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01-25閱讀(10)
好好吃飯才能長高高~
每次帶娃逛母嬰店,導購最喜歡推薦的就是乳鐵蛋白和鈣片。但是有必要買嗎?今天我們就來說說如何補鈣。
含鈣豐富的食物
其實是這些
① 奶和奶制品是首選
乳制品永遠是最理想的鈣的來源,對寶寶來說更是獲取鈣和其他營養素的重要途徑。
1歲以內,奶是寶寶主要的營養來源,保證奶量就不用擔心會缺鈣啦!
要喝多少奶,可以看這里:
? 3個月內按需喂養,一般加輔食前每天奶量不超過1000ml,大致在800~1000ml;
? 6~12月齡,奶量在600~800ml,至少保證600ml;
? 1~3歲,360~480ml,建議不超過500ml;
? 3~5歲,350~500ml,不建議超過500ml。
② 綠色蔬菜別錯過
常見的綠葉菜也是鈣的豐富來源哦!
常見的高鈣蔬菜有莧菜、小油菜、薺菜、芥藍、小白菜、空心菜、毛豆、西蘭花等。蔬菜的攝入量通常比較多,也可以補不少的鈣哦!

自己比著數,看著喜歡吃的買吧~
③ 豆干豆腐也不錯
新鮮的毛豆鈣含量不少,曬干的大豆(黃豆、黑豆都是大豆呢,可以理解為黃種人、黑種人)和一些含水量少的豆制品也都是含鈣豐富的食物。
傳統豆腐、豆腐干等豆制品,制作過程還會加含鈣的鹵水或石膏,對比一下它們的鈣含量:
北豆腐(鹵水豆腐):138mg/100g
南豆腐 (石膏豆腐):116mg/100g
內酯豆腐:17mg/100g(少很多)
④ 堅果、水果不錯過
芝麻(黑/白)、杏仁(無鹽)、葵花籽仁等也都是鈣含量豐富的食物(每100g鈣含量都在100mg以上啦),對寶寶來說可以磨成粉、或是做成堅果醬加入到輔食中,也是不錯的鈣來源。(記得不要調味哈!)
另外,有些干果的鈣含量也不少,比如無花果干有162mg/100g(新鮮的是35mg/100g)。選擇原味的拌著原味酸奶吃起來也是不錯噠!

給寶寶吃,千萬記得要注意性狀~
這些食物并不補鈣
? 骨頭湯
骨頭中確實含有99%的鈣,但并不意味著用骨頭煮湯能補鈣哦。
用高壓鍋燉上好幾個小時也析不出多少鈣質,實驗表明骨頭湯的鈣濃度不超過4mg/100ml,遠遠不到牛奶的1/10。
另外,白白的骨頭湯,其實都是滿滿的脂肪,補鈣不太行,長肉可是數一數二

。
? 豆漿
豆漿中96.4%都是水,鈣含量不是沒有,每100g含有10mg(比骨頭湯多點兒@@)。所以雖然大豆是優質蛋白和鈣的良好來源,但是豆漿實在是太稀啦!
豆腐、豆干才是正確的補鈣豆制品。

? 蝦皮
光看數據,蝦皮的鈣含量可以達到991mg/100g,幾乎是牛奶的10倍,但是鈉含量更高!100g蝦皮的鈉含量有5057mg(約是12.6g的鹽)。
而且每次蝦皮的攝入量很少,如果是寶寶吃的話,每次可能0.5g都沒有,就算計算的話也沒多少鈣啦……

缺不缺鈣
這倆檢查不靠譜
? 骨密度低?
正常的。
寶寶正處在生長發育高峰階段,骨骼不斷增粗伸長,鈣質不斷沉積,因此骨密度低恰恰代表了骨骼生長旺盛。
另外骨密度檢查主要包括兩種,雙能X線吸收法(DXA)和超聲骨密度測定法(其實還有單光子吸收測定法SPA、定量CT法,就不贅述了),DXA是骨密度測定的金標準。
大部分醫院用的都是超聲測定法,而超聲測定法的敏感度很低,只能作為一種篩查方式,并不能診斷。

圖源網絡
而且超聲檢測也沒有針對兒童的參考值(沒有參考值,怎么知道高和低?)。
因此,健康的生長發育的寶寶沒必要去查骨密度。
? 微量元素缺鈣?
不靠譜。
因為鈣是常量元素(含量占體重0.01%以上),不是微量元素。
其實我們國家在2013年原衛計委(現在叫衛健委)就已經發文《關于規范兒童微量元素臨床檢測
的通知》,特別強調:
非診斷治療需要,各級各類醫療機構不得針對兒童開展微量元素檢測。
不宜將微量元素檢測作為體檢等普查項目,尤其是對6個月以下的嬰兒。
也就是說,沒必要做!
99%的鈣都分布于骨骼和牙齒中,在血液、體液和全身組織器官中的含量不到1%。所以抽血得到的血清鈣結果并不能反映身體中鈣的總量情況。

總之,光靠任何一個檢查判斷缺不缺鈣都不靠譜哦,需要結合飲食和臨床癥狀,再進行綜合判斷才是明智的結果。

歸根結底一句話,
娃好好吃飯,好好喝奶,比啥都強~飲食均衡是不會缺這缺那的,
不需要死磕這些啦~
本文首發:菜媽和錢爸
原標題:寶寶如何補鈣,除了喝奶這幾點也很重要
本文作者:菜媽
責任編輯:李小榮
版權申明
本文轉載 歡迎轉發朋友圈
- End -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