而不再是僅僅依賴母親或其他看護人的安撫。
這些竟然都是吮吸反射未消退惹的禍
1、影響進食能力發展
新生兒進食過程中,吮吸反射若不能被主動吮吸所代替,會造成寶寶吞咽不足,會干擾寶寶的進食速度。隨著寶寶年齡的成長,未被抑制的吮吸反射可能還會影響到寶寶更高級的進食能力的發展,如大口吮吸、咀嚼、攪拌、吞咽等。
2、無意識口腔活動多
寶寶的大腦控制放松時,未被抑制的吮吸反射可能令寶寶出現無意識的口腔活動。所以,有時候我們會看到一個成人在無聊或緊張時吃手、咬東西、咬嘴唇等。上面重慶的明明就是典型的吮吸反射未被抑制而產生的無意識咬筆頭等小動作。
3、依戀零食、愛叨叨等
受到未完全消退的吮吸反射的影響,孩子可能喜歡不停地吃零食、說話等。入學后可能會因為無法控制的叨叨而遭到老師的投訴和批評。想想你大學里那個整天零食不斷的室友、離不開口香糖的同學,可能就是嬰兒期的吮吸反射沒有得到較好抑制。
媽媽們如何區分寶寶的吮吸反射和主動吸吮?
嬰兒主動吸吮時,會呈現出更大幅度的吮吸和吞咽。
與吮吸反射搭配、保證嬰兒能夠成功銜乳的還有另一原始反射——覓食反射。當嬰兒通過覓食反射成功找到乳頭后,他就會反射性地開始吸吮,達到成功哺乳的目的。
媽媽們在哺喂寶寶的時候,不要寶寶一哭就喂奶或者一有吮吸動作就喂奶,這很容易會造成寶寶的過度喂養,并導致出現其他方面的養育問題。媽媽們應該掌握寶寶的聲音、表情和肢體傳遞的信息。還可以記錄寶寶每次吃奶的時間、時長和間隔,以便于更快地摸清寶寶進食的規律和奶量,了解寶寶是否吃飽。按需喂養的前提是喂養人可以準確的判斷寶寶是否真的餓了,是否真的需要哺乳。否則按需喂養就會被濫用。而且隨著寶寶進食能力的發展、作息規律的形成、媽媽泌乳的供需平衡,按需喂養會呈現出更加穩定的規律,向規律喂養發展。
有媽媽說:“王榮輝老師,我的寶寶總是嚶嚶哭,我看著心疼就喂奶,寶寶一銜著乳頭就能安靜一會兒。可是喂過了以后寶寶還是哭,前面的過程再次重復。”其實這并非你的寶寶沒吃飽,而是新生兒剛出生后,由于環境的改變以及無法放松和控制身體,較容易出現不安全感和不適感。所以寶寶是在用哭聲向媽媽表達需求,希望得到媽媽更多的保護和安撫。
如果媽媽或看護人沒有讀懂寶寶的需求表達、安撫方式有限,只使用“喂奶”這一招的話,就極可能會形成奶睡、習慣性夜奶等問題。
如何更好地抑制吮吸反射?
1、充足的吮吸活動有利于吮吸反射的抑制
研究表明人工喂養的嬰兒在進食過程中獲得的吮吸量比母乳親喂時大約少25%~75%,當然母乳親喂的寶寶也會因媽媽的泌乳情況不同而獲得不同的吮吸量。除了吮吸母乳,寶寶也會吮吸自己的手指或其他物品。
2、主動吮吸越多越好,嬰兒的吮吸反射就會更快地消退
因此當新生兒渡過了最容易因攝入營養不足而產生危險的時期后(一般是前4周,早產兒和低體重兒會需要更長的時間),我們應該盡可能鼓勵寶寶在清醒時吃奶,這樣可以更好地促進主動吮吸的發展。
0-12個月的寶寶吃手、吃玩具、甚至啃他的小床時,我們不應粗暴阻止,而是為寶寶提供干凈安全的物品,并提供更豐富的材質供寶寶進行探索。這種“口腔按摩”對寶寶將來的進食能力、語言能力都會有幫助。如果我們在寶寶4個月前阻止這些對寶寶發展有利的吮吸活動,就有可能導致吮吸不足,進而影響吮吸反射的抑制。
如果你的寶寶月齡已經超過4個月但吮吸反射仍未完全消退的話,媽媽可以和寶寶一起做口腔游戲。比如模仿動物叫聲、吹泡泡吹口哨等,寶寶最愛聽這些聲音,也最容易模仿。你會看到,有時候寶寶愛“啊啊”地叫,也會“卟卟”地吹動嘴唇噴出大量口水,這些都是寶寶在自己試著主動控制口腔肌肉。這些游戲也有助于寶寶吞咽功能和語言功能的發展。
為了更好地如期抑制吮吸反射,我們積極推崇:
1、出生后盡早母乳喂養、純母乳親喂;
2、根據嬰幼兒感官發展而合理添加輔食;
3、不限制嬰兒的吮吸探索活動;
4、盡可能讓嬰兒在清醒時哺乳
本文作者:王榮輝
特別感謝本文的編輯:《媽媽寶寶》雜志吳鈺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否則將視作侵權舉報處理。如需轉載請聯系工作人員18028050075。
嬰幼兒發展王榮輝教研室,專注研究反射與原始反射、嬰幼兒護理、睡眠能力、進食能力、學習能力、運動與感官發展等。用國際化視角帶你進入嬰幼兒發展的的神奇世界,專業又接地氣兒的養育知識和案例,為你解讀孩子的現在與未來。
下一篇:紅娘是哪一部作品中的人物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