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01-24閱讀(11)
張醫生,我家小孩昨天還好端端的,今天怎么突然一瘸一拐了?不會是長什么瘤子了吧?不會是哪里扭到了吧?定睛一看,再加查體:站立位患肢外展屈曲畸形,骨盆向患者傾斜,髖關節活動受限,以內旋為著,Thomas征( /-)。十有八九,這是小兒髖關節一過性滑膜炎了~

小兒髖關節滑膜炎又稱髖關節暫時性滑膜炎,一過性滑膜炎,是臨床常見的小兒軟組織損傷。好發于4-10歲兒童,急性起病,男性多于女性,右側多于左側,雙側髖關節發病的占5%。
一過性是指某一臨床癥狀或體征在短時間內一次或數次出現,往往有明顯的誘因,如發生在進食某種食物、服用某種藥物、接受某種臨床治療或其他對身體造成影響的因素之后。隨著誘因的去除,這種癥狀或體征會很快消失。
小兒髖關節滑膜炎有哪些常見癥狀?髖關節囊的內層覆蓋有一層很薄的滑膜組織。在正常情況下,滑膜能分泌少量的關節液,主要作用是使髖關節在活動時更滑潤,摩擦系數更小,同時關節液對關節有一定的營養作用。當關節滑膜受到各種刺激(細菌性,物理性或是化學性)時,滑膜會發生一系列反應,引起局部充血及水腫,使得關節囊的壓力增加,表現為關節腫脹不適。

臨床主要表現為:突發髖部或腹股溝處不同程度的疼痛,髖關節活動受限伴姿勢畸形,痛性跛行,拒絕負重行走,有些患者可能表現為膝關節中部的疼痛。幼小的嬰兒僅有的癥狀為煩躁、夜啼,活動患肢時哭鬧更明顯。體溫正?;虻蜔?,白細胞正常或稍高,X光片檢查通常不會發現明顯異常。關節鏡或直視下可發現髖關節內滑膜的炎性增生與水腫,病情嚴重的時候可以有要大量的髖關節內的滲出及紅腫。MRI核磁共振下可發現關節腔內有積液。


暫時性髖關節滑膜炎預后良好,通常3-14天癥狀消失,髖關節活動恢復正常。一般不復發,也不留后遺癥。
本病治療方法簡單,避免負重(減輕對髖關節滑膜的刺激)和臥床休息(減少關節液滲出,促進局部吸收)是基本的治療方法,避免下肢負重,尤其不要使髖關節伸展及內旋。必要時需加用皮膚牽引、物理治療;可口服維生素C及非甾體消炎藥;還可以局部外敷中藥或進行理療(紅外或者微波治療),促進關節周圍軟組織炎癥盡快吸收。

但是,需要警惕另一種病,就是股骨頭缺血性壞死,由于關節內壓持續增高,影響股骨頭的血液供應,造成股骨頭缺血性壞死,所以診斷為暫時性髖關節滑膜炎的兒童,在發病后2個月和6個月需進行復查。
預防:髖關節一過性滑膜炎好發于4~10歲,因此這個年齡段的家長需要合理安排好各個年齡小孩的運動量,爬山、滑冰、練武術等都不可過度,避免髖關節受到過度勞累。要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提高抵抗力,預防感冒、避免大運動量活動。

#真相來了#@健康真相官@頭條健康@頭條辟謠#健康真相館#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274064.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