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01-24閱讀(9)

俗話說:人各有"痣"!
每個人身上或多或少都會長那么幾顆痣
小寶寶也不例外
長在臉上、腰上、腳上等位置
有暗紅色、黑色、青色等
胎記會越長越大嗎?
寶寶的哪些胎記和痣要警惕?
一起來了解

血管瘤
最常見的兒童期良性腫瘤,嬰幼兒發生率為 8%~12%,女寶寶的發病率更高。最常見發病部位是頭部、面部和頸部,其次是四肢和軀干,一般發展到一定程度后會停止。
不過如果發生在下面三種位置就要當心:
大多數小型表淺的血管瘤相對容易治愈,不用太擔心,但1歲以內尤其是6個月內,是快速增殖期,要盡早帶寶寶就醫。
鮮紅斑痣
也叫葡萄酒色斑,其實是一種先天性的毛細血管畸形,多發于面部和頸部,背部或胸部也較常見。
這種胎記在寶寶出生時或出生后不久即會出現,別看名字有點美,但實際上比較煩:未經治療,不會自行消退。
很多鮮紅斑痣會成為永久性胎記,且會隨著寶寶成長而逐漸長大,形成不規則坑洼表面并凸起,可能嚴重影響從小到大的顏值。
尤其是出現在寶寶面部,沿三叉神經分布,可能伴隨智力障礙、損害神經功能,甚至失明。因此一定要及時就醫,并保持定期檢查。
咖啡牛奶斑
一種淺褐色斑,可能出現在寶寶身體的任何部位,與皮膚表面齊平,不會自行消退,而且會隨著年齡增長而逐漸變大、顏色變深。
它一般不會影響身體健康,但如果出現6個及以上直徑超過1.5cm的咖啡斑,要考慮神經纖維瘤的可能,嚴重者可能存在大腦和皮膚腫瘤,一定要及時就醫。

色素痣
一種常見的皮膚良性腫瘤,由黑色素細胞巢狀排列形成,多為棕黃色、棕色或黑色,一般情況不會對人體造成傷害,主要是影響美觀。
但是,直徑超過20cm的色素痣被稱為巨痣,癌變幾率高,建議每年到醫院復查一次。
此外,家長要注意觀察孩子的大小色素痣是否有快速生長的跡象,或邊緣出現不規則、顏色改變、皮膚輕微隆起或是變厚、體積增大等,警惕惡變成黑色素瘤。
太田痣
屬于色素性胎記,表現為斑點狀或網狀,顏色多樣,常見的有灰棕色或藍黑色,主要分布于眼周、額顳部、顴部等。
太田痣不會自行消失,還可能隨著年齡增長而逐漸長大、顏色加深。特別要注意的是,除了影響美觀,三分之二的患者有眼部損害,會增加青光眼的發生幾率,也有出現神經性耳聾和黑色素瘤的可能。
蒙古斑
看起來像淤青,因此也常常被懷疑是出生時“啪啪”兩巴掌打得過重,損傷了寶寶嬌嫩的肌膚,或迷信地認為是寶寶在投胎時被踹了一腳。事實上,它同屬于色素性胎記,也是最常見的青色胎記,通常出現在腰骶部、背部、肩部和四肢。

蒙古斑不太美觀,但其實是一種沒有危害的先天性真皮黑素細胞增多癥,在黃種人的寶寶中特別常見,一般會在學齡期(5~7歲)自行消失且不留痕跡,不需要特殊治療。
綜上所述,寶寶的胎記分很多種,要根據實際情況仔細辨別,不能全部放任不管、順其自然,有些需要盡早就醫。即使是對身體健康無害的胎記,如果對容貌影響明顯,也要及時干預,避免在孩子成長過程中造成嚴重的心理負擔。
此外,不是所有的痣都能激光去除了事,建議到正規醫院的皮膚科或整形美容科就診,聽從專業醫生的建議。
作者 | 錢堃 清遠市人民醫院醫療美容科副主任、主任醫師 何京鴻
編輯 | 葉溱 尹蓁 責編 | 張秀麗
來源 | 《人之初》雜志
廣東衛生在線全媒體團隊出品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