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母嬰>寶寶厭奶期幾個月開始(是厭奶期還是媽媽喂養不當)
發布時間:2024-01-25閱讀(11)
文丨福林媽咪
最近給二寶喂奶,發現小家伙已經不像之前一樣喜歡吃了,從吮吸的頻率到力度,告別了以前那種誰都不能阻止我吃奶的氣勢。
這讓我想到,大寶4、5個月的時候也出現過這樣的情況,喂奶的時候開始拉著自己的小腳玩,聽到什么動靜好像都和他有關,他都必須要看一眼才行。每次“飯點”都是吃兩口就不吃了,需要硬塞給他好幾次,折騰好久才能吃完。

其實很明顯,這就是孩子到了厭奶期,吃的少一些也沒關系的。
之前也有寶媽問過我這個問題,我也是這樣回答的,不過寶媽們還是不太放心,厭奶期會持續多長時間?孩子一直吃不飽會不會有問題?萬一我家孩子不是厭奶期而是因為我喂養不當導致的不吃奶那該怎么辦?
今天咱們就來詳細聊聊,孩子厭奶期這個事兒,上面這些問題就都能得到答案了!
厭奶:指寶寶4~6個月時吃奶量突然減少的現象,表現為胃口不佳,食量時多時少,但是寶寶發育特征正常,有活力。這是嬰兒發育過程中一種正常表現。
厭奶期:寶寶開始厭奶的這段時期,通常是在4~6個月開始,維持一個月左右,隨后會自然的恢復食欲。
從定義我們可以看出來,“厭奶”和“不好好吃奶”并不完全是相等的概念,寶寶厭奶是一個特殊時期下的專有名詞,是孩子不好好吃奶的原因之一,寶寶也會有其他原因導致不喜歡吃奶,這是寶媽們需要區分的。
為什么到了這個階段寶寶會出現厭奶期呢?
一方面,寶寶體內乳糖酵素開始減少,舌頭味覺開始產生變化,胃口也開始改變,母乳和奶粉的味道寶寶有些“吃膩”,所以會對吃奶失去興趣。
另一方面,寶寶此時的生活重心已經不單單是吃—睡模式,比起吃奶,“玩兒”更能引起孩子的興趣,認識和琢磨周圍的事物的需求在不斷崛起,所以我們會感覺孩子吃奶的時候常常心不在焉,巴不得周圍出現什么風吹草動。
再次,此時寶寶的聽力、視力、脖子的肌肉張力有了很大的進步,足夠支撐起孩子的好奇心,靈敏的他可以聽到響動就迅速扭過頭來看看是什么情況。不想吃奶了也能夠梗著脖子表示拒絕。
從這些原因來看,厭奶期其實是孩子生長發育的里程碑。
那么寶寶厭奶期期間吃的少,真的沒關系嗎?
奶量減少可能導致寶寶身高體重生長速度放緩,但是正常來說,偏離生長曲線上下25%以內都是可以接受的范圍。而厭奶期持續的時間不會太長,何況這期間寶寶并不是完全不吃,所以孩子的身體不會受到很大的影響,只要每天精神狀況都很好,就說明寶寶依然很健康。
但不管怎么說,對于這個階段的寶寶而言,奶在寶寶的飲食中始終占據著“主導地位”,甚至可以說是寶寶的全部飲食。如果這段厭奶期持續時間過長,或因為寶寶奶的進食量不足而出現生長發育緩慢的情況,那么,爸爸媽媽就非常有必要進行適當的干預了。
如果寶寶吃的特別少,而且厭奶期時間太長,同時身高體重和正常的生長曲線偏離太多,精神狀況也不佳,這就需要寶媽來干預了。
方式一、添加輔食
4-6個月也正是寶寶可以開始添加輔食的年齡段,如果寶寶厭奶嚴重,我們可以嘗試開始給孩子添加米粉。
輔食作為寶寶的營養補充劑,對孩子的身體健康有很大的輔助作用。例如很多寶媽都知道的,寶寶的第一口輔食,選擇加鐵米粉,不僅能幫助寶寶補充從胎兒時期積攢先來現在快要用光的鐵元素,還能幫助寶寶一點點適應其他事物,提高寶寶的消化能力。
等到寶寶適應一段時間米粉后,還可以逐漸添加菜泥、果泥,寶寶能吃的食物更加豐富,就不用擔心營養問題了。
不過輔食添加一定要記得,不要給寶寶添加鹽、糖、蜂蜜等調味品,這對寶寶的腎臟功能是個挑戰,而且奶粉和母乳味道清淡,如果輔食口味豐富,那寶寶可能徹底忘掉奶粉。一歲以內寶寶的主要營養更多的還是靠母乳或奶粉,輔食畢竟是“輔”食。
方式二、創造合適的喂奶環境
厭奶期寶寶不愛吃奶是正常現象,但是讓寶寶盡量吃奶則是仍然需要做的課題。
既然孩子容易分神,那我們可以給她創造一個更安靜的就餐環境。
比如嘗試著改變喂奶的地點,如:從床上轉移到沙發上,從書桌旁轉移到窗戶下…也可以嘗試著改變喂奶的氛圍,如:播放一些舒緩的純音樂改變以往安靜的氛圍,喂奶時關上門不許人打擾……
也可以適當允許寶寶的一些邊吃邊玩兒的小動作,不去強制寶寶吃以免引起寶寶抵觸情緒。
最好能養成吃-玩-睡的健康循環模式。寶寶玩兒的時間盡量多陪寶寶玩兒,讓他接觸更多新鮮事物,滿足他的好奇心,同時也是對寶寶精力的消耗,等寶寶自己想吃了,再滿足他的飲食需求。
以上這些是針對厭奶期,那如果寶寶不是在厭奶期,而是其他原因引起的不好好吃奶呢?
一、喂養不當造成的厭奶
有種厭奶,是寶寶真的吃夠了。有的寶媽在照顧寶寶時會出現過度喂養的情況,寶寶之前可能是來者不拒,導致出現了消化不良、積食等腸胃問題,從而不想吃奶。
一般而言,寶寶每頓的奶量可以根據這個公式來計算:
(120~150)毫升×體重/千克÷餐次/天=一餐奶量
如果一個寶寶6千克,一天吃6次奶,那么一頓就就還是120~150毫升
二、寶寶身體不舒服
如果寶寶身體不舒服,進而不怎么吃奶了,那生病就是主要原因。
比如常見的:
嬰兒腸絞痛,多發生在三個月內,可以幫孩子做做排氣操,揉揉小肚子;
長牙期牙齦癢痛,多發生在6-10個月,要注意寶寶口腔清潔,可以用紗布牙刷幫孩子按摩;
如果寶寶出現嘔吐、發燒、活力不佳等情況,應該及時帶寶寶就醫。
三、母乳奶粉轉換等問題
有的寶寶不吃奶,是不吃特定的奶,比如母乳寶寶不能接受奶瓶奶嘴,或者換奶粉之后寶寶不喜歡。
遇到這樣的情況,采取循序漸進的方式幫寶寶過渡,比如寶媽要去上班,可以讓寶寶先適應用奶瓶吃母乳,或者是適應一頓吃母乳,一頓吃奶粉。
如果想要給寶寶換奶粉牌子,可以嘗試開始的兩天一頓新奶粉,一頓舊奶粉,如果寶寶實在不接受新奶粉,可以找找和原來奶粉口味更接近的奶粉品牌。
總之,寶寶不愛吃奶是一個表現,找到原因需要寶媽多留心觀察寶寶,結合寶寶的其他反應來判斷。如果是厭奶期,則不必過多擔心,如果是伴隨有其他異常,可以再查找相關的知識,或者帶寶寶去看醫生。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293000.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