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職場>工會工作取得的實際成效(工會工作十年成績單)
發布時間:2024-01-19閱讀(12)
中工網記者 王鑫
全國共有280多萬個基層組織、近3億會員;組織線上線下招聘會9萬余場次;建設工會戶外勞動者服務站點近9.6萬個;籌集送溫暖資金429.82億元……這一組組數據勾勒出在過去的十年間,全國各級工會為實現廣大職工群眾對生活的美好向往所做出的不懈努力。

7月29日上午,全國總工會新聞中心舉行黨的十八大以來工會工作成就經驗新聞發布會,并回答記者提問。中工網記者王鑫 攝
7月29日,全總新聞中心舉行“黨的十八大以來工會工作成就經驗”新聞發布會,全總相關部門負責人介紹了黨的十八大以來,工會工作取得的重要進展和成就。
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走深走實
“截至2021年底,全國技能人才總量超過2億人,高技能人才超過6000萬人。”會上,全國總工會研究室主任王利中介紹。
2013年以來,全國總工會聯合人社部、科技部、工信部等舉辦了3屆全國職工職業技能大賽;聯合有關部委共同主辦國家級一類職業技能大賽28項、國家級二類職業技能競賽200余項。制定《職工職業技能比賽授予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管理辦法》,加大對技能比賽授予獎章的支持力度。截至2020年底,78.7萬余家已建工會的企業開展了競賽活動,參與職工8260.5萬人。
不僅勞動競賽在持續火熱地開展,職工技能培訓的通道也在不斷地拓展。
從2018年起,全國總工會建設中國職工經濟技術信息化服務平臺。2020年上線“技能強國平臺”,截至目前,平臺職工學習培訓人次累計達到1.86億。2019年起,與科技部聯合開展高技能領軍人才境外培訓計劃,2019年組織兩批赴德國、一批赴日本共計75人參加培訓,今年9月將以“智能制造與先進制造業”為主題組織境外(德國)線上培訓,培訓規模100人。
2013至2020年,提出合理化建議8122.4萬件、實施3259.7萬件,開展技術革新453.6萬項,完成發明創造158.9萬項,推廣先進操作法131萬項。卓越的數字無不彰顯著廣大職工創新創造的生動活力。而這背后有著工會對職工勇于創新的鼎力支持。
2013年以來,全國總工會聯合科技部、工信部、人社部開展了3屆全國職工優秀技術創新成果交流活動。2013年以來提名推薦的一線技術工人創新成果有11項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推薦職工發明專利榮獲中國專利獎金獎1項、銀獎2項、優秀獎30項;推薦4名技術工人榮獲全國創新爭先獎狀。
2015年,全總設立職工創新補助資金,截至目前,共補助一線職工創新項目248項,累計發放補助資金4115萬元。自2014年以來,創建命名了3批297家全國示范性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全國已創建各級各類創新工作室8.2萬家。
此外,全國總工會連續主辦7屆“海峽兩岸職工創新成果展”,2022年更成功舉辦首屆大國工匠創新交流大會。
從提升產業工人隊伍素質到加強產業工人隊伍思想政治建設,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不斷走深走實。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術會創新、敢擔當講奉獻的宏大的產業工人隊伍正闊步走在新征程上。

2021年10月14日,第七屆全國職工職業技能大賽決賽開幕式在成都舉行,大賽首次將6個工種的決賽放在同一城市舉行。圖為工業機器人操作調整工比賽現場。中工網記者王鑫 攝
黨的十八大以來,累計表彰全國五一勞動獎狀2245個、獎章8650個和全國工人先鋒號8870個。2018年以來全國五一勞動獎章表彰中產業工人比例超過40%,2020年全國勞模表彰中一線工人和企業技術人員占比達71.1%。28個省級工會配備46名產業工人兼職副主席。多名一線職工獲得“改革先鋒”“人民楷模”稱號和“七一勛章”。
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增強
2021年靈活就業人員已達到2億人左右,他們是工會工作的新領域和重點對象。2021年以來全國新發展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會員超過350萬人。
十年里,全總大力推行“重點建、行業建、兜底建”模式,系統推進工作,將貨運、快遞、網約車、外賣配送等4個重點行業頭部平臺企業作為建會入會重點,各級工會聯動,集中推動美團、滴滴、京東等一系列知名度高、影響力大、有代表性的12家頭部平臺企業率先實現建會突破。今年,全總持續推動2021年度全國互聯網百強企業建會,目前已有86家互聯網百強企業建會實現突破。
不僅如此,各級工會還加大創新力度,開展重點群體入會項目制建設,做實做強區域(行業)工會聯合會。積極推行網上申請入會、集體登記入會、流動窗口入會、職工溝通會現場入會等便捷入會方式。江蘇、安徽開展貨車司機網上入會試點工作,示范帶動各地掀起推進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入會工作的高潮。

2021年10月28日,中國國防郵電工會在浙江省杭州市桐廬縣舉行全面推進快遞企業“會、站、家”一體化建設啟動暨非公快遞企業5萬職工網上集中入會儀式。中工網記者王鑫 攝
為切實有效維護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2021年以來,各級工會以快遞、外賣行業為重點,就配送單價、薪酬結構、勞動保護等開展集體協商,培育了福建三明快遞,安徽蚌埠外賣等一批行業集體協商典型案例。同時,推動頭部平臺企業加強協商機制建設,北京市總工會指導京東集團工會開展集體協商,簽訂《京東物流集體合同》,明確快遞員、分揀員等崗位最低工資標準、保險福利、績效提成、勞動安全衛士等事項,覆蓋了全國近30萬員工。上海市總工會組織外賣代表與“餓了么”平臺,圍繞外賣員的勞動報酬、算法優化、勞動保護、職業發展、關心關愛、爭議處理等6個方面10項內容開展協商,達成共識后簽訂了協議,并向社會進行公布,覆蓋上海全市“餓了么”平臺騎手。
同時,廣東等地探索組織貨車司機、網約車司機代表與貨拉拉、如祺出行等平臺企業,圍繞派單機制、運價調整、獎懲規則、地圖導航、申訴渠道等開展協商,打造司機與平臺企業的溝通協商機制,暢通勞動者訴求表達渠道。
正值高溫天氣,奔跑在路上的戶外勞動者們為城市撐起了活力,工會要為他們撐起一片蔭涼。
2016年以來,各級工會持續鞏固做好利用工會、行業協會、社會公益組織及愛心企業等各方資源,支持站點建設發展的工作模式。截至今年4月,全國已建站點近9.6萬個,累計投入資金數量近11.67億元。很多地方工會依托“小站點”構建“大服務”,探索共建共治共享模式,讓戶外勞動者找得到,能進來,通過下沉服務,把每個站點建成關愛戶外勞動者的暖心站。
竭誠服務職工 工會一直在路上
我們黨在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實現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面脫貧的同時,不斷推動解決好城市困難職工問題,對此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提出明確要求。
工會作為黨聯系職工群眾的橋梁和紐帶,始終牢記囑托,堅持在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中履行基本職責。2020年底,全國32個省級總工會已全部完成解困脫困目標任務,工會建檔立卡的549.87萬戶困難職工家庭全部如期實現解困脫困。
十年里,各級工會統籌發揮全國3361個縣級以上幫扶中心和16萬個基層幫扶站點的作用,2015年以來,共投入幫扶資金206.8億元,開展專項幫扶2789萬人次。近5年來,全總直接投入幫扶資金5368萬元,引進資金物資1628萬元,組織實施300多個扶貧項目,惠及5萬多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總定點扶貧的山西省和順縣與壺關縣分別于2018年、2019年實現脫貧摘帽。截至2022年5月,疫情期間全國各級工會共籌集資金71.09億元,幫扶慰問職工2038.04萬人次。
各級工會已逐步形成送溫暖、金秋助學、農民工平安返鄉等工會品牌,構建起常態化梯度幫扶長效機制。十年來,籌集送溫暖資金429.82億元,走訪企業188.21萬家,慰問一線職工和困難職工9060.75萬人次。深入實施“女職工關愛行動”,推動愛心媽咪小屋、女職工休息哺乳室建設。累計組織線上線下招聘會9萬余場次,培訓超過2000萬人次,發放小額貸(借)款57億元。
十年間,各級工會完善集體協商和協調勞動關系三方機制,深化和諧勞動關系創建示范活動。聯合各級人社、企聯、工商聯先后實施集體協商攻堅計劃、“穩就業促發展構和諧”行動計劃,集體協商制度協調勞動關系作用日益增強,成為促進企業發展、維護職工權益的有效機制。截至2021年末,全國報送人社部門備案的集體合同文本132萬份,覆蓋職工1.2億人。

2022年3月12日,福建寧德市總工會開展“尊法守法·攜手筑夢”法律護航行動。活動現場,5名專業律師為職工群眾答疑解惑。
在法律援助方面,黨的十八大以來,工會結合職工群眾法律服務需求,持續廣泛開展法律援助工作。全總自2017年起聯合司法部和中華全國律師協會持續組織開展“尊法守法·攜手筑夢”服務農民工公益法律服務行動,累計組織律師志愿者5.7萬人次編成2.1萬支服務分隊,服務農民工2900多萬人次。開展實地公益法律服務活動7.3萬場次、線上普法宣傳活動0.9萬場次,調處勞動爭議案件14.1萬件次,辦理法律援助案件10.1萬件次,援助農民工29萬人次,幫助挽回經濟損失超過40億元。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30283.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