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母嬰>快2個月寶寶還有青蛙肚正常嗎(寶寶青蛙肚)
發(fā)布時間:2024-01-24閱讀(9)
很多新手家長都會有這樣的好奇,為什么孩子的肚子看起來是鼓鼓的,沒吃飯也會鼓起來,像小青蛙一樣,其實這種現(xiàn)象被稱為“青蛙肚”。

“青蛙肚”是孩子成長的一種表現(xiàn),由于嬰幼兒腹壁肌肉尚未發(fā)育成熟,腹肌沒有足夠力量承擔臟器重量,因而下腹部會比較突出,造成寶寶的肚子看起來鼓鼓的。隨著年齡的增加,“青蛙肚”就會漸漸變得平坦。
那是不是家長就不用擔心了呢?
當嬰幼兒脹氣或出現(xiàn)其他病理性的腹脹時,他們的肚子也會鼓鼓的,家長一定要注意。
小心這幾種“青蛙肚”:這是引起孩子病理性“青蛙肚”最常見的原因。
小兒腸脹氣時,通常會表現(xiàn)出肚腹膨大如蛙腹的癥狀,中醫(yī)將小兒腸脹氣之歸為“痞證”的范疇。
“痞證”多是由于氣機不通,氣機阻塞所導致的。通俗的理解就是有氣堵在孩子的腸道中出不去。
腸脹氣的發(fā)生多見于0-1歲的寶寶。因為寶寶的脾胃虛弱,喝奶時吸入空氣過多、乳食積滯或者受涼等,都容易損傷到嬌弱的脾胃,導致脾胃失運,對氣機的調控失常,氣機不暢,排氣不通,引起腸脹氣的發(fā)生。

中醫(yī)認為脾胃為后天之本,是五臟非常重要的器官,脾主運化,胃主受納,納運相成,二者有任何一種機能失調,就會出現(xiàn)脘腹脹滿的癥狀。
疳積的孩子也會出現(xiàn)肚腹膨大,甚至青筋顯露的癥狀,這是病態(tài)的“青蛙肚”。
疳積多見于1~5歲兒童,主要是因為喂養(yǎng)不當,乳食不節(jié),脾胃受損引起的病癥,有疳證和積證兩種。
一般表現(xiàn)為孩子面黃肌瘦、毛發(fā)稀疏、肚上有青筋并伴有腹瀉、便秘、嘔吐、腹脹的癥狀。

主要原因是先天脾胃虛弱,運化失職,積滯日久,對乳食精微無從運化吸收,氣血津液干涸,臟腑和機體失養(yǎng)的一種慢性疾病。
小兒佝僂病的孩子,在嬰幼兒時期,常有多汗、易哭鬧、夜驚、夜啼,進而出現(xiàn)前囟門大、閉合晚,出牙遲,顱骨軟化,方顱,肋骨出現(xiàn)“串珠”,肋緣外翻,形成肋軟骨溝、雞胸、脊柱彎、下肢出現(xiàn)X形腿或O形腿等癥狀。佝僂病的孩子癥狀相對典型,不難鑒別。

肝硬化腹水孩子,表現(xiàn)為全身乏力,腹脹,腹壁繃緊發(fā)亮,肚皮上有明顯的青筋暴露,表現(xiàn)為“蛙腹”。若有腹腔腫瘤,包塊腫大,也會使腹部隆起。

這些“青蛙肚”都是危險信號,需要家長們格外留意,出現(xiàn)問題一定要及時到醫(yī)院進行治療。
而針對腸脹氣引起的“小兒青蛙肚”,是可以通過改變孩子的喂養(yǎng)方式和小兒推拿來緩解的。 孩子腸脹氣多是由于脾胃運化失常,排便排氣不暢導致的,可以采用以下手法:
? 摩腹

順時針摩腹5分鐘,在推拿前,注意把雙手搓熱。
? 分腹陰陽

沿肋弓角邊緣或自中脘至臍,向兩旁分推,分腹陰陽100-300次。動作要輕柔,緩慢,力度要均勻,可以起到局部刺激,促進腸蠕動的作用。
? 補脾經(jīng)、運板門、平推胃經(jīng)

補脾經(jīng)

揉板門

清胃經(jīng)
補脾經(jīng)、運板門、平推胃經(jīng)100-300次。
調節(jié)脾胃功能恢復正常是非常重要的,這些手法可以起到健運脾胃的功能,若孩子口腔有異味,有熱象的時候,平推胃經(jīng)可改為清胃經(jīng)。
? 順運內八卦
順運內八卦100次。

順運內八卦可以順運調理氣機,行氣消食,可以很好地緩解孩子腸道氣機不通的癥狀。
? 平推大腸

平推大腸100-300次。
平推大腸可以調節(jié)大腸傳導功能,平補平瀉,通降腑氣,若孩子有熱象,且有便秘的時候,平推大腸可改為清大腸,還可以加上推下七節(jié)骨和揉龜尾。
我是兒科推拿人張世卿,關于小兒推拿相關問題,歡迎評論區(qū)咨詢。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