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01-24閱讀(13)
最近,后臺好幾個寶媽都在咨詢給寶寶斷奶問題:
“我寶寶最近不愛吃飯,是不是趁這個機會斷奶好了呢?”
“寶寶快1歲了,不是說6個月后的母乳就沒什么營養了嗎?”
要是寶寶能聽懂媽媽在說什么,一定會非常難過,關于“母乳喂養到幾歲”這個問題,媽媽們似乎還沒搞明白。

母乳喂養到幾歲才最好?
母乳對寶寶來說是最理想的食物,美國兒科學會建議至少喂到 1 歲以后;而世界衛生組織和中國營養學會推薦喂養到 2 歲及以后。
然而,為什么很多媽媽相信“母乳6個月后會沒營養”?
很可能因為大家誤解了世界衛生組織的那段話:
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嬰兒至少純母乳喂養6個月。在嬰兒滿6個月后,應該在添加輔食的基礎上繼續母乳喂養至2歲甚至更多。
6個月后之所以要開始給寶寶添加輔食,不是因為母乳沒有營養了,而是因為寶寶對營養的需求更高了。并且從寶寶成長的角度來看,添加輔食是為了逐步向幼兒飲食、兒童飲食的階段過渡,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而不能斷章取義地理解為“6個月后的母乳就沒有營養了”。
再有人對你說這句話,你可以反問他她:好好的母乳不吃,去吃奶粉,難道奶牛365天產的奶就很有營養了??
此外,以下這幾個常見錯誤觀點,也導致很多媽媽早早就放棄了母乳喂養:
奶水稀代表沒營養 ?

有的媽媽看到自己的奶水比較稀,很“寡淡”,擔心奶水的營養不足,不能滿足寶寶的生長需要。
實際上在媽媽每次哺乳過程中,前段奶所含的水分較多,通常比較??;后段奶含有較多的脂肪和蛋白質,看起來就會比較濃;另外,成熟的母乳所含的蛋白質和脂肪的顆粒較小,看起來也會比較清。
千萬別因為奶水看起來比較稀,就認定奶水的營養不足。只要寶寶生長發育好、愛吃愛睡愛玩,媽媽就不要過于糾結“奶水看起來濃不濃”的問題。
母乳喂養久了會更難斷奶 ?
有些媽媽在母乳喂養的過程中,的確會遇到“寶寶越大,越難斷奶”的問題。
實際上這和“母乳喂養的時間長短”沒有關系,而是喂養不當導致的。比如,寶寶一哭了就給寶寶吃奶、寶寶睡不著時馬上塞奶……久而久之,母乳對寶寶而言已經不僅僅是口糧,而是安撫物。
只要你在喂養寶寶的過程中避開了上面提到的這些做法,即使喂養時間再長一點,也不會出現難斷奶的問題。
我一個朋友在寶寶2周歲生日時對寶寶說:“現在你已經長大了,不要再吃媽媽的奶了好不好?我們以后改喝牛奶可以嗎……”據朋友說,寶寶似懂非懂地點點頭,接下來很自然就斷了母乳,過程非常順利。
母乳喂養久了,乳房會下垂?
有部分媽媽擔心母乳喂養的時間長了,乳房會下垂得越來越厲害,“還是及時止損吧”,于是狠心早早地給寶寶斷了母乳。
其實產后乳房下垂,可以說是必然的事情,因為整個孕產期內,我們的乳房會由于孕激素水平的上升而增大。寶寶出生后,我們體內的孕激素水平下降了,被撐大的乳房會逐漸“縮水”回到以前的水平。
這前后的一漲一縮,使得乳房的韌帶、乳房內脂肪組織與皮膚都變得松弛,進而造成乳房下垂。
也就是說,產后乳房下垂更多是因為孕激素的影響,和母乳喂養的時間長短沒有顯著相關關系。
PS,如果想將乳房下垂的風險降到最小,那就堅持每天按摩和運動,佩戴合適的文胸。

斷奶最佳的季節是春季和秋季?
有些媽媽現在想斷奶,卻被人勸阻,說給寶寶斷奶的時機最好是春季和秋季,因為這兩個季節氣溫適宜,寶寶的腸胃比較容易接受新的食物,不容易出現腹瀉等云云。
然而,要是媽媽們真掐著這個時間點來給寶寶斷奶,未免過于教條了。
實際上最佳的斷奶時機,應該是寶寶發出了以下這些信號時:
能吃的輔食種類比較多,對母乳的依賴逐漸降低了;
飲食逐漸轉向固體食物;
對母乳的興趣下降,吃奶時容易分心,喜歡東張西望,甚至跑開;
能適應母乳以外的乳制品。
所謂“最佳斷奶時機”,一定是從寶寶的實際發育情況出發的,而不是刻板地在某個月份、某個季節給寶寶斷奶。
「媽媽愛我」小語:
周歲后,母乳喂養可以更好得增進母子間的溫暖、親密的情感。你要是看到寶寶吃奶時享受得不要不要的狀態,一定不會認為這會阻礙他獨立。母乳的滋潤、口欲期的充分滿足、媽媽的高質量陪伴,可以讓寶寶內心更明朗、更強大,對這個世界充滿興趣和善意呢。
母乳,是聯系媽媽和寶寶的紐帶。什么時候斷奶,完全取決于媽媽和寶寶的意愿。只要媽媽愿意、只要寶寶喜歡,那就安心得喂下去吧,盡情享受這種難以言表的親密時光吧!
素材來源于網絡。文章經整合后發布,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
【原標題:寶寶多大斷奶最好?大部分媽媽都搞錯了!】,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269959.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