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01-24閱讀(11)
一名叫阿珍的39歲藏族婦女在懷孕7個月時經歷了一場驚心動魄的生死之戰!在甘孜州德格縣人民醫院,面對大出血的阿珍,援藏的市一醫院醫療隊員與當地醫生配合,在缺少醫療物資的困難環境下,用人工按壓、手工水囊等土辦法為其止血,與此同時,遠在成都的市一醫院多學科專家聯合遠程會診,給阿珍提供最優診療方案經過跨越兩地的專家的共同努力,終于讓阿珍逃脫了死神的追擊,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小夫妻雙雙遇難留下四個胚胎?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小夫妻雙雙遇難留下四個胚胎
一名叫阿珍的39歲藏族婦女在懷孕7個月時經歷了一場驚心動魄的生死之戰!在甘孜州德格縣人民醫院,面對大出血的阿珍,援藏的市一醫院醫療隊員與當地醫生配合,在缺少醫療物資的困難環境下,用人工按壓、手工水囊等土辦法為其止血,與此同時,遠在成都的市一醫院多學科專家聯合遠程會診,給阿珍提供最優診療方案。經過跨越兩地的專家的共同努力,終于讓阿珍逃脫了死神的追擊。
絕不放棄孕婦生命
4月7日下午,德格縣人民醫院。阿珍被家屬送到醫院,她出現嘔吐、頭痛、眼花等癥狀已2天。常駐德格縣人民醫院的市一醫院援藏醫療隊隊員周述言、羅佳茜立即為懷孕7個月的阿珍做檢查,發現胎兒已然沒有生命跡象。同時,她的血壓等生命體征嚴重超出正常值,面臨生命危險,必須馬上進行剖宮產手術。
病人情況緊急,周述言立刻通知該院派駐德格縣人民醫院的陳航院長,啟動產科院內急救小組。遠在成都的市一醫院院長趙聰第一時間得到信息,當即指出:“危重孕產婦的急診急救工作必須保證萬無一失!”他要求 “不計代價、不惜成本、不講條件,全力以赴”保證患者生命安全。市一醫院援藏醫療隊的心內科、ICU、血液科等多學科專家以及當地醫院相關科室醫生快速就位。
盡管當地醫院全力搶救,又有市一醫院的援藏醫療隊鼎力支持,但情況并不樂觀。一方面,面對神志不清的阿珍,家屬們不再抱有希望,決定放棄搶救;另一方面,當地醫院條件簡陋,手術用血極度緊張、檢查治療設備簡陋。孕婦一旦上手術臺,可能就下不來。“按常規,這種情況我們應該立即轉院治療,但轉到有條件的甘孜州醫院要耽擱將近10個小時。產婦這種情況根本無法轉診,時間已經不允許了,我們必須爭分奪秒!”陳航回憶當時的情景:“我們絕不放棄搶救病人,于是因陋就簡、就地取材開始手術。”
“土辦法”按壓6小時止血
40分鐘后,手術成功了,但產婦情況并沒有好轉。由于胎盤早剝,子宮卒中,短時間急性失血導致凝血功能異常,阿珍的陰道一直在流血。參與手術的周述言說:“一般情況下,我們都用COOK球囊壓迫止血,但當地醫院沒有這些設備。所以我們用避孕套做了一個手工的球囊備用。并且加用人手按壓這種‘土辦法’,幫助病人止血。”
當天晚上,兩名醫生輪流坐在病床前,把左手伸進被子里,壓在阿珍肚子上止血。整個過程一直持續了6個小時,醫生們來不及吃晚飯,喝水,不眠不休,這個姿勢使身體僵硬,輪換時醫生完全站不起來了,需要人攙扶著起身。
朋友圈接力尋找救命血
由于阿珍失血過多,急需緊急輸血。在援藏醫療隊和當地醫院的協調下,啟動了緊急輸血程序。大家多方聯系,德格縣人民醫院副院長黃紹文聯系縣婦聯以及當地駐扎部隊;德格縣人民醫院副院長龍尕發出微信朋友圈,尋找志愿者。很快,當地醫務人員、軍人、好心人士紛紛回饋,表示愿意獻血。龍尕本人也不顧不久前剛獻過一次血,挽起袖子貢獻寶貴力量。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終于找到了3名血型匹配的志愿者。早已不敢抱有希望的家屬們看到了奇跡,感動得流下眼淚,他們湊齊身上僅有的零錢,買來哈達和白糖,送給志愿者和醫護人員表達謝意。
多科遠程會診制定最優方案
4月8日,經過一夜奮戰的醫生們仍在努力搶救阿珍。
經過市一醫院的前期援助,德格縣人民醫院已與該院初步建立了遠程會診系統。8日上午10點,援藏醫療隊和當地醫生通過遠程會診系統,與市一醫院婦產科、心內科、眼科、消化內科、腎內科、ICU等多學科主任、專家進行“面對面”交流,為阿珍會診,制定多學科診療計劃。
針對阿珍出現的失明、血色素低、腹腔積液、血壓偏高、腎功異常等多種不同癥狀,各學科主任和專家通過共同查閱病史、體征監測指標、實驗室檢查、查體情況等多個方面,結合各自學科給出了專業意見,并就各專業間如何充分合作并發揮最大作用反復交換了意見,為患者進一步確診,排除并發癥風險,制定了最優化的診治意見。
身處兩地的專家攜手努力,終于讓阿珍暫時脫險。記者昨日聯系到市一醫院派駐德格縣人民醫院的陳航院長,他說,阿珍目前生命體征相對平穩,救治仍在繼續,“我們會全力以赴保障她的生命安全。”鄧曉洪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269874.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