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01-24閱讀(11)
對于1-3歲的小寶貝,養育孩子的過程,就像搭積木,得順著來,不順著來插不進去呀。

我今天碰到一家二孩夫婦,老大四歲,老二兩歲。當時我們在排隊,兩歲的二寶一會兒去那兒看看,一會跟著別人走,一會兒又要過馬路。爸爸喊二寶回來,孩子也不聽。后來采用的強硬手段,把孩子帶回來的。
這就是“不順著”孩子,“治標不治本”的辦法。這種情況,如何“順著”孩子?
2歲孩子本就好動,探索欲強。讓2歲孩子排隊30分鐘,有點難。既然爸爸媽媽都來了,為什么不能留下一位家長排隊,另一位家長帶著孩子到處轉轉?滿足寶寶的好奇心呢?同時告訴寶寶,一會輪到我們的時候,我們就要“歸隊”。

中國已接種新冠疫苗逾4億劑次
對于寶寶過馬路的問題,兩歲的孩子已經能聽懂話了。媽媽可以買本寶寶安全繪本,通過講故事的方式,給寶寶傳輸安全知識。生活中遇到安全問題,媽媽就可以用安全繪本的故事引導寶寶遵守交通規則,注意交通安全。
聽過安全故事的寶寶,在媽媽的提示下,會把安全故事和周圍環境聯系起來,也就知道媽媽說得對。
給寶寶培養安全意識,需要一個過程。有時候媽媽擔心寶寶的安全,寶寶還以為媽媽在跟他玩游戲。需要媽媽反復告訴寶寶,哪些行為很危險,我們要怎么做。

我認為不矛盾。
家長立規矩的目的,是為了讓孩子遵守,培養好品格、養成好習慣、形成正確的認知。順著孩子不是最終結果。讓孩子在好情緒的情況下,聽父母說、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并改正或養成好習慣,才是最終目的。
試想一下,跟孩子擰著來,2-3歲孩子可能會發脾氣,還怎么聽父母說教?

讓孩子聽進心里,要用孩子可以接受的方式。比方說,寶寶跟媽媽說,他想看動畫片,我會這樣說:
這樣做,即滿足了寶寶的愿望,又讓寶寶逐漸適應了自我管理的過程。

家庭教育就是一門學問。
優質的家庭教育,會讓寶寶在爸爸媽媽的引導下,很好地配合學習知識、學習做家務,培養好品德、擁有好習慣,更有健康的身體。
然而,每個寶寶都是不同的,寶寶就像一本大書。父母不停地閱讀,就會有新的思考,新的問題。就需要想新的辦法,解決新的問題。
寶寶也像一本空白的本子,父母在上面寫什么,寶寶就會擁有什么。
我是喜歡分享育兒感想的@大小A的媽,歡迎大家關注我,一同交流,共同進步。
#一句話寄語青少年#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