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01-25閱讀(16)
妊娠期血壓管理的基本原則:動態評估、序貫診斷和全程管理。

正常血壓孕婦是指妊娠早、中、晚期血壓始終處于理想血壓水平。
即血壓<120/80 mmHg,同時不存在其他高血壓危險因素。

(一)監測與管理
正常血壓孕婦的監測包括定期診室血壓監測和家庭血壓監測(home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HBPM)。定期診室血壓監測與常規產前檢查時血壓測量相結合,妊娠6~8 周詳細了解并記錄基線血壓;妊娠28 周前,每4 周測量血壓;妊娠28~36周,每2周測量血壓;妊娠36周及以后,每周測量血壓;根據當地條件,正常血壓孕婦在定期診室血壓監測的前提下,可以同時采用家庭血壓監測,這樣可以更全面、更客觀地實時了解和掌握血壓的變化趨勢。

(二)動態評估子癇前期風險
對所有孕婦均應進行子癇前期風險評估,包括首次產前檢查(建冊)時、妊娠11~13 周、妊娠19~24 周以及妊娠30~34 周的動態評估,甄別高危孕婦,加強監護與積極干預,及早發現子癇前期并降低不良妊娠結局的發生風險。
1. 妊娠11~13 周子癇前期高危孕婦的篩查:2019 年,國際婦產科聯盟(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FIGO)建議,在醫療資源有限的地區,應結合孕婦危險因素和平均動脈壓進行子癇前期篩查;在醫療資源充足的地區,還可結合胎盤生長因子(placenta growth factor,PlGF)和子宮動脈搏動指數(pulsatility index,PI)進行篩查。可以采用基于貝葉斯原理的早產子癇前期風險計算器(http://fetalmedicine.org/research/assess/preeclampsia)進行在線評價,當風險值≥1/100時評為高風險,建議使用小劑量阿司匹林預防。進入高危孕婦血壓管理路徑。
2. 妊娠中、晚期子癇前期高危孕婦的篩查:在妊娠早期進行子癇前期篩查的基礎上,還應在妊娠中、晚期進行基于危險因素和平均動脈壓的篩查,必要時可增加PlGF水平和PI的測定。仍然可以采用上文提到的早產子癇前期風險計算器進行評估,當風險值≥1/100時視為高危人群,并進入高危孕婦血壓管理路徑。
【參考文獻】 中華醫學會婦產科學分會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學組. 妊娠期血壓管理中國專家共識(2021) [J] . 中華婦產科雜志, 2021, 56(11) : 737-745. DOI: 10.3760/cma.j.cn112141-20210506-00251.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293966.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