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01-25閱讀(7)
前言:從十月懷胎到一朝分娩,爸爸媽媽在寶寶降臨之前做足了迎接他的準備,但是往往在寶寶真正來臨時,理論知識在實踐面前犯了難,尤其是在寶寶出生之后,醫生將寶寶從產房抱出來轉交給家屬的時候,特別是作為寶寶最親的人——爸爸,在看到自己孩子這么小的時候,往往顯得手足無措,不知從何下手才能抱好自己親愛的寶貝。今天,小編就和大家分享一下如何正確抱寶寶,以及抱寶寶過程中又有哪些注意事項。

不正確的姿勢抱寶寶,不僅會讓寶寶因不舒服而哭鬧,而且動作、力度拿捏不準也極易對新生寶寶造成傷害!寶寶剛出生的時候頭相對身體來說會比較大,而且還重,身體的骨骼和肌肉發育還不完善,特別是頸部和背部肌肉的發育還不完善,這導致3個月內的寶寶不能夠長時間支撐頭部的重量,因此,抱3個月內的小寶寶我們要特別注意托住寶寶的頭部。等寶寶大點之后,能獨立支撐頭部之后,我們就可以換多種抱法來讓寶寶更舒適。但是總的原則都是讓寶寶頭頸部腰部有足夠的支撐,讓大人和寶寶都感覺到舒適。

抱寶寶前的注意事項 :
我們在抱寶寶前要先做好準備工作,要先將手上的飾品摘除掉,以免劃傷寶寶的皮膚,然后將手清洗干凈。然后抱寶寶時動作要溫柔,切忌太粗暴,導致寶寶受驚,另外要留意抱寶寶過程中是否壓迫到寶寶的手腳或者背部,避免給寶寶造成傷害。同時要注意即使寶寶再可愛,也要跟寶寶保持一定的距離哦,避免將細菌傳給寶寶。

抱寶寶的形式無外乎兩種,一種是橫著抱一種是豎著抱,下面我針對這兩種形式,分享幾種常見的正確抱法
part 1:橫著抱常見的主要有腕抱法、手托法、托腹式橫抱、喂奶抱、膝蓋抱四種。? 腕抱法
腕抱法也叫搖籃式抱法,這種抱法的關鍵是將寶寶的頭放在左臂彎里,用手肘部分護著寶寶的頭,然后左手托住背和腰部, 再將右臂從寶寶身上伸過護住腿部,右手托著屁股和腰部。這樣方便寶寶跟媽媽眼神交流,也是最適合1-3個月的新生寶寶的抱姿。

? 手托法
手托法也叫面對面抱法,是用左手托住寶寶的背、脖子還有頭,用右手托住寶寶的屁股和腰部,將寶寶抱在胸前。這種抱法可以讓寶寶清晰地看到媽媽的樣子和表情,因此在跟寶寶玩耍時這個抱姿是最適合與寶寶互動的抱法。

? 托腹式橫抱
托腹式橫抱也就是飛機抱,是一只手臂彎曲,讓寶寶自然地趴在手臂上,然后我們把手放在寶寶兩腿之間,同時另一只手可以放在寶寶后背撫摸。這種抱法會幫助寶寶將胃里面的空氣排出,因此對于腸絞痛的寶寶我們可以采用這個飛機抱的方式緩解寶寶的不適。

? 腹對腹抱法
腹對腹抱法也叫喂奶抱,字面上意思就是寶寶肚子貼著我們的肚子,我們將一只手臂從脖子下方穿過,用手掌托住寶寶頸部和頭部,然后另一只手臂在孩子下方托住寶寶的腰和后背,讓寶寶的肚子緊貼你的腹部。這個姿勢靠近胸部,一般常見于在喂奶時使用。

? 膝蓋抱
膝蓋抱類似于手托包,不同的是大人要雙腳著地,讓寶寶躺在大腿上,同時一只手固定好寶寶,一只手托住寶寶頸部和頭部。這個抱姿在坐著跟寶寶玩耍時很常用。

? 伏肩法
伏肩法是一只手從寶寶腋下穿過護住寶寶的頸部和頭部,然后另一只手托住寶寶的小屁屁,讓寶寶和自己面對面,輕輕的將寶寶貼于自己胸前,同時把頭部自然地放在自己的肩膀上。這樣抱會讓寶寶更有安全感,所以一般在哄睡或者拍嗝時會采用這種抱法。

? 背靠抱
背靠抱是類似于安全座椅的抱法,因此也叫安全座椅式抱法,是將一只手放在寶寶胸前固定,然后另一只手放在寶寶的臀下,手指握住寶寶的對側大腿。這種抱法適合三個月后可自主支撐起自己頭部的寶寶,在這種的抱法下寶寶可以跟大人同一個視角觀察周圍的環境,有利于寶寶的視力發育和大腦發育。

? 跨坐式抱法
跨坐式抱法是讓寶寶雙腿分開,直接跨坐在媽媽的側面髖骨的上方,然后我們手從肩部往下手臂環住寶寶腰部,手握住臀部。這是一個對我們來說很方便而且對寶寶來說也很舒適的抱法,我們在忙的時候若需要抱寶寶可以使用這個抱法騰出一只手來做其他事。當然這個姿勢也是適用于能獨立支撐頭部的寶寶,建議6個月以后的寶寶使用這個抱姿。

以上就是小編跟大家分享的抱娃方式合集,希望能夠幫助到各位爸爸媽媽,讓大家在抱娃這件事上不再手足無措!如果大家有更好的抱法和分享可以在底下評論區留言分享哦!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