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母嬰>穴位敷貼適合多大小孩(為寶寶做穴位貼敷)
發布時間:2024-01-25閱讀(11)
小 編 導 讀
對家長來說,寶寶的健康是頭等大事。一旦寶寶生病了,父母別提多著急了,去醫院開好了藥,讓寶寶吃藥卻把父母愁壞了。別愁,寶寶吃藥難,其實可以選擇外治法試一試。今天為大家介紹一種兒科中經常用到的外治法——穴位貼敷療法。
穴位貼敷療法是以中醫理論為基礎,以整體觀念和辨證論治為原則,以經絡學說為理論依據,根據治療需要將各種不同的中藥或中藥提取物與適當基質和(或)透皮吸收促進劑混合后,制成相應的劑型,貼敷于一定的穴位或部位上,通過藥力作用于肌表,傳于經絡、臟腑以達到“內病外治”的作用,它是中醫治療疾病的一種外治方法,有著悠久的歷史。
常用腧穴多為便于操作、藥物易吸收的穴位,如神闕穴及背部腧穴等。
兒科常用于感冒、咳嗽、哮喘、汗證、泄瀉、嘔吐、便秘、積滯、夜啼、厭食、遺尿等疾病的治療。此外,還可用于小兒預防保健。
一貼敷常用器具及藥物制備
01常用器具
藥匙、調藥碗、天平、賦型劑、膠布、紗布、皮膚清理劑等。
02藥物制備
將選取藥物共研為細末,配合賦型劑(水、姜汁、醋、油、蜂蜜等)共調為藥膏、藥餅備用。

二基本操作方法
01體位選擇
根據所選穴位,采取適當體位。
02小兒疾病貼敷方藥的特點
凡是臨床上有效的方劑,一般都可以熬膏或為研末用作穴位貼敷來治療相應疾病,但是有些藥物不經煎熬是無法經過皮膚吸收的。貼敷與內服藥物相比,貼敷用藥多有以下特點:
(1)多選通經走竄、開竅活絡之品。現在常用的藥物有冰片、麝香、丁香、花椒、白芥子、肉桂、細辛、白芷、皂角刺、姜、蔥、蒜。如辛味的藥物吸收較快。
(2)多選氣味俱厚之品,甚至選用力猛有毒性的藥物,如生南星、生半夏、川烏、草烏、班蝥、附子、大戟等,但上述有毒藥品兒童應慎用或中病即止。
(3)補法可用血肉有情之品,如鱉甲、龜甲、鹿角膠等。
(4)選擇適當溶劑調和貼敷藥物或熬膏,以達藥力專、吸收快、收效速的目的。常用溶劑有水、白酒或黃酒、醋、姜汁、蜂蜜、蛋清、凡士林等。用醋調貼敷藥物,可起解毒、化瘀、斂瘡等作用,可緩解峻猛藥品的藥性;酒調貼敷藥物,可起行氣通絡、消腫止痛等作用,可激發平和藥物的藥性;水調貼敷藥物,專取藥物性能;油調貼敷藥物,可潤膚生肌。
(5)辨證用藥:選藥時,應先進行辨證,并結合藥物的功效及其滲透作用,如肺熱咳嗽選百部、桑白皮、麥冬效果就強,選黃芩、魚腥草相對就弱。
(6)藥物制備以80~100目細篩為佳。
(7)每個部位貼敷藥的總藥量一般為2~3g。
03小兒貼敷穴位的選擇
穴位貼敷療法的穴位選擇與針灸療法是一致的,也是以臟腑經絡學說為基礎,通過辨證選取貼敷的穴位,并力求取穴精簡。此外,還應結合以下特點選穴:
(1)選擇離病變器官、組織最近、最直接的穴位。
(2)選用阿是穴。
(3)選用經驗穴,如吳茱萸貼敷涌泉穴治療小兒流涎,威靈仙貼敷身柱穴治療百日咳等。
04貼敷局部皮膚的準備
選定穴位后,用溫水將局部洗凈,或用75%酒精棉球行局部消毒,然后敷藥。
05貼敷藥物的固定
一般可直接用膠布固定,也可先將紗布或油紙覆蓋其上,再用膠布固定。若貼敷在頭面部,需外加繃帶固定,以防止藥物掉入眼內。此外,目前有專供穴位貼敷的特制敷料,固定非常方便。
06換藥
用消毒干棉球蘸溫水、各種植物油或石蠟油輕輕揩去粘在皮膚上的藥物,用皮膚清理劑擦干后再敷藥。

三貼敷時間、敷藥原則及影響皮膚吸收的因素
01貼敷時間
每日每次貼敷時間,根據患兒年齡不同而長短各異(不包括三伏貼、三九貼)。
(1)0~6個月,每次貼敷時間一般在1~2小時。
(2)6個月~1歲,每次貼敷時間一般在2~3小時。
(3)1~3歲,每次貼敷時間一般在3~4小時。
(4)3歲以上,每次貼敷時間一般在5~6小時。
02貼敷原則
(1)首辨陰陽,把握病機;辨證論治,調治求本。
(2)補而勿滯,補瀉兼施;留置時間,因人而異。
(3)辨病辨證,臨證互參;隨癥加減,靈活化裁。
(4)慎用腥臭,避用毒藥;味少量小,藥力集中。
03影響皮膚吸收的因素
(1)貼敷面積:貼敷接觸面積越大,吸收相對越多;相反,面積越小,吸收越少。
(2)貼敷部位:有些部位易吸收,如神闕;有些角質層厚的部位,不易吸收,如涌泉。
(3)溫度影響:貼敷后適當加熱,有助藥物吸收。
(4)藥物本身的影響:如具有芳香走竄性質的藥物易于吸收。
四注意事項
1.所選藥物要求功效發揮較佳,對皮膚損傷性小。
2.凡用溶劑調敷藥物時,需隨調配隨敷用,以免藥物揮發。
3.若用膏藥貼敷,謹防貼敷不實或外漏的情況。
4.對膠布過敏者,可用繃帶固定貼敷藥物。
5.對刺激性強、毒性大的藥物,貼敷穴位不宜過多,貼敷面積不宜過大,貼敷時間不宜過長,以免發泡或發生藥物中毒。
6.對久病體弱、消瘦以及有嚴重心、肝、腎臟等疾病的患者,使用藥量不宜過大,貼敷時間不宜過久,并在貼敷期間注意病情變化及有無不良反應。
7.對于幼兒,應避免貼敷刺性強、毒性大的藥物,
8.貼敷后局部皮膚如出現發紅、微癢及灼熱感,應揭去貼敷藥,無需特殊處理;過敏嚴者,應暫停貼敷,及時就診。

簡單、實用的小兒穴位貼敷療法,你學會了嗎?
對于很多家長來說,喂孩子吃藥是一件十分讓人頭疼的事情。這時候,外治法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實用兒科常見病中醫外治法》
本書篩選了便于基層開展的17項適宜技術,擬從技術的概述、常用器具、操作方法、適應癥、禁忌癥、注意事項等方面進行描述,并選擇臨床上中醫適宜技術治療的常見的34個病證,闡述其診斷及辨證要點,并詳細介紹其不同的外治方法,便于臨床把握及應用。

因庫房盤點,中醫書院于2020年4月24日-2020年5月6日停止發貨。在此期間您可以正常下單,我們會于5月7日起按照訂單順序發貨。
版權聲明
文部分內容選自《實用兒科常見病中醫外治法》(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崔霞主編),最終解釋權歸原作者所有,由悅讀中醫推薦發表。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