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母嬰>跟孕婦探討教育問題(14歲懷孕父母不知)
發布時間:2024-01-25閱讀(14)

瑩瑩之前跟著爺爺奶奶在鄉下生活,做留守兒童。上小學之后,父母把她接到身邊。她和父母慢慢從陌生到熟悉,當她從內心的堅冰快了融化時,父母又做一個重要決定,當然并沒有和瑩瑩商量。
原來,爸爸媽媽想鍛煉女兒的獨立能力,讓她初中開始讀寄宿學校,只有周末回家。
可能小女孩長大了,很多事情不愿意跟爸爸媽媽說,加上從小沒有和父母生活在一起,瑩瑩的話更少了。她雖然話少,但很乖,沒有什么讓父母傷腦筋的事,所以父母對她很放心。
一個周末,女兒跟媽媽說要和同學出去玩兩天。媽媽覺得她性格內向,和同學出去一起玩玩挺好的,于是同意了。

幾個月之后,父母發現孩子有點反胃嘔吐,什么東西都吃不下,以為她腸胃出了問題,把孩子帶到醫院檢查,發現懷孕了。
看到檢驗單,父母當場懵了。幾分鐘之后,爸爸反應過來,氣得暴跳如雷,問男的是誰,要去找人家算賬。母親拼命拽著,總算把父親給攔下來。
母親斷斷續續才問出原因,上次女兒并不是和同學出去玩,而是和小男友約會去了。
在爸媽眼里,一直覺得瑩瑩還是個小孩子,什么都不懂。從來沒想過出現今天這個狀況。
其實近年來,少女懷孕絕對不是個案。百度上隨便一搜,幾千萬條記錄。
我們在公共場所,也經常看到穿著校服的中學生情侶。


一想到孩子在本該好好學習的年齡,把時間和精力都放在早戀上,很多父母都很緊張。要么警鐘長鳴,要么旁敲側擊,要么嚴防死守。
但一味的堵是不能解決問題的,我們先了解一下孩子為什么會早戀,一般有這幾種原因。
第一,孩子到了青春期,開始有正常的性意識。
孩子到了十二三歲之后,開始出現第二性征。生理的變化勢必引起心理的微妙變化。
《少年維特之煩惱》:哪個少年不多情,哪個少女不懷春。而且女孩的性特征發育要早于男性。這個時期的女孩都會對愛情抱有美好的想象,如果身邊出現一個自己欣賞的男生,很難不動心。所以青春期的父母特別注意女兒的心理變化,適時引導孩子。

第二,社會文化促使青春期學生早戀意識的發展。
現在的資訊遠比我們小時候豐富,各種信息充斥在孩子們的周圍。而且到了中學,大多數的孩子擁有了智能手機,她們更方便接觸到各類信息。
青春期少男少女一般都喜歡看小說、電視、電影和戲劇等,大都喜歡唱歌。然而這卻對正處青春期的學生的性心理起到了催化作用。
各種偶像劇、CP組合,對愛情的美好做了大肆渲染,很容易讓青春期的孩子蠢蠢欲動。
第三,父母情感關愛不足,家庭不溫暖。
有的孩子早戀,是因為在家里,父母對孩子的關心和關注都不夠。家里家不夠,家外去尋找。這個時候如果有異性朋友給予關注和關心,很容易青春期的孩子貪戀這種溫暖,而陷入早戀中。
第四,家校對早戀嚴厲打擊,導致孩子產生逆反心理。
學校和家長都擔心孩子早戀影響學習,一有風吹草動就興師動眾。而青春期的孩子開始有獨立自主意識,逆反心理會比較嚴重。有的孩子可能還只有早戀的苗頭,大人上綱上線之后 ,孩子干脆啥都不管了。


不管是避免孩子早戀,還是避免孩子不被早戀所傷,父母不只是要對孩子從小進行正確的性教育,最重要的是給孩子足夠多的愛和關心。
首先,從小教會孩子認識和保護自己的身體。
在孩子2歲左右,有性別意識時開始,給孩子洗澡、大小便,換尿布時,都應該在比較私密的空間里。稍大一些,通過繪本等教會孩子認識自己的身體,了解自己是怎么來的,知道男生女生有什么不同,具備基本的生理知識。
珍視自己的身體的女孩子,她就不會隨便交出自己的身體,更不會隨意懷孕流產對自己造成傷害。

第二,和孩子保持良好的情感鏈接,和孩子做朋友。
作為父母,不是只給孩子提供優越的物質條件就可以了。最重要的是關心孩子,給孩子提供情感支持。
和孩子有深厚的情感基礎,和孩子做朋友,無話不說,那么青春期的孩子,遇到情感的上困惑時,會主動跟父母交流。而不是像瑩瑩一樣,等懷孕幾個月了,父母才知道發生了什么事。
第三,對孩子的性教育,過猶不及。
孩子青春期,尤其考驗父母的教育能力,盡量做到外松內緊,既不要做驚弓之鳥,也不能粗枝大葉,聽之任之。
我們得時刻關注孩子的狀態和心情,看到孩子有不對的苗頭,及時進行引導,和孩子交流時。和孩子談話時,要給足孩子面子,不要激起她的逆反心理。

但也特別提醒一點,不能過猶不及。
有的父母到了大學還不允許孩子談戀愛,把孩子正常的戀愛當作洪水猛獸一樣防范。 但等孩子一參加工作,就馬上催促孩子結婚,生怕孩子成為剩男剩女。
什么事都是熟能生巧,戀愛也需要學習和實踐。所以嘛,只要孩子沒有耽誤學習,沒有傷害身心,父母也可以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