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母嬰>親愛的小孩朱珠去哪里了(親愛的小孩朱珠成)
發布時間:2024-01-24閱讀(11)
熱播的連續劇《親愛的小孩》,高富美朱珠強行介入肖路家庭,橫刀奪愛的劇集,讓素來憎惡“小三”的觀眾,再一次?罵聲?鵲起?。
當然,也有同情者,他們目睹朱珠的成長經歷,紛紛感嘆“為愛瘋狂的朱珠到底有多缺愛”?
從心理學的角度,我們來探尋,為什么朱珠成為“小三”與她媽媽 “嚴控?”脫不了干系?
1、 有“毒”的媽媽
中“毒”的朱珠
朱珠和媽媽之間的關系有多“毒”?
從媽媽責罵朱珠的這番痛心疾首的話里可以窺見一斑:
“我從小供你受最好的教育,你看看你都學了些什么?你不顧廉恥,和一個有夫之婦糾纏不請!你干出這么不要臉的事,你不嫌丟人我還嫌丟人!我幫你培養成才,是讓你破壞別人的家庭嗎?去給被人當小三嗎?你和肖路干出這種事情!惡心! ”
顯然,當“小三”不道德,不能當“小三”!媽媽的三觀絕對正確,立場絕對堅定!
愛孩子,就要教導孩子往正路走,這一點,媽媽也絕對沒錯!
但錯誤的教育方式,就會扭曲原本純正的愛。且如果不當的教育方式持續被采用,不但達不到預期的教育效果,還極具破壞力。由此造成的情感傷害就像毒汁浸蝕孩子的整個身心,負累終生。
很顯然,朱珠媽媽“踩雷”了。
1 “你不顧廉恥”、 “你不要臉”、 “你丟人”、“你惡心”……這是言語虐待,肉眼不見傷痕,但足以摧毀!
許多父母情急之下,類似的貶損語言就脫口而出,當孩子從別人嘴里聽到這些對自己的負面評價時,很容易讓這些負面評價進入潛意識,并內化成“我是……”(我是不顧廉恥”、 “我是不要臉”、 “我是丟人”、“我是惡心”……)自卑的種子由此播下。
朱珠媽媽一連串的“你是……”熟練且無所顧忌,足見這種教育方式是她的常態。
心理學上有一個名詞“自我實現的預言”,意思是,如果你相信自己行,你最后就行,反之,亦然。
在孩子幼小的心靈里,父母就是孩子的整個世界,父母的預言就是孩子的預言,父母認定是,那一定就是。
在這種辱罵傷害下長大的朱珠內心深處或多或少就會感到自己毫無價值、不討人喜歡、孤立無援。
2 “我從小供你受最好的教育”、“ 我幫你培養成才”這是生活在自己幻想中的完美父母的追求。
朱珠的媽媽是個成功人士,她對自己的高標準嚴要求,同樣轉嫁在女兒身上。
家是媽媽宣泄壓力的垃圾場,女兒是媽媽職場權力延伸管控的對象。
她不讓朱珠濃妝艷抹,以“讓你”“幫你”的方式,想給朱珠最好的物質生活,她希望朱珠聽話、成為她心目中的“完美小孩”為她實現她理想的“模樣”……
朱珠在媽媽強加的無法企及的目標中,沒了自己,成了媽媽控制的“小羔羊”。
3 “你干出這么不要臉的事,你不嫌丟人我還嫌丟人”朱珠媽媽的潛意識里壓抑了太多不良情緒。
她害怕朱珠丟人,實際是害怕自己丟人;她不接納朱珠,實際是不接納自己。
媽媽鄙視嫌棄梳妝打扮的朱珠,她高高在上指責朱珠,她將責任推給朱珠,其實是采用“否認”防御機制,隱匿自己的弱小脆弱和無助。
媽媽也是安全感極度缺失的媽媽,加上留不住丈夫,她的內心也是極度受傷的,現實中的媽媽和朱珠孤兒寡女報團取暖的同時,也各自在原生家庭的遺毒系統中輪回。
媽媽的潛意識里壓抑了太多不良情緒,當他“投射”出來,對朱珠予以一一指控時,就好比一個用手指比成手槍的手勢,一根對著對方,三根指向的都是自己。
爸爸早年出軌離家,被強勢母親控制下的朱珠,從小得不到應有的關愛,他沒有朋友,沒有快樂,孤單寂寞,內心無比空虛和恐懼。T
她就是被“有毒”媽媽管教出來的“中毒”的孩子。
2、 傷痛恒久遠
朱珠成執迷
童年的缺愛讓朱珠對愛極度渴望。她對愛產生執迷。
執迷是一種"強迫"行為。這種強迫行為在感情中如果遭遇對方的拒絕和背叛,執迷者會倍感痛苦和憤怒,從而引發各式各樣的死纏爛打和要挾威逼。
在感情中執迷肖路的朱珠,為了得到不可能得到的他,她拍肖路不雅照、錄音、信息電話,甚至不顧臉面大鬧肖路女兒的周歲宴,找肖路老婆攤牌談判……
她對肖路的執迷,是不切實際的期待、渴望和抓取。她太渴望得到一些自己從來沒有的東西了。
她對肖路的老婆說:“我知道這件事傷害了你,你是無辜的,但是,我也可以為我想得到的東西而努力”
朱珠以她自己認為的方式在爭取愛。
而從小被母親嚴厲管教的她,其實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愛。當遇到心動之人,被愛的渴望被喚醒,由于過度擔心會被再度拋棄,她便緊緊抓住不放。
父母過早離異,生活在單親家庭的她,從未有人給她做過榜樣示范,讓她懂得如何正確獲取愛。對愛極度渴望的她,以為不擇手段的抓取就是獲得愛的方法和途徑。
她甚至以為,這是愛的勇敢和坦然。
她活在自以為是的幻象里,她認為肖路夫妻是在“努力扮演一對沒有問題的夫妻”。
執迷于肖路的朱珠,根本不在意肖路是怎樣的一個人,她只是活在自己的期望和想象里,一廂情愿地按照自己的需求在自己的情感世界里塑造自己想要的情感對象。
她認為小打小鬧夫妻在親友面前“秀恩愛”是“扮演沒問題的夫妻”,她以為忙于生計的肖路是得不到妻子關心的“流浪漢”,活在自己編織的愛情夢幻中的朱珠,甚至根本聽不見肖路一而再、再而三地跟她說“對不起,我們不可能”。
“執迷愛戀是一座監獄,囚禁了執迷不悟的人,也囚禁了他們不屈不撓戀慕著的‘目標’”
朱珠就是淪陷于執迷泥流的人,他把肖路當成了唯一的“救命稻草”。
她被肖路斷然拒絕,她被媽媽強行拉開,她恒久的創傷被撕開,她在大聲質問:“你在乎過我的感受嗎?我的感受在你的心里是不是不值一提啊?”
壓抑許久的他很想做回自己。
從小,在媽媽的“完美”安排下,她逆來順受、唯唯諾諾、言聽計從,媽媽不讓打扮便不敢涂口紅不敢上妝……太多的情緒積壓在她小小的身體里。
漸漸長大的她十分渴望獨立自主,她明知爸爸出軌“小三”給媽媽帶來了傷害,她偏偏就往“小三”的路上走,她潛意識里積蓄的憤怒,爆發出來就是挑釁和反抗。
她的叛逆來得晚,看似做了回自己,但在病態扭曲的管控教育之下朱珠,性格明顯是帶有缺陷的。
有缺陷的她當然得不到媽媽的悅納。
“生而為人,對不起”這是日本電影《松子被嫌棄的一生》中的臥軌自殺的作家男友八女川和作家太宰治的真實寫照,他們的存在,本身就是錯誤。
朱珠如是。
3、 母愛會傷人



相處需謹慎
《母愛的羈絆》對好母親的標志是:“有能力提供真誠的愛和同情,提供身體和情感上的照料”。
顯然,朱珠的媽媽不是。她為朱珠提供了優渥的生活條件,卻從未給過她真誠的愛和同情,甚至,連提供的最基本的生活照料,最終都成了她向女兒情感勒索的籌碼。
類似的還有:
《歡樂頌》中的“撈女”樊勝美,不論物質上還是精神上,她都是媽媽索取的目標,為了息事寧人,她承受了本該由父母承受的一切;
《基層女性》中號召要斬斷母愛“毒瘤”的王慧玲,她也在“重男輕女”的母親道德綁架下,痛不欲生;
還有,現實生活中許多提起自己的母親便淚如雨下或咬牙切齒的孩子們……
為什么本該令人溫暖安心的母愛,如此面目可憎?
《為什么母愛會傷人》的作者達努?茉莉安認為,這是母親的自戀人格造成的,他們以自我為中心,喜怒無常、固執己見、共情力低、敏感多疑……
《自私的基因》告訴我們,基因為了活下去,就會不斷的復制自己,通過自己特有的方式操控“宿主”。孩子身上,存有父母各一半的基因,母親對待孩子的方式,是基因根植的本能。
母親的疼愛里滿是瑕疵,除了基因,還有文化。理查德?道金斯稱她為“米姆”
。文化米姆通過我們的大腦,滲透在潛意識中,影響著我們的行動。比如傳統的“重男輕女”、“禮義忠孝”,盡管科學不斷進步,思想的殘余仍然根深蒂固。
一個沒有受過相關教育的女人,生下孩子成為母親,除了基因本能,她的教育思想和境界絕不會因為生了孩子而陡然提升,天然的攜帶 原生家庭的教育印記,程式化的思想閉環輪回。
因而,如果母親自戀,孩子必然自戀,甚至更甚!
因而,我們時常歌頌的母愛,很多時候就是一把傷人利器,讓與她相伴的兒女倍感受傷。
4、結語
療愈師薩提亞說:“孩子是父母的老師,他來到這個世界上,是督促父母把從前忽略的課程補上,不斷完善自己的人生地圖”。
埋首羹湯的媽媽,如果僅僅懂得柴米油鹽,忘了續補自己的“人生地圖”,很容易迷失和焦慮,很容易與孩子的精神世界背道而馳。
父母需要再教育。
培養孩子,很多時候就是在執著地栽培自己。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