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01-25閱讀(9)
對于每一位母親,寶寶出生后的三年內都是非常操勞的,除了要給寶寶提供足夠的營養,還要接種各種疫苗,還要避免寶寶突然罹患傳染性疾病。但有一種現象,可能是新手爸媽們沒有接觸過的。

很多家長發現小寶寶在吃奶,玩的時候一切正常,但是一旦寶寶開啟了“睡眠模式”后,竟然會發生抽搐。雖然,小兒抽搐是臨床上很常見的兒科病癥,且患兒多表現為全身或局部肌肉強烈收縮,發作形式有多種,包括強直性、陣攣性和混合性.......但是,小兒抽搐通常是其它疾病引起的。
16個月寶寶抽搐是怎么回事呢?介紹一下抽搐的主要原因。
1.高熱。高熱引發的小兒抽搐是最常見的,患兒的腦神經在高溫的刺激下會異常放電,引發四肢抽動、嘴唇發青等癥狀。幼兒腦神經不如成人穩定,所以也容易受到外界各種因素的刺激,出現異常放電的情況。熱性抽搐通常在發燒的二十四小時內發生,以全身抽搐為主要表現,發作時間比較短。

2.癲癇。癲癇是大腦異常放電的疾病,可反復發作,患者可出現意識障礙和感覺障礙。癲癇具有家族遺傳傾向,發作方式比較多樣。患兒在發病的時候會出現驚厥,變得不省人事、眼球上翻、口角抽動、身體強直,每次發作可持續幾分鐘。
3.破傷風。破傷風通常發生在創傷之后,是一種特異感染。小兒破傷風通常是臍帶消毒不完全造成的。破傷風會使得患者出現肌緊張性收縮,表現為強直、發硬等。痙攣發生比較強烈,呈陣發性,可影響面部、頸部、腹部等部位的肌肉。破傷風通常是在光、聲等因素的刺激下發生。

要治療小兒抽搐,首先要找到具體的病因,如果是發燒導致的,要及時給寶寶降溫,同時給寶寶補充水分。若是其他原因,需要帶寶寶到醫院做緊急處理。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288261.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