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母嬰>新生兒腿紋對稱還需要查髖關節嗎(寶寶腿紋不對稱)
發布時間:2024-01-25閱讀(16)
寶寶腿紋不對稱,腿看上去不一樣長,而且有時候寶寶關節“咔噠”作響。寶爸寶媽要引起重視,可能是先天性髖關節脫位哦
1.什么是寶寶先天性髖關節脫位呢?
其實,寶寶先天性髖關節脫位在寶寶出生時就已形成。主要原因是母親在懷孕2~3個月時,因孕媽媽的感冒、發燒或其他疾病導致胎兒生長停頓了一下,關節未正常發育,就出現了脫位,不是損傷所致,所以嬰兒沒有主觀疼痛的感覺。

2、如何檢查先天性髖關節脫位
方法:寶寶平躺著,將她的雙髖朝兩邊展開(膝蓋呈直角,大腿與身體垂直)。如果寶寶的雙腿硬硬的,不能展開,可能是此病; 另外如果寶寶兩條大腿的條紋不對稱、腿有長短,也往往是此病。但由于有些輕度脫位、半脫位的很難靠手法檢查確診,而且寶寶腿上脂肪多、腿的長短也較難明確。因此,6個月以下的嬰兒可做超聲波檢查確診。6個月以后的嬰兒可用X線檢查。如果一次檢查未發現異常,若仍懷疑有問題,可進行再次檢查。
3.寶寶關節的“咔噠”聲與髖關節脫位的關系
出生時,有些嬰兒髖部還未形成理想的球和窩狀況,去體驗時醫生通常雙手握住嬰兒的膝蓋,向上屈曲再外展嬰兒的大腿骨,并在骨盆的窩部旋轉大腿骨頭部。
如果大腿骨頭部所處的位置合適,則認為髖關節窩部發育良好,如果旋轉髖關節時聽到“咔噠”的沉悶聲音,代表大腿骨頭部脫離髖關節窩部。說明髖關節窩部太淺。也就是醫學上所說的“髖關節出聲和脫位”。較淺的髖關節窩容易造成大腿骨頭部滑脫而出, 長此下去可引起髖關節發育異常。原有的球和窩的結構,變成了球和板的結構--醫學上稱為髖關節發育不良。當然早期B超檢查,較為準確。孩子大些時,可做X光檢查。

4.寶寶髖關節脫位的影響
髖關節又稱杵關節,它由兩塊骨頭組成,一塊面向外的骨頭被一塊面向內的骨骼包裹,其活動范圍很大,嬰兒出生后,他就可以開始自由地運動雙腿,如果髖關節的位置不正常,今后就會存在明顯的行走困難,1歲以下兒童都接受兒科醫生多次檢查。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295275.html
下一篇:紅娘是哪一部作品中的人物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