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母嬰>吉縣看小孩風俗(笤帚疙瘩陪小孩兒睡覺)
發布時間:2024-01-24閱讀(14)
過去,我的家鄉有用笤帚(tiáo shao)疙瘩(gā da)陪小孩兒睡覺的習俗。
這是本地農村的一種傳統習俗,我小時候就知道。后來我到城里學習和工作,一晃兒四五十年過去了,不知道現在還有沒有?我也不知道這是本地的習俗,還是更大地域的習俗。

過去,農村婦女坐完月子,就得下地干活了。屋里屋外的家務活兒,包括縫縫補補,洗洗涮涮,做飯刷碗,挑水抱柴火,喂豬喂雞,掃地扔紇繷(gē neng,垃圾),里里外外忙活。

當婦女下地干活的時候,就要把孩子獨自扔在屋子里,當然,多數是小孩兒睡覺的時候。一般冬天睡在炕上,夏天睡在悠車子里。這時,媽媽會把掃炕笤帚放在孩子的身邊,讓它陪著孩子睡覺。

東北悠車子(網絡圖片)
我問過這件事情的道理。大人說,放個笤帚疙瘩給孩子做伴兒,省得孩子害怕,睡覺會安穩。還說,笤帚疙瘩避邪氣,省得孩子受到“埋汰東西”的驚嚇。

掃炕笤帚(網絡圖片)
笤帚祛病辟邪,這個說法確實存在。遼西的五月節(端午節),孩子們戴的荷包上,都會掛上一把小笤帚,也是祛病辟邪的意思。在家鄉,還有笤帚疙瘩顯靈,保護孩子,與邪魔外道斗法的講究兒(民間故事)。
在錦州方言中,把笤帚稱tiáo shao,掃帚稱shào shao,而把刷鍋的刷帚稱為shuā shao。掃,做動詞又發音為chǎo,與“炒”同音。

刷帚(網絡圖片)
笤帚是用脫粒后的高粱穂頭扎的,箭桿兒的一端是笤帚把兒,

扎笤帚(網絡圖片)
末端叫笤帚篾子(mí zhi)。笤帚篾子慢慢磨損,會變得越來越短,笤帚把兒顯得越來越長,所以,人們一般把用過的笤帚稱為笤帚疙瘩。最后,笤帚篾子基本磨光了,就叫笤帚骷髏(kū lou)了。
等孩子長大了,笤帚疙瘩也是大人打孩子的神器。
(本文作者為非遺項目《錦州方言》代表性傳承人)
#保護農業文化遺產##民俗##東北話##錦州方言#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281773.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