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首頁>母嬰>和孩子一起讀紅樓(小孩家口沒遮攔)
發(fā)布時間:2024-01-24閱讀(16)
仙女轉(zhuǎn)世的林黛玉不大愛吃飯,指啥活著?一是吃藥,二是吃醋前者因體弱,后者為情真黛玉含酸,是《紅樓夢》最精彩的文字她的醋意表達(dá)或諧謔或典雅或犀利或溫婉,率性任情,毫不掩飾,往往信手拈來,隨意點(diǎn)染,便是一篇錦繡文章,煞是好看她的胸中丘壑口角鋒芒,常常叫情敵寶釵也要贊嘆“恨又不是,喜歡又不是”,又氣惱又憐惜又欣賞——做情敵做到這個境界,真令人嘆為觀止,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guān)于和孩子一起讀紅樓?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和孩子一起讀紅樓
仙女轉(zhuǎn)世的林黛玉不大愛吃飯,指啥活著?一是吃藥,二是吃醋。前者因體弱,后者為情真。黛玉含酸,是《紅樓夢》最精彩的文字。她的醋意表達(dá)或諧謔或典雅或犀利或溫婉,率性任情,毫不掩飾,往往信手拈來,隨意點(diǎn)染,便是一篇錦繡文章,煞是好看。她的胸中丘壑口角鋒芒,常常叫情敵寶釵也要贊嘆“恨又不是,喜歡又不是”,又氣惱又憐惜又欣賞——做情敵做到這個境界,真令人嘆為觀止。
在“史太君兩宴大觀園”眾人飲酒行令一節(jié),黛玉情急之中,把當(dāng)時禁書《牡丹亭》、《西廂記》里的話“良辰美景奈何天”、“紗窗也沒有紅娘報”胡亂說了出來權(quán)充酒令。別人皆未留意,寶姐姐偏偏記下,事后把黛玉找到跟前細(xì)細(xì)審問,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語重心長地教導(dǎo)了一頓。黛玉心下暗伏,感念不已,自此心結(jié)始解,前嫌頓釋,對寶姐姐再不似往日小性拈酸,言語苛薄。這是第四十二回中干戈化為玉帛情敵終成“閨蜜”一段佳話。釵黛關(guān)系的這一微妙變化,被寶玉看在眼里,心中十分納罕——
寶玉便找了黛玉來,笑道:“我雖看了《西廂記》,也曾有明白的幾句,說了取笑,你曾惱過。如今想來,竟有一句不解,我念出來你講講我聽。”黛玉聽了,便知有文章,因笑道:“你念出來我聽聽。”寶玉笑道:“那《鬧簡》上有一句說得最好,‘是幾時孟光接了梁鴻案?這句最妙。‘孟光接了梁鴻案這五個字,不過是現(xiàn)成的典,難為他這‘是幾時三個虛字問的有趣。是幾時接了?你說說我聽聽。”黛玉聽了,禁不住也笑起來,因笑道:“這原問的好。他也問的好,你也問的好。”寶玉道:“先時你只疑我,如今你也沒的說,我反落了單。”黛玉笑道:“誰知他竟真是個好人,我素日只當(dāng)他藏奸。”因把說錯了酒令起,連送燕窩病中所談之事,細(xì)細(xì)告訴了寶玉。寶玉方知緣故,因笑道:“我說呢,正納悶‘是幾時孟光接了梁鴻案,原來是從‘小孩兒家口沒遮攔’就接了案了。”
孟光梁鴻故事出自《后漢書·梁鴻傳》:梁鴻“為人賃舂,每歸,妻為具食,不敢于鴻前仰視,舉案齊眉。”孟光是個賢妻典型,主要事跡就是這節(jié):每餐都把食案舉與眉齊,奉于丈夫梁鴻面前,以示尊敬。這是“舉案齊眉相敬如賓”兩個成語的原始出處。《西廂記·鬧簡》中鶯鶯瞞過紅娘,與張生暗通款曲,小紅娘背后埋怨鶯鶯做事顛倒,違背常情,恰似孟光接了梁鴻案。
寶玉借《西廂記》的典,向黛玉求解“是幾時”:你背著我和寶姐姐和好是什么時候的事啊?待黛玉講明原委,寶玉十分贊嘆,仍用紅娘之語調(diào)侃黛玉:原來是從你“小孩兒家口沒遮攔”,說錯了酒令,你二人就好上了。
那黛玉本性天真,似這種“口沒遮攔”的低級錯誤她是“犯了再改,改了再犯”。第二十六回“瀟湘館春困發(fā)幽情”,午夢初醒,一句“‘每日家情思睡昏昏”便蹓達(dá)出來,泄漏了心底的小秘密,幸而是寶玉聽了,若換了別人,豈不貽人口實(shí),為己招禍?
還有一次是寶玉生日宴上,史湘云“這鴨頭不是那頭,頭上那討桂花油”的俏皮酒令,引的晴雯一干丫頭都來跟她討桂花油擦。黛玉接口說道:“他倒有心給你們一瓶子油,又怕掛誤著打盜竊的官司。”暗指“投鼠忌器”一樁公案,本是打趣寶玉,不想恰碰著了彩云的痛處。彩云是趙姨娘的心腹,而趙姨娘素來視寶玉為眼中釘,連帶著對黛玉也心懷不滿。一句玩話,看似無關(guān)痛癢,實(shí)際大有關(guān)礙。這又是“口沒遮攔”的負(fù)效應(yīng)了。
要論率性坦誠,童言無忌,自許“是真名士自風(fēng)流”的史湘云比黛玉猶有過之。一次,娘們姐們一起看戲,小戲子薔官的容貌引起了大家的注意——
鳳姐笑道:“這個孩子扮上活象一個人,你們再看不出來。”寶釵心里也知道,便只一笑不肯說。寶玉也猜著了,亦不敢說。史湘云接 著笑道:“倒象林妹妹的模樣兒。”
大家都知道,誰都不說破,必是有個緣故:那時的戲子是下九流,人下人。黛玉本就敏感多慮,拿她比戲子形容打趣,豈有不惱的。偏湘云心直口快,最善搶答,雖然答案正確,卻非但沒得獎,反惹一場口舌是非:黛玉很生氣,后果很嚴(yán)重——傷了姐妹和氣不說,還害得寶玉兩面周全,落了一身不是,受了好些個夾板子氣。此是后話。
湘云的“口無遮攔”,跟安徒生童話《皇帝的新衣》里面那個天真的孩子屬于同一版型:皇帝明明沒穿衣服,,卻非得把空氣當(dāng)新衣,自欺欺人。誰都看出來了,誰也不敢說;皇帝老兒自己心里也明鏡似的,卻不愿意承認(rèn)。只有小孩子敢說真話,一語道破。于是皇帝發(fā)抖了,上帝卻發(fā)笑了。
口沒遮攔的孩子,是上帝的寵兒,世間的珍寶。
歡迎分享轉(zhuǎn)載→http://www.avcorse.com/read-270966.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