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01-25閱讀(9)
S.H.E成員@嘉樺ella 在社交媒體發長文透露,自己因為在生產過程有點困難,造成子宮和膀胱脫垂,“我打噴嚏、原地跳躍、跑步等動作都會造成尿失禁”,直到前陣子做了懸吊手術才有所改善。


Ella在文末呼吁:“母親不是超人,在所有過程中有任何困難和沮喪,請你們一定要尋求幫助!”

”Ella生育后遺癥“也上了微博熱搜第一。Ella發文后,很多網友表示被深深感動了,生孩子真的很不容易,每個母親都辛苦了!
生娃不易,各種”后遺癥“也困擾著媽媽們,其中Ella遭遇的”子宮脫垂“就是其中一種。不少網友坦言自己或者身邊的媽媽,都經歷過或正在經歷這種痛苦:
不是小太郎是小公主:我剛生完的那一年和她狀況一毛一樣的,然后養了兩年才有明顯好轉,怎么說呢,看著可愛的寶寶從不后悔生下他,可是再讓我生一個的話,也是真的沒有勇氣了。
我數到3啊:我也那樣、也是做的手術也好的。
踢被大賽冠軍:孕期漏尿也十分常見了…哎…
西井刁饞:真的很多媽媽都會遇到這個問題,我身邊兩個同事生完娃都尿失禁。
小小賴妞子:我懷的時候一打噴嚏就漏尿

。
Rene秋秋:每個媽媽都不容易,最近正在經歷孕吐,吐的什么都吃不下去,哭過幾次,沮喪過,但是去產檢,聽到寶寶有力的心跳,還是感覺受的苦都值了,還可以堅持下去?。母親節,祝所有媽媽節日快樂,一生幸福。
森林微甜:我兩胎懷孕都有漏尿,一胎生完后就好了,二胎生完后直接尿失禁…今天產后第31天,不漏尿了,但還是有很多地方沒恢復好,心里也一直惦記大寶的發育問題,痛苦、焦慮到跟老公哭訴…今天老板讓我明天去見客戶,我說我還在月子里(40天),他說我矯情…這話挺傷人的,更何況我心里本來就有事兒…
施小茶:這個真的,我同學生一胎以后不知道子宮脫垂,等二胎生好才知道脫垂,她說如果知道脫垂她肯定不要二胎了,



然后她自己就是三級醫院的主任醫師,也無濟于事,走路不能走快,很多不方便,只能先保守治療,觀察。
婦科專家解釋,子宮脫垂,常見于經歷過一次或多次陰道分娩的絕經后婦女。絕經以后,由于雌激素減低,盆底肌肉組織就變得更薄,創傷更加明顯,不能支撐子宮和泌尿系統,所以一個咳嗽或者一個噴嚏,都有可能把自己的子宮噴出來,或尿噴出來。

很多網友點贊Ella分享的勇氣,普通人都很難把這種事告訴別人,身為明星反而主動說出,告訴大家正視和治療。
那么,子宮脫垂如何預防?
子宮脫垂的原因有很多,但分娩損傷是主因。北京醫院婦產科李葉主任認為,想預防子宮脫垂,有必要將盆底功能訓練提前到孕前!
運動員、勞動量比較大的女性,盆底肌肉的彈性比較好,發生脫垂的情況比較少,而那些身材纖細、久坐辦公室,缺乏鍛煉的女性,盆底功能相較差,生育后更容易發生子宮脫垂。
李葉主任建議,現代女性平時除了堅持適當的全身鍛煉,還可以做凱格爾運動,有針對性進行盆底訓練,比如孕前就開始進行作凱格爾運動(也叫做縮陰/提肛運動):
吸一口氣,感受到肛門和外陰部的收縮,用力收縮3秒以上,再放松。重復這個過程,持續15分鐘左右。

懷孕期間也可以適當進行凱格爾運動,同時要避免提重物、用力咳嗽、長期便秘等增加腹壓的動作。
產后42天復查則可以由婦科醫生進行專業的盆底評估,如盆底功能恢復不好,可借助儀器,刺激盆底的神經和肌肉的收縮,進行康復訓練,這樣再結合凱格爾運動,效果會更好。
李葉主任最后提醒,即使產后盆底功能良好,也需要每年定期進行婦科檢查,了解盆底功能狀態,一旦出現問題及早發現,及早干預。

媽媽這個角色既偉大又辛苦,希望每個媽媽都能在辛苦付出的同時得到家人朋友的關愛,希望她們健康、幸福!

寶媽們十月懷胎,身體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分娩后,各個臟器系統恢復到孕前的生理狀態,需要的時間通常是6周左右,臨床上稱為“產褥期”,俗稱“坐月子”。

科學坐月子理念及需注意的事項

不
要
愁
請你跟我這樣做

重視飲食與身體的修復
重視營養:注意飲食的總量控制與結構調整,飲食要講究適量均衡多樣,適度活動。
產后生理變化
子宮:宮底下降1cm/天,10-14天入盆
惡露:有其變化規律
褥汗:產后15天內,不是身體虛弱,及時更換衣服防止著涼
排尿:利于子宮恢復
異常征兆
發燒:體溫超過37.50C(沒有奶漲)
出血:紅色血多且不止,或有血塊
傷口:紅、腫、熱、痛、化膿
乳腺炎:乳房局部紅腫熱痛且發燒
排尿困難、有刺痛、灼熱感、排出不順
傷口護理:會陰、手術
安全維護:第一次下床:要有人全程陪伴
時間:自然產8小時,剖宮產24小時
方法:先坐起,無不適則坐在床緣,再下床。
性生活:產后42天檢查,子宮完全恢復正常,并且做好了避孕準備。
如何讓子宮盡快恢復
勤喂母乳促進子宮收縮,按摩子宮也可促進收縮,產后及時排尿減少產后出血。
會陰傷口護理
大便后:由前往后擦,勤換護墊,避免異味與感染
腹部傷口護理
更換敷料:一般術后換一次,出院前再換一次,不要弄濕。
如果表皮已愈合,隔天即可淋浴
注意及時擦干

發汗
滿月汗、汗蒸
滿月汗似乎是目前一個比較熱門的項目,號稱治療產后受寒導致的關節疼痛,月子里出現的肌肉酸痛等等。幾乎所有的媽媽月子里都會有這些癥狀。這是激素波動及產后機體恢復的必經之路,也可能是帶孩子勞累所致,并不一定是受寒導致的。而這些癥狀也會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減輕直到消失。生過寶寶的媽媽都知道,月子里出汗真的是很夸張。
有些媽媽發汗后,出門沒有注意保暖,受涼感冒,關節疼痛,也是得不償失的。所以,產后發汗,不僅沒有必要,還有可能造成其他危害哦!
生娃后,身體的各項器官需要逐步恢復到孕前的狀態。
增大的子宮會一點點回縮,被寶寶擠到一邊的臟器需要一點點歸位,多余的血容量需要排出體外;同時乳腺開始分泌乳汁,子宮有惡露排出,分娩時擴張的軟產道也在一點點收縮……
而這些臟器恢復到孕前的生理狀態所需要的時間一般是六周左右,這個時期我們通常稱之為「產褥期」。
但是,有些恢復并不是六周時間就可以完成的,比如體重、產后的「腹直肌分離」和「盆底肌松弛」等問題。
雖然很多正規醫院目前都有開展產后恢復中心,但是大街上的私人恢復中心也如同雨后春筍般出現,種類繁多的項目加上天花亂墜的宣傳,一不小心就讓人進了坑。
骨盆恢復?先別慌
產后42天復查骨盆沒恢復好,會腰酸腿痛,產后恢復中心也許會這么告訴你:
「快!最新骨盆修復儀了解一下?」
其實,骨盆變寬和恥骨聯合分離在孕期就已經開始,但是恥骨聯合的分離大多數可以在產后3個月~5個月逐漸恢復,所以不要復查完就急吼吼地去定什么骨盆恢復套餐。
先給骨盆一定的恢復時間,同時加強產后的鍛煉,不能老躺著不動,還需要保證充足又均衡的營養攝入。
如果想借助一些工具,可以考慮使用合格的骨盆帶,但是,注意!最好在專業人員的指導下正確地使用,不然可能會起到反效果。
盆底肌恢復?有必要產后復查,有一項很重要的項目就是進行「盆底功能」的評估。
很多產后女性會出現陰道壁膨出、子宮下垂、壓力性尿失禁甚至性功能障礙的情況。這些問題很可能影響到以后的生活,它們的根源都在于盆底功能障礙。
對于產后盆底功能的問題,發現后應盡早進行治療。哪怕沒有出現明顯的問題,也應該進行一些康復訓練,越早進行效果越好。
對于輕度的陰道壁膨出、偶爾漏尿等問題,可以通過「凱格爾運動」來鍛煉。
如果是比較嚴重的盆底功能障礙,比如:經常出現壓力性尿失禁,或子宮脫垂、壓迫導致有膀胱刺激征和排尿困難,以及進行盆底肌肉鍛煉無顯著效果的,可以考慮物理治療和手術治療。
通乳
排殘奶
第一次當媽媽很多人都會說開奶比生孩子還要痛。
可能是因為小寶寶的吸吮能力還沒有那么強,而媽媽從一懷孕就開始有少量產奶了,生完寶寶又會經歷漲奶期,所以很多媽媽乳腺就出現了堵塞,甚至硬結。
通乳師這個行業魚龍混雜。找一個好的通乳師,確實可以幫你解決一些問題,如果是一個不專業的,采用暴力按揉的手法,不光媽媽痛得死去活來,還有可能造成乳腺炎。
真正好的通乳師,是經過反復練習,手法輕柔的。乳腺通開了,痛苦也比較小。
這個挑選別無他法,只能靠口碑和自己的體驗。
要說疏通乳腺,刺激乳汁分泌,最有力的武器就是寶寶的小嘴。盡早開始母乳喂養,讓寶寶多吸吮,充分刺激垂體分泌泌乳素,乳腺自然疏通,奶量也會上升。所以,先利用好身邊的「天然資源」。堵奶最好的辦法還是靠寶寶吸,實在沒轍了再找通乳師吧。
對于一些由乳腺炎癥導致的問題,如果胡亂按摩,反而可能會造成炎癥擴散甚至形成膿腫,所以這個最好還是及時去醫院進行治療。

此外,排殘奶真的沒有必要。
寶寶斷奶后,如果漲奶適量吸出一些就可以,等完全不漲奶后的一周甚至一個月內,也許都還會有分泌物,不用擔心,這些都是正常現象。
母乳就是水和一些營養物質組成,媽媽們完全可以自行吸收。
盲目排殘奶會導致奶越排越多,反而延長了斷奶時間哦!

總之,產后恢復是一個過程,母乳喂養對產后恢復有很大好處。
停止喂奶后,想要恢復孕前狀態,主要還是靠寶媽們日常的飲食、鍛煉。提前做好預防,便于產后恢復。
孕期控制好體重,孕期和產后都要適度運動
只控制飲食還不算完美。飲食的適度控制,再加上適量的運動才是最佳搭配。
不管是孕期還是產后,溫和的有氧運動都是首選。孕期的你可以選擇散步,而產后的你可以沒事就推著嬰兒車去遛彎,既完成了看娃任務,又減掉了身上的肥肉!
另外,最好可以堅持母乳喂養
進行母乳喂養可以促進子宮的收縮,幫助子宮盡快復舊,還可以促進惡露的順利排出。所以,如果可以,最好是堅持母乳喂養,寶寶小嘴吸吮的過程,就是幫助媽咪恢復的過程。
哦,對了,還要好好練凱格爾運動
還是那句話,想瘦沒有其他的辦法,只有“少吃多動”,所有的被動活動都不如主動運動。
希望寶媽們通過自己的努力早日恢復美美噠身材!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