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母嬰>寶寶長紅斑點是怎么回事(寶寶出現這種紅斑)
發布時間:2024-01-25閱讀(13)

突然發現寶寶后腦勺有一片紅斑,摸著是平的。寶寶吃喝拉撒、日常護理都和平時一樣,看上去也沒有不舒服的表現。這會是什么問題呢?什么原因導致的?會影響寶寶大腦發育嗎?如何處理?分享一則我創辦的祐苗平臺上高珊醫生的案例供參考。感謝家長的熱心授權。

寶寶出生28天,今天中午發現后腦勺下面挨著脖子的地方起了一片紅疹,摸起來是平的,沒有突起,寶寶吃喝拉撒和日常護理都是照常,也沒什么特殊的地方。請問這個皮膚問題是什么?如何處理呢?


家長您好,我是祐苗健康平臺的高珊醫生,兒科臨床醫學博士,兒童皮膚科專業。收到并已認真閱讀了您的咨詢內容,很高興為您提供專業的健康咨詢服務。
根據已上傳的皮疹照片,結合您的背景描述,給我的印象是:家長在無意中發現寶寶的枕后部出現散在的充血性紅斑,摸上去并不高出皮膚表面,邊界也并不是非常清晰,部分出現在發際線之內,寶寶無明顯不適,不知道我的觀察理解是否準確?
此外,為了有助于我更準確地判斷,還需要您補充以下信息:
1、請問寶寶前額、眉際和眼角內側是否有類似的皮疹表現?
2、受熱以及寶寶哭鬧之后,充血紅斑是否會變得更明顯?按壓之后是否可以部分褪色?
初步判斷
這種紅斑首先考慮是位于枕后的淺表毛細血管畸形,學名“鮭魚色斑”,也可以稱為“天使之吻”。
您可以理解為:皮下淺表毛細血管密集分布導致的紅色“胎記”,是寶寶常見的皮膚問題,不會很嚴重,大多數情況下都有自行消退趨勢,因此無需干預處理。

謝謝老師,您的理解基本是正確的,臉上暫時沒發現,我又傳了照片您再看看,后腦勺紅的地方按壓可以褪色,松手就又紅了。

您好,補充信息已收到,謝謝。
寶寶后腦勺邊界欠清的紅色皮疹首先考慮枕后淺表毛細血管畸形,國外教科書習慣稱之為“天使之吻”或“鮭魚色斑”。
該疾病是嬰兒和兒童期臨床最為常見的血管畸形,孩子不會感覺任何不適,對健康沒有影響。在眼瞼處或枕后的鮮紅斑痣絕大多數會隨寶寶年齡增大逐步消退,無需特別處理。
出于美觀考慮,其他部位消退不完全的淺表血管畸形,建議選擇醫用脈沖染料激光治療,考慮到寶寶的實際年齡,目前最好的應對處理策略就是選擇靜觀其變。
下方摘自兒童皮膚科專業教科書《Hurwitz Clinical Pediatric Dermatology, Fifth Edition 2016》中小嬰兒前額眼瞼的典型“鮭魚色斑”形態照片,供您參考。

(僅供參考)

謝謝老師的解答,您辛苦了。那我就放心了,先暫時靜觀其變,持續觀察。

再次感謝您對我個人以及祐苗健康咨詢平臺的信任、支持和包容。希望能夠用我自己的專業知識為您提供點滴幫助。
祝愿您的孩子在循證醫學和科學育兒觀的支持下健康快樂地成長。
高珊醫生 敬上
關于寶寶胎記
寶寶出生后體表的任何皮膚色素異常都可以被籠統地稱為“胎記”,往往被家長無意中發現并引起擔心。
從兒童皮膚科專業角度出發,至少可以先區分為色素來源和血管來源兩大類。
色素來源類包括:黑色、棕色、青褐色和白色等幾種。在幼兒,最常見的代表性皮膚疾病分別為:獲得性黑色素痣、牛奶咖啡斑、真皮細胞色素增生癥(蒙古斑最常見),以及無色素痣。
血管來源類可分為:出生后會有突出皮膚快速生長趨勢的嬰兒血管瘤和本例病例探討的血管畸形。而血管畸形又可以分為毛細血管畸形、微動(靜)脈畸形 或 動靜脈以及淋巴管畸形。
即使是同一疾病診斷,姑且不論是否有可能潛在的健康風險或伴隨疾病,僅僅是是否暴露而影響美觀,以及皮疹的累積范圍,家長擔心的程度以及接受干預治療的必要性也天差地別。
幸運的是,這一類疾病往往寶寶并沒有明顯的不適癥狀,除之前提到的嬰兒血管瘤早期有迅速凸起生長趨勢,多數情況下隨寶寶生長成比例長大,絕大部分病例并沒有需要緊急處理的急迫性。
如果家長確有擔心顧慮,建議的做法是拍攝皮疹的局部特寫照片并描述相關的伴隨信息,與皮膚專科醫生溝通做出線上初步判斷,并根據個體化情況制定隨訪方案;不建議心存僥幸,盲目嘗試有效治療成分未知的藥膏,因為這樣做大多數是無效的,還可能帶來風險。

祐苗

以上就是本次案例分享的全部內容,希望對大家有幫助。如果覺得有用,也歡迎分享給身邊有需要的人。
祐苗的用戶隱私受嚴格保護,除非家長本人授權或自愿分享,咨詢內容不會在任何三方平臺公開分享。祐苗案例分享均為咨詢實例,為方便閱讀,僅作必要刪改。個體化咨詢意見僅供參考,不建議全盤套用。個體化咨詢的建議和觀點為醫生個人觀點,不代表祐苗平臺的觀點。
往期推送精選:

祐苗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303911.html
下一篇:紅娘是哪一部作品中的人物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