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母嬰>寶寶長牙要多久才恢復正常(寶寶長牙時間表)
發布時間:2024-01-25閱讀(13)
文丨京媽說,原創內容。
媽媽群上午討論起了 寶寶長牙的話題,有個媽媽說她家娃11個月了還沒長一顆牙,全家人都特別著急,擔心寶寶有問題,還帶去看醫生,醫生又說正常的,讓平時幫寶寶做好護理。
身邊經常遇到類似的家長,到了該長牙的月齡,但寶寶的牙齒就是一直長不出來,家長們就會又著急又擔心,那 寶寶出牙慢、出牙晚,是真的有問題嗎?

人的一生有兩副牙齒,分別是 乳牙和恒牙。
大部分寶寶在 出生后4-6個月左右,會長出第一顆牙齒(乳牙),但也有的寶寶可能要晚些,等到1歲左右才能長出第一顆牙齒,在之后的一兩年,陸續長全20顆乳牙。
等到了6歲左右,乳牙會逐漸脫落,并長出恒牙。
就像前面媽媽群里的這位媽媽,當遇到寶寶出牙晚的情況時會很著急。

其實,寶寶乳牙的萌出和遺傳、營養、地區、疾病因素等都有關系,于是長第一顆乳牙的時間,不同寶寶就會出現差異,家長也比用太著急,但如果到了一歲寶寶還不長牙,就有必要帶娃去看醫生了。
如下圖,是寶寶 “乳牙萌出的順序和時間表”,家長們可以作為參考。
但也有不按常理出牙的寶寶,不僅出牙時間可能和別的寶寶不一樣,而且先長的第一顆牙也不一樣,甚至出牙的數量也不一樣,有的寶寶一顆一顆的長,也有的寶寶就是一對一對的長。
只要寶寶出牙時間在正常時間內,也沒有其他方面的異常就不用擔心。

細心的媽媽發現了,如果寶寶開始長牙,會有些“長牙表現”,比如:
這些都是寶寶進入長牙期后,牙齒要萌出而帶來的腫脹不適感,出現的一些表現,如果4個月后的寶寶出現這些表現,家長就要警惕寶寶可能是要“長牙”了。
這時候要幫寶寶做好護理,也可以借助些外物,幫助寶寶萌出牙齒、緩解牙齦的疼痛不適感。

因為在長牙期間,每個寶寶主要的表現不一樣,但都是由于牙齦發癢引起的。
因此,針對這個原因,家長們就可以通過這些方法來幫助寶寶緩解、做好護理。
1. 緩解牙齦發癢的小妙招
因為小乳牙要從牙齦下面長出來,寶寶就會出現 牙齦腫脹、發癢 等表現,不少寶寶就會吃手來緩解,但天天吃手不僅不衛生,而且也刺激口水流的更多,還可能把手指吃的變形或出現其他問題。
所以,家長要通過一些 小妙招來幫助寶寶緩解這種不適感:
① 磨牙玩具
也就是帶有咬膠的玩具,不同品牌的有很多種,比如曼哈頓手抓球,就是出牙的好伴侶。
不僅可以作為 色彩豐富的手搖鈴玩具,安撫寶寶情緒、促進寶寶對色彩的認知,而且12根軟管組成的圓形,方便寶寶從任意角度隨意抓握,鍛煉抓握能力,重要的是還能 充分按摩寶寶牙床,緩解腫脹不適。

② 磨牙食物
除了實用磨牙玩具外,也可以給寶寶準備些磨牙食物,比如磨牙餅干、或是把較硬的蔬菜水果切成條,讓寶寶用手抓著啃,也都可以起到磨牙的效果。
③ 干凈的冰鎮紗布冷敷牙齦
還有一種比較有效的方法,準備一些干凈的紗布,放在冰箱冰鎮20分鐘左右,然后拿出來幫寶寶按摩牙齦,也有助緩解寶寶牙齦癢痛不適。

2. 幫寶寶做好口水護理
除了幫寶寶磨牙外,因為長牙期間口水也很多,也要注意幫寶寶做好口周皮膚的護理,避免因為口水頻繁刺激出現 口水疹、淹脖子 等。
可以給寶寶準備幾條 口水巾遮擋口水,要選擇純棉材質的,能更好呵護寶寶皮膚,但要勤換洗。
也要幫寶寶勤擦口水,勤用溫水清洗,比如每天睡覺前用溫水清洗或溫熱毛巾輕輕擦洗寶寶嘴巴周圍皮膚,然后輕輕涂抹適量 嬰兒潤膚霜,這個小護理可以很大程度避免口水疹。
另外,也要 注意幫寶寶做好口腔內的清潔和衛生,比如每次吃輔食后,再喝點溫水,有助把口腔內的食物殘渣沖洗掉,或是每天幫寶寶刷牙等。
關于寶寶長牙,家長們還有哪些問題或緩解牙齦癢痛不適的小妙招,歡迎留言分享給其他家長們。
關注「京媽說」,學習更多專業又實用的母嬰育兒知識,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記得給京媽點贊并且分享給身邊人哦。
下一篇:紅娘是哪一部作品中的人物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