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母嬰>小孩學數學的正確方法(教小寶寶學數學)
發布時間:2024-01-24閱讀(12)
我們都知道,數學是一門非常重要的學科,任何時候,任何人,只要進入學齡,數學就是一道繞不過去的坎。
絕大部分家長,在孩子3、4歲,甚至2、3歲的時候,就開始教孩子數數、認數字、做計算。但是我們發現,這些幼兒階段,數數數的很好、認數字、寫數字很厲害的孩子,到了學齡,數學的成績未必就真的很好,家長在輔導數學家庭作業的時候,遇到的困惑并沒有比其他的家長要少,這個是為什么?
這個就是因為我們在居家練習的過程中,沒有遵循幼兒學習的規律及特點,沒有掌握正確的教學順序引起的。
1、只有符合幼兒的認知規律以及幼兒學習的特點,才可以讓寶寶理解和掌握
幼兒認知發展需要經歷三個階段:具象認知、形象認知以及抽象認知。這個是幼兒學習的前提和基礎。
也就是說,幼兒的學習一定是從看得見開始。
我們必須根據幼兒這種認知順序,提供幼兒觀察、模仿以及練習的正確環境,才可以幫助幼兒獲得他們需要的能力及知識。
2、幼兒的學習以感官教育為基礎,所有的認知都是源自感官探索的經驗
感官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礎,尤其是數學啟蒙,一切數學的理解都來自于感官的體驗。
感官教育包括視覺教育、觸覺教育、味覺教育、聽覺教育及嗅覺教育。
那么回到幼兒數學啟蒙,我們正確的學習數序應該是怎樣的呢?
一、12-18個月通過精細動作發展,手眼協調能力的鍛煉,培養幼兒的專注力以及對應關系的理解。
這是具象認知的過程,讓小寶寶經常玩:
投放、套環、5個以內的幾何嵌板、帶插座圓柱體等。
在這個過程中,不需要孩子理解什么是對應,只是讓他們自己在操作及游戲中,建立“一個物體和它的另外一部分一一對應的關系”的理解就可以了。
為幼兒理解數字1和數量一個之間關系的搭建做準備;

12-18個月參考教具
二、18-24個月通過感官探索,鍛煉小寶寶的專注力、理解能力以及讓幼兒學會對分類、配對關系的理解。
這是具象認知和圖形認知的交叉過渡,我們可以讓小寶寶玩:
分類和配對關系的理解,對于幼兒數學關系的理解非常重要,它可以幫助幼兒在具象的操作中,自己去發現以及總結各種數學的規律及邏輯,為幼兒后期學習位數、加減乘除的計算做準備。

簡單的模型和圖片的配對
三、24-36個月在感官探索中,讓幼兒通過觀察,發現并理解序列、排列的關系。
這是一種邏輯思維構建的過程,我們可以讓小寶寶這樣玩:
序列和排列關系的理解,讓幼兒學會舉一反三,獲得推理的能力,為學習數字的構成與數序做準備。

從高到低的序列排列
四、36-72個月基于感官認知的基礎,幼兒在這個階段可以真正接觸和數字相關的一些數學知識的學習了,但是,依然要強調,這個階段并不是進行提前教學,而是讓幼兒通過具象的操作、圖形的對應理解,去掌握一種數學思維,以及數學邏輯的建立。
這個時候,幼兒練習的順序很重要,每一個階段都要掌握得非常好,才可以進入下一個階段的練習。
很多孩子在進入學齡之后,忽然爆發很多的數學問題,都是前期基礎不牢,孩子看似什么都知道,但是都不熟練,最后累積在一起,爆發出來,令家長都不知道從何輔導起。
1、十以內的數量以及直覺量感
讓幼兒學會點數10以內的數量:十個積木、十個水果、十顆糖等;
點數非常非常熟練之后,讓幼兒練習直覺量感:瞬間識別10以內的數量(要求不可以點數,用眼睛直接判斷);
這個過程中,除了讓孩子學會數1-10,還可以練習跳數、倒數等,但是,不要超過10!
這個學習中,就用到感官基礎:對應關系的理解、視覺辨識能力。
2、10以內數字與數量的對應
教幼兒將數量和數字卡片進行對應,理解:1就是一個,2就是兩個,并且學會認識數字。
這個學習中,就用到感官基礎:對應關系的理解。
3、相鄰數的學習
讓幼兒通過游戲,去觀察:每一個后面的數字都比前面的數字大1,由此得出結論:相鄰數字之間差1的規律。
這個學習中,就用到感官基礎:對應關系的理解、序列排列的觀察。
4、10以內直覺加法的練習
讓幼兒通過類比觀察,哪兩個量合在一起可以變得和10一樣多。
拿積木或者其他物品進行游戲操作,讓幼兒通過視覺辨識,掌握10以內的直覺加法。
要求做到每一次組合都非常正確。
然后再帶入數字卡片,讓幼兒理解10以內的加法,其實就是兩個數字或者兩個數量合在一起的概念。
先玩數量,再對應數字,這個就是從具象觀察到抽象理解的過程,符合幼兒學習的特點。
這個學習中,就用到感官基礎:對應關系的理解、視覺辨識能力
5、讓幼兒認識個、十、百、千的數量及數字
建議家長可以買一套蒙氏的金珠教具,幫助孩子認識:一個是多少,十個是多少,一百個是多少,一千個是多少,認識了數量之后,對應數字卡片,認識:1、10、100、1000。這個叫做“整量認知”
在整量認知的學習中,同步讓幼兒理解:1也可以代表個位,10代表十位,100代表百位,1000代表千位。拓展幼兒對于位數的理解。為計算做準備。
同時,可以通過游戲的方式,讓幼兒學習每一個等級量之間的關系是什么——理解并掌握“十進制”。
讓幼兒通過交換的游戲,發現一個10等于十個1,一個100可以換十個10,一個千就是十個100,來回反復交換,理解等級位數之間差十倍的關系。
這個學習中,就用到感官基礎:對應關系的理解、分類的認知、序列排列的觀察
6、從整量到等級量、組合量
等到孩子都認識了1、10、100、1000之后,就可以進入“等級量的學習”。
讓孩子學習1-9、10-90、100-900、1000-9000,依然是先認識數量,再關聯認識數字。
熟練掌握了等級量之后,就可以進入“組合量的學習”,讓小朋友認識并理解“3452”這個數字是一個3000,一個400,一個50,一個2組成的。學習的順序依然是先認識數量,再關聯數字。
從整量到組合量的學習,讓幼兒觀察并理解多位數的構成及正確讀取,掌握不同等級數字之間的關系及變化。
這個學習中,就用到感官基礎:對應關系的理解、分類的認知、序列排列的觀察
7、從位數理解進入到計算的學習
首先讓幼兒理解計算的原理:
加法就是相同位數合在一起;
減法就是相同位數拿走一部分;
乘法就是相同的數字,重復拿幾次;
除法就是平均分配。
在這個學習中,要區分兩種情況,就是進位和借位的現象。
依然要遵循從具象觀察到抽象的數字計算逐漸過渡的操作順序。
這個學習中,就用到感官基礎:對應關系的理解、分類的認知、歸類的操作和理解
8、計算之后,讓幼兒觀察數序的變化
通過具象操作以及抽象的數字關聯,讓幼兒觀察:19是怎么變成20的。
因為孩子知道相鄰數差一的概念,所以,知道19后面的數字是要加1,同時,因為孩子知道十進制的概念,所以知道9 1=10,進位之后就變成20。
了解了數序的變化及規律,數數就不需要可以去教,孩子自然可以數到一千、一萬。
這個學習中,將前面所有的概念進行融合,觀察幼兒對數學概念的掌握及理解是否熟練。
由此可見,幼兒數學的學習,并不是我們常見的那種:先數數,從1數到100,然后寫數字,然后很快就做10以內加減法、20以內加減法....
我們必須從幼兒1歲左右開始,就幫助幼兒構建感官認知的基礎,等到幼兒進入邏輯思維發展的階段,就可以通過正確的順序,幫助幼兒建立數學的邏輯,學習并掌握數學的基礎概念以及有序的思維方式。
正確的順序,應該是符合幼兒學習的特點,并順應幼兒認知的習慣,只有正確的順序才能被幼兒理解和接受。
如果順序錯了,即使方法正確,依然達不到幼兒理解的要求,就讓孩子很容易陷入“死記硬背”中,并且因為無法理解而做不到正確的掌握。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279955.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