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01-24閱讀(9)

一直都說奶瓶不能用太久,否則會影響寶寶的口腔發育。可不管是母乳喂養還是配方粉喂養,家長都有個統一的疑問“不給寶寶用奶瓶,那用什么?”
這不,小小崔同學前來回答了。

哈哈,就是這么不精致,那些杯杯瓶瓶的更換順序,到他這里完全沒有用武之地。
小編很想大吼一聲“嘚(dei),你這小子,咋不按套路出牌?還給不給機會照書養啊?”
01用的好好的,干啥要換掉奶瓶每次提到換杯子的事兒,不少家長心里都有些排斥。總覺得明明寶寶喜歡奶瓶,用的也得心應手,有什么必要非得換呢?搞不好又是拒吃又是哭鬧的,弄得人仰馬翻,多劃不來。
唉,小編也沒奈何,若真是沒影響,誰愿意討人嫌的一次次嘮叨呢。
奶瓶因為流速慢,寶寶進食時含在嘴里的時間相對較長,而且吃著睡著的情況更是見怪不怪,牙就這么一直在奶里泡著的話,不齲齒都有點對不起這么有利的條件。

另外,用奶瓶吃奶的時候,家長經常會讓寶寶躺下來(畢竟就算自己會拿,坐著也喝不進嘴里),長期在這種吮吸和重力的共同作用下,很容易導致寶寶頜骨發育不良,形成牙齒不齊、“地包天”或“天包地”等情況,不僅影響咀嚼功能,還有損美貌呢。母乳寶寶雖然不用奶瓶喝奶,但會常用奶瓶喝水,加上有時候還得碰上母乳瓶喂,所以接觸奶瓶的機會也不少,面臨的局面差不多。

有的家長可能會不服來戰“我家寶寶用了那么久,啥事兒也沒有啊,這怎么說?”確實,不能否認部分寶寶就是沒受任何影響,小編只能欣慰于寶寶是那個抽中大獎的人。可中獎靠幾率,并且幾率低,這是不爭的事實,難道真的要把影響寶寶未來發育的頭等大事兒,交給幾率去掌控嗎?
所以換肯定是要換的,就是啥時候換的事兒了:
美國兒科學會建議,寶寶六個月之后就應該開始學習使用杯子,一歲時要停止使用奶瓶,最晚也不應該超過個十八月;
我國的《兒童口腔保健指導技術規范》則建議,兒童十八個月后停止使用奶瓶,最晚不要超過兩歲。
雖然兩者在推薦時間上略有差異,但基本看法是大致相同的,也就是說寶寶在六到十八個月之間,應該走在放棄奶瓶的路上了。
02問“從奶瓶到水杯,總共分幾步?”答:兩步,把奶瓶放下,把水杯拿起來。
這個回答很找打,不過仔細想想也不是一點兒都不靠譜哦。
雖然我們給過更細致的替換方案推薦,比如從奶瓶先過渡到鴨嘴杯,再到吸管杯,接著學飲杯,最后使用敞口杯。但這只是為了讓家長們在毫無頭緒的時候,可以有一個實操參考,并不意味著必須按這個順序來。

事實上更換原則最終還是看寶寶的需求。打個比方,如果你一開始給寶寶用的是吸管杯,幾天下來發現他一直容易嗆咳,并且表現的不喜歡,那就換個鴨嘴杯試試,但這說不上是錯誤。又或者像小小崔同學這樣,上來就是什么杯子也不感冒,連勺子都拒絕,非要抱著碗豪飲的,那干脆就順著他的心意來,只要能喝進去就行,也沒必要再回頭找補前面那些過渡性水杯。
更換各種杯子的最終目的,是為了讓寶寶學會和成人一樣使用普通杯子喝水。只要完成這個任務就算成功,過程嘛,當然可以各憑手段。
所以,如果你就是不知道該怎么選杯子,可以按照我們給的參考順序去嘗試。但如果家長憑自己對寶寶的了解,心中有了主意,或者寶寶能適應更直接的變化,那么按自己的想法來也完全沒問題。
借著選水杯的事兒,正好也想向大家傳遞這么一個觀念,書本上的知識很多是用來參考的,起一個指導作用,在把握基本理論的前提下,最終還需要大家把它和實際結合起來靈活運用,才能發揮最優的效果。特別是在育兒這件事上,更沒有現成的答案,時刻都在考驗著家長的應變能力,確實是一個“一起長大”的過程哦。
好啦,今天咱們水杯的話題,就先聊到這里啦。大家如果有什么疑問或想法,可以在留言區一起聊聊哦。咱們下期再見。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