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母嬰>這些方法輕松解決小孩流鼻血(小孩子容易流鼻血)
發布時間:2024-01-25閱讀(9)

小朋友總流鼻血,怎么辦
小兒鼻出血是個很常見的現象,尤其是在氣候炎熱的夏天,或者空氣干燥的冬天。甚至有的小朋友會經常在夜間流鼻血,讓不少家長為此而擔憂!
張大夫好,我兒子3歲多,2歲的時候跌到過一次,碰到了鼻子,流血了。以后就時不時的流鼻血,即使不碰鼻子;睡覺的時候也會流。在醫院做過血液方面的檢查,說沒有多大問題。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該怎么辦?
患兒家屬
張亞梅大夫
鼻子出血,如果血液檢查正常,多數就沒有問題。一般是由于鼻腔本身干燥,或維生素缺乏,吃蔬菜少等造成的;也有的孩子是吃了很多像巧克力、開心果、大杏仁等堅果,或吃太多的荔枝、桂圓等容易上火的水果造成的。
經常鼻出血的孩子可以用金霉素軟膏涂鼻,也可以用石蠟油、薄荷油橄欖油滴到鼻腔里濕潤鼻黏膜。平日多吃蔬菜、粗糧;改掉摳鼻子的壞毛病。
寶寶為什么容易流鼻血
小兒鼻出血的部位多是在鼻中隔的前1/3的毛細血管網區,也叫黎氏區。這個區域的血管網很表淺,分布在鼻中隔的粘膜層。一般而言,小孩的毛細血管網發育還不健全,當鼻腔粘膜干燥、毛細血管擴張、鼻腔炎癥或受到刺激時,就容易出現鼻出血。
關于小兒流鼻血的詳細原因,如下:
1.鼻部炎癥或疾病
各種鼻炎、鼻竇炎、鼻結核、鼻梅毒、鼻外傷、鼻中隔偏曲、鼻異物、鼻腫瘤等;
2.氣候條件差
空氣干燥、炎熱、室溫過高,或氣壓低、寒冷等均可引起鼻出血;
3、摳鼻孔的壞習慣
有的小朋友會用手摳鼻孔,當鼻粘膜干燥時,很容易將鼻子摳出血;
4、挑食
挑食、偏食、不吃青菜,可以造成維生素的缺乏,以致鼻出血;
5、全身性疾病
某些全身性疾病,如發熱、高血壓、動脈硬化、白血病、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再生障礙性貧血等,也可以引起鼻出血。
快速止血攻略get√
鼻出血是急癥,一旦發生,一定要及時止血。
1
消毒棉花球
將出血的鼻孔塞上經消毒的棉花球
2
壓迫鼻翼
用拇指或食指捏住雙側鼻翼,也可用食指壓迫患側鼻翼5-10分鐘壓迫止血
3
避免哭鬧
盡量使孩子安靜,避免哭鬧
4
坐位,頭稍向前傾
最好讓孩子取坐位,頭稍向前傾
5
盡量將血吐出
這樣既可以知道出血量的多少,也可以避免將鼻血咽進胃里,刺激胃引起腹痛或嘔吐
6
出血量大,休克前兆,快送醫
出血性休克的前兆有:面色蒼白、出虛汗、心率快、精神差等,這時讓寶寶采取半臥位,同時盡快送醫院。到醫院后,醫生會根據鼻出血的部位及出血量的多少給予相應的處理。

躲避以下危險情況
多數情況下,鼻血會從前鼻孔流出,或經后鼻孔流至咽部。當出血量大時,兩種情況會同時發生。甚至,鼻血流至咽部,可表現為“吐血”。
當鼻出血嚴重時,較多的血液被咽下,刺激胃部后可引起腹痛、面色蒼白、出虛汗,并嘔吐咖啡樣物。咖啡樣嘔吐物,這是由于胃酸與血液發生反應,而變成咖啡色;或者經過消化道排出,出現黑便。
出血量大時,還可能引起出血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
此外,反復出血還可能造成貧血,父母一定要重視。
反復出血,一定要找原因
如果小朋友反復流鼻血,可以用冷凍、激光、微波及化學藥品進行局部治療。較少量的鼻出血,可用1%麻黃素滴鼻劑滴鼻,通過收縮血管達到止血的目的。
另外,除了止血外,鼻出血的治療要從病因入手:
如果是鼻炎引起的鼻出血就要先治療鼻炎;
外傷或鼻異物引起的鼻出血就要處理外傷、取出異物;
如果是全身性疾病引起的鼻出血,如猩紅熱、上呼吸道感染、白血病、血友病、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等,則要針對這些疾病治療。
預防流鼻血,從這些做起
1、治鼻炎
患鼻炎、鼻竇炎,及時治療;
2、發燒,及時降溫
發燒、咳嗽,給予降溫、止咳;
3、不摳鼻子
摳鼻子的壞習慣,盡快改掉;
4、多吃蔬果
小朋友不偏食,多吃蔬菜水果;
5、夏天避免暴曬
夏季,氣候炎熱時,多飲水,不在太陽暴曬下活動;
6、冬天使用加濕器
冬季,室內空氣干燥時,可使用加濕器,使用空調、暖器時,不要室溫太高;
7、鼻內涂石蠟油、金霉素魚肝油
經常鼻出血的患兒,可在鼻腔內涂石蠟油、金霉素魚肝油等,使鼻粘膜濕潤;
8、晚上出血,涂金霉素軟膏
有的孩子常常晚上鼻出血,可在睡覺前,用棉簽蘸上金霉素軟膏在鼻腔內涂上薄薄的一層,可以治療鼻粘膜的干燥,有效減少鼻出血;
9、出血多,及時送醫
當鼻出血量較多不容易止血時,要及時送往醫院就診、處理;
10、爹媽的必修課
爹媽們要學會鼻出血的簡單處理方法,以免驚慌失措。
張亞梅,北京兒童醫院耳鼻喉頭頸外科主任醫師、教授,擅長小兒耳鼻喉疾病,包括兒童鼾癥、聽力障礙、呼吸道異物、鼻炎、上呼吸道梗阻等
發表科普文章:11篇
網上幫助患者:1755位
獲得患者投票:80票
獲患者感謝信:41封
以上數據統計來自好大夫在線,截至2015年7月2日
如需轉載,請聯系我們
haodf_wx← 搜索微信號,關注好大夫在線,更多大專家的小建議,靠譜、實用
張亞梅大夫已開通網絡咨詢、電話咨詢,點擊閱讀原文,可進入張亞梅大夫個人網站。
↓↓↓↓↓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