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24-01-24閱讀(13)

物道君語:
魯迅小時候,家里有個百草園。他在那里看伏在菜花上的黃蜂,拔何首烏的根,偷吃覆盆子,跟著撲騰的云雀跑……
曾經的院子,不僅是成人的桃花源,更是孩子的樂園。他們從家里的院子伸出小腳,開始張望、好奇、探索這個世界。
如今,我們住在鋼筋混凝土的城市里,窩居在一個個小集裝箱一樣的房子里,去哪里為我們孩子尋一座“百草園”。
在杭州良渚有一所奇特的學校,
叫做“植物私塾”。
這里沒有教室、沒有桌椅和講臺。
上課時不用背書、不用考試。
每天老師就和孩子們一起在玩,
去田野找不知名的野菜,
坐在池塘邊看花開,
玩泥巴玩到兩手臟兮兮。
有人說,這里像一座百草園,
但其實更像一個自然療愈所。
因為9年里有10000個家庭的孩子來過,
他們都有了或多或少的改變。
不愛笑的孩子變得愛笑了,
不太說話的孩子開始滔滔不絕,
不愛動的會去搬大石頭,
有潔癖的孩子因為玩泥巴,
莫名其妙地治好了。
這里有什么秘訣嗎?
植物私塾的校長張新宇說:
“自然是最大的治愈力。”
大胡子的百草園
長著一把大胡子的張新宇,乍一看會讓人想起《哈利波特》里的海格,也管著一片大園子。
張新宇曾是個廣告人,像我們一樣,每天上下班,坐在空調房里一整天對著電腦,不知四季,不知晴雨。對于從小放逐山林的他來說,總覺得這樣的生活少了什么。
有一天,在杭州良渚一個山里,他聽到了風吹過來的呼呼聲,聽到了輕輕的“嗒”一聲,是鳥兒跳在樹枝上,“閉上眼睛,仿佛整個山是自己的。”
他想起了年少的時光。那時,回家的路要走兩個小時,他一個人,一步步踩過凹凸不平的石級,聽著山風吹過,路邊的狗尾巴草搖啊搖。
大自然,就這樣治愈了他在城市里的迷茫與不安。張新宇心想,或許自然是種治愈力,當你有過一段自然的記憶,能夠在未來治愈自己。他希望就算是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也能像他一樣在大自然里度過童年。
2011年張新宇在杭州良渚文化村租了30畝地,創(chuàng)辦了“植物私塾”。
活著,就是美的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
“張老師,什么是蘆葦呀?”
“你們看水邊那片高高直直,隨著風頭發(fā)甩來甩去的就是了。”
一陣陣稚嫩的童音,草地上圍坐著一圈孩子,張新宇站在中間,這是植物私塾的第一節(jié)課《從植物走進文學》。
“孩子們,“蒹葭蒼蒼”的蒹葭,我們都認為是蘆葦,其實“蒹”與“葭”是兩種不同的植物喲。”隨著張新宇的手一指,遙遠年代的詩謠,不再陌生,而是生長于身邊的花草樹木。
今年,他讓孩子們花三天時間找到100個春天的消息。孩子收回來的信息五花八門。
“春天的風,是暖的。”
“河里的水融化了,就變成春天!”
“鳳仙開花了。”
“樟樹的芽原來不是綠的,是紅的。”
還有孩子蹦蹦跳跳跑回來說,“老師,那里有一大片紫色花啊!”
張新宇馬上跟著孩子跑去看,說道:“這是可以吃的野草,但現在人們不需要吃它了,過幾天就會把花翻到土里,會變成一種非常好的綠肥哦!”
我納悶,直接告訴花的名字不是更直接嗎?
“可是知道名字,就一定了解它嗎?”記住這個,記住那個,這會讓孩子感到記住名字比其余一切更重要,而忘記了去感受和了解。
我們總是想用知識去理解這個世界,但在張新宇的植物私塾里,好好感受才是真正的了解。
那些活著的、蕩漾著、花開花落的、草長鶯飛的時刻,是值得一猛扎子沖進去的美好,不問對與錯,只要你真真切切地看見、聽見、聞見、感受著。
死亡,也許美的另一種開始
最讓張新宇印象深刻的事,是為一只小鳥舉行葬禮。
那是他們去山里找泥巴的路上,偶然看見了草叢中躺著一只小鳥,奄奄一息。孩子們都湊了上來:
“小鳥它死了嗎?”
“它怎么了?很痛嗎?”
“它媽媽知不知道,會不會來找它?”
在張新宇的私塾里,其實每一節(jié)課都有詳細的教案,是該往前走,還是該停下來,是說什么話才是重要的。
可在那一剎那,張新宇被孩子們說的話打動了。成年人常常以為孩子不懂生死,不敢和他們說死亡的話題,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于是,他和孩子們一起討論怎么辦。大家一起商量出一個結果,一要幫小鳥埋好,二是要給它建一個墓碑。
大家紛紛動起手來,挖好一個坑,小心翼翼地將小鳥放在其中。風吹過山坡上的青草,孩子們站成一排,向小鳥道別。
在張新宇看來,這是一個很好的體驗。因為在大自然中,不僅是感受草木的美好,還應多一點共情的心,能體會他人的痛苦。懂得共情的人,才能擁有足夠的治愈力。
自然萬物的生死,亦有美的姿態(tài)。
歲月奉獻給季節(jié),百草奉獻給你
2015年,植物私塾在杭州良渚的營地被拆,張新宇索性借此機會,把私塾營地開在全國各地,上海、杭州、南京、蘇州、福州、哈密、黃山,游學也走入了更遠的哈密、呼倫貝爾、格魯吉亞......
一位媽媽曾問:“冬天光禿禿地有什么好看?”張新宇一時語塞,他說:“這就是我們對冬天的印象,凋敗、蕭索,但這樣就不值得體驗了嗎?”
黃山冬令營,張新宇帶著一群孩子,像松鼠一樣在森林里上串下跳,他們把地上的落葉翻來翻去,把找的松果小心翼翼地揣進兜里。有個孩子咋呼呼地跑過來說:“那邊有一棵樹,沒有葉子了光禿禿地,但是有一大群鳥雀,飛來飛去的。”
張新宇說,我們成年人會習慣性想冬天光禿禿地跑去干什么,但對孩子們來說,大自然里總有驚喜。
近年來,人們一邊感嘆中國沒有美學教育,一邊卻花很多錢給孩子上各種補習班,學英語、數理化,在他們看來去山林田間觀察植物只是在浪費時間。
可張新宇卻說,關在小小的房子里,美就是數字和文字,唯有走出來,美才會是一個立體的世界。
美究竟是什么?物道君也答不上來,只是在植物私塾孩子們的眼睛和手心里,我們看到了不一樣的山川和河流,觸摸到了有溫度的四季和花草……
美,也許就是生命的喜怒哀樂,自然的生死枯榮。
文字由物道原創(chuàng)。圖片由「植物私塾」授權提供,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273834.html
下一篇:紅娘是哪一部作品中的人物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